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是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数字信息,用户每次能接收和发送短信的字符数,是160个英文或数字字符,或者70个中文字符。
2020年4月8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发布《5G消息白皮书》,我国基础短信业务进入全面升级通道,传统短信将被5G消息(RCS业务)逐步取代。
一、市场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各行业网络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短信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短信市场规模达到433亿元,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短信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短信行业重要的增量市场。一是目前我国短信行业的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短信行业市场总规模的四分之一;二是我国短信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了4.8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略高于全球市场增速,且预计未来我国在全球短信行业中的比重会进一步增加。
而我国短信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企业短信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企业短信的下游主要为电商、互联网、金融、政府等政企用户,凭借着便捷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等特征,以借精准触达、高渗透率、低成本为竞争优势,企业短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客户、沟通客户、服务客户的主 要渠道,为移动信息服务市场带来大量包括动态验证码、通知提醒、会员营销等短信在内的即时通信需求。
同时,短信行业所在的信息通讯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为短信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短信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短信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也将 更加深入,信息消费市场整体容量也将进一步扩大,从而推动整个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 同时,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也将带动移动信息服务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带来技术变革与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我国短信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
二、行业需求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短信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尽管2021年呈现小幅下降,但整体来看我国短信业务量依旧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7-2021年累计增长72.60%,具体表现如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短信行业需求特点如下:
(1)需求呈现多样化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应用的逐渐深入,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大量不同业务模式的企业开始不断涌现,特别是各种类型的APP产品开始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这些新业务类型的企业对于移动信息服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在发送内容方面,这些类型的企业客户的需求包括会员营销、通知提醒、身份验证等多种类别;在技术方面,这些类型的企业客户对于移动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以及双方平台的兼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能否针对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自身平台并提供相应的功能应用模块,成为其获得不同行业内企业客户认可的关键。
(2)企业短信需求持续增长
新业态下的企业注重通过移动信息管理客户、沟通客户、服务客户并以此获取客户的评价及反馈,这将给企业移动信息服务市场带来大量包括动态验证码、通知提醒、会员营销等短信在内的即时通信需求。新业态的行业特别是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行业发展对移动信息服务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短信市场规范化后,我国企业短信发送量与其占移动短信总体比例随着我国新经济业态的发展开始稳步增长。目前,凭借着便捷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的特征,企业短信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短信行业的主要细分市场,在我国短信市场占比中超过80%。
(3)短信需求具备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近年来,随着微信、QQ等OTT业务的兴起,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面临一定挑战,但短信业务与OTT业务具有不同的特征。就使用效果而言,短信服务具有及时、稳定、准确等特点,而OTT等即时通讯产品的信息接收则仍需要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的前提下主动下载、安装并保持应用信息开启状态,其渗透率和时效性相对即时短信较低。
此外,相对于微信、QQ等主流即时通信产品,新经济业态下的企业对于通过即时短信进行手机号码绑定、会员管理、提醒通知、身份验证、交易确认、物流提醒等私密的重要信息服务需求较高。短信以及其所依附的基础电信业务,是目前大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用户实名认证的重要程序。得益于自身快捷、高效、易于理解的特性,用户对于短信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
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下游客户一般可通过微信、QQ等主流即时通信产品的公众号或生活服务号向其已关注的会员发送信息,亦可由具备即时通信功能的自有APP产品向用户发送信息;但是,鉴于此类信息推送方式受终端用户通信软件使用频率、操作界面、网络信号等条件影响,往往在及时性、有效性、互动效果等方面不及企业短信。因此,新兴起的OTT业务目前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上述需求,无法对短信业务形成强大冲击。
尽管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即时通信产品依托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在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与此同时短信行业同样能够保持较快发展,目前主要体现在行业内企业依托于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结合自身技术水平而进行的系统智能化升级、功能多样化拓展、承载能力提升、模块兼容性优化、实时防御能力增强等方面。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逐步落地,行业内领先企业在自动识别检测、通道智能调整、云端信息安全升级以及5G消息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总体而言,行业内公司相关技术的进步,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确保了下游客户在新业态下得以获得安全、有效、及时的企业短信服务,因此,短期内企业短信仍将继续保持相对优势,被即时通信产品替代的可能性较小。
三、行业上下游情况
1、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1)通信基础设施:流量快速增长,基站设备处于高速建设浪潮
通信行业是电磁屏蔽材料最重要的使用领域,通信领域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殊性,对电磁屏蔽材料的需求非常旺盛。通信行业对电磁屏蔽材料的需求主要是程控交换机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通信设备的需求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市场需求。
资料来源:国家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5G通信的建设需求来看,5G将会采取“宏站加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历次基站的升级,都会带来一轮原有基站改造和新基站建设潮。2020-2023年是5G网络的主要投资期,其中由于美国制裁影响结合上游涨价导致成本压力较大,据工信部披露,截止2021年末,中国建有5G基站142.5万个,2020-2021两年仅130万个。目前困境有所翻转,据中国移动公开招标信息,2021年招标48万700M5G基站主设备,174万面700M5G基站天线,并在2022年补招50万面(2022-2023年中国移动700M基站天线集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基础电信运营:三大运营商垄断市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企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须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批准,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7年7月3日颁布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也对电信及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审批、使用、变更、注销和年检事宜作出详细的规定。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取得了经营移动通信业务所需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获批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由于中国广电进入时间较短,目前与中国移动共同开发市场。因此,目前我国的基础电信运营市场主要掌握在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国有企业手中。
三、移动电子设备:负面因素逐渐消除保持稳健增长
智能手机市场
智能手机自2007年起步以来发展迅猛,在2010年末首次超过PC同期出货量,其后进入高规模高增长阶段,以年出货10亿部以上的市场体量成为当今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子产品分支。2015年后,全球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相对稳定期。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2019年底至2020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明显下滑。2021年后,海外疫情、芯片产业链及零组件等供货紧张问题仍有部分影响,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迎来复苏,2021年全年实现手机出货量13.80亿台,随着疫情整体有所缓解,购买力复苏,预计未来出货量情况将继续好转。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计算机设备市场
计算机设备是主要的消费电子领域之一。近年受疫情影响,混合办公环境持续推动市场对于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增长。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在2020年达到高点后,在2021年同比增长19%,再次达到创纪录的2.68亿。
数据来源:Strategy Analytics,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平板电脑方面,作为衔接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的中间产品,形成了相对独有的应用场景。在经历了2011年到2014年的高速增长后,由于性能和功能限制,以及来自大屏幕智能手机的竞争压力,全球平板电脑市场趋于饱和,出货量自2014年的2.3亿台开始逐年缩减。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年,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同比增长2.9%,达到1.68亿台,是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1)金融行业信息化对于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
随着我国金融信息化体系的日益完善、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由之诞生,企业短信等移动信息服务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金融领域。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量快速扩增,金融制度日臻完善,金融业整体蓬勃发展的同时,行业信息化投入持续增加。以科技手段促进金融服务与管理创新,提高我国金融信息化水平,从而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保证我国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是我国新时期对于金融健康发展与深入改革提出的要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
金融企业面对金融信息化体系下的多元场景,未来将形成更多的短信服务需求,金融行业短信服务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会。
(2)互联网行业对于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
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连接线上与线下的信息桥梁,即时短信在短信验证码、信息推送等场景下的应用比例正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大幅提高。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现如今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到2216亿GB,同比增长33.9%。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电子商务行业对于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和普及,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入,已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根据中国能够无不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7.82亿;2020年全年电子商务成交额达到37.21万亿元。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企业、个人参与线上交易的程度持续加深,带动了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稳健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
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网络零售市场具备强劲的活力和增长潜力,在未来将进一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动力。根据我国《“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要达到4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到7000万人。分领域来看,2025年,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要增长到73%;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至2.8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至2.5万亿元。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经济进入规模发展阶段,更多的传统流通企业也开始开拓线上市场、转战线上平台,通过即时短信服务、管理客户已经成为电商企业吸引线上客流、进行会员营销、开展会员关怀的重要手段,因此,电子商务行业对于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将保持持续高增长。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快递物流行业对于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猛。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在拉动消费、促进生产的同时,也带动了消费者对于快递业相关衍生服务的需求。快递业务必须具备快速、安全、便捷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吸引、服务客户,这与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即时短信解决了消费者要求及时掌握商品派送信息、物件到达信息的痛点问题,例如,消费者可通过企业短信查询订单状态、获取发货通知、接收取件信息以及反馈服务评价等享受移动信息服务带来的便利。未来,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将推动移动信息服务行业持续向好。
资料来源:国家邮政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5)移动电话用户规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加之我国手机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移动电话成为了人们接受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工具。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16.43亿户,人口普及率升至116.3部/百人,高于全球的104.3部/百人。其中,4G和5G用户分别达到10.69亿户和3.55亿户,两者合计在移动电话用户数中合计占比达86.7%。截至2021年底,我国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用户达4.98亿户,在宽带用户中占比升至93%,比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宽带用户接入总带宽达13941万Gbps,比上年增长60.6%,户均签约带宽达到266Mbps/户。高带宽用户比例不断提升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移动终端渗透的逐渐深入和移动基站的持续增长,促成了更多信息需求,也创造了更多的短信服务的应用场景,短信行业受益于大环境的发展,得到了持续的增长。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