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展经济功能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都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会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包括联系和交易功能、整合营销功能、调节供需功能、技术扩散功能、产业联动功能、促进经济一体化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会展经济产业带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我国会展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每年以20%~3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
我国会展经济产业带
产业带 | 中心 | 特征 |
环渤海会展经济带 | 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等城市为重点 | 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 |
长三角会展经济带 | 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依托 | 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该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 |
珠三角会展经济带 | 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等会展城市群 | 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 |
东北会展经济带 | 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 | 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 |
中西部会展经济带 | 以成都为中心,以贵阳、郑州、重庆等城市为重点的 | 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郑州的全国商品交易会等品牌展会。。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境内展览数量及面积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会展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14-2019年我国境内展览数量由7495场增长至11033场,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境内展览数量大幅下降,为5408场,较上年同比下降51%。2021年随着疫情好转,我国境内展览数量小幅回升,为5497场,较上年同比增长1.6%。其中,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展览数量排名全国前三位,总占比达33.7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境内展览面积随展览数量变化而变化。2014-2019年我国境内展览面积由9736万平方米增长至14877万平方米,2020年我国境内展览面积下降至7727万平方米,增速为-48.1%。2021年我国境内展览面积回升至9189万平方米,增速为18.9%。其中广东、上海、山东展览面积处于全国前列,总占比达37.6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尽管2020年以来我国境内展览数量及面积下降,但平均展览面积的增长表明我国会展行业发展逐渐规模化。据数据,2020年我国平均展览面积为1.43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5.9%;2021我国平均展览面积为1.6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16.8%。北京市平均展览面积处于我国首位,为4.3万平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我国境外展览数量及面积
与境内展览相比,我国境外展览规模较小,2020-2021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境外展览数量为2场,增速为-98.5%;我国境外展览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增速为-97.6%。2021年我国境外展览数量为14场,增速为600%;我国境外展览面积为2.4万平方米,增速为42.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会展产业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是国内高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驱动会展服务进行新一轮升级发展,数字化趋势不可逆,在此背景下,会展业虚拟化智能科技应用将会迎来较大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