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小苏打行业生产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食品、饲料等下游需求持续增加

小苏打一般指碳酸氢钠,分子式为NaHCO₃,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或热空气中即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加热至270℃完全分解。遇酸则强烈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在分析化学、无机合成、工业生产、农牧业生产等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小苏打产业链图解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上游市场分析

1、纯碱、天然碱

天然碱法生产的小苏打是从矿山直接开采出来,并不需要消耗化工生产的纯碱,其对纯碱的需求则由纯碱合成法带来,所以纯碱(碳酸钠)行业生产情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小苏打行业发展的基础。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纯碱行业产量达到2913.3万吨,2016-2021年产量整体呈现增长。

天然碱法生产的小苏打是从矿山直接开采出来,并不需要消耗化工生产的纯碱,其对纯碱的需求则由纯碱合成法带来,所以纯碱(碳酸钠)行业生产情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小苏打行业发展的基础。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纯碱行业产量达到2913.3万吨,2016-2021年产量整体呈现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中游市场分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小苏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两年,随着食品、工业、饲料等下游需求持续高涨,我国小苏打行业生产量不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小苏打产能产量分别为301.5万吨和238万吨,开工率保持在79%左右。

近两年,随着食品、工业、饲料等下游需求持续高涨,我国小苏打行业生产量不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小苏打产能产量分别为301.5万吨和238万吨,开工率保持在79%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进出口方面,由于国内小苏打需求整体保持增长,所以出口量维持在50-60万吨左右,呈现波动式变化,但进口量持续增长,主要原因由于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导致脱硫脱硝对小苏打用量增加,进而抬升进口量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小苏打进出口量分别为8.544万吨和36.769万吨。

在进出口方面,由于国内小苏打需求整体保持增长,所以出口量维持在50-60万吨左右,呈现波动式变化,但进口量持续增长,主要原因由于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导致脱硫脱硝对小苏打用量增加,进而抬升进口量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小苏打进出口量分别为8.544万吨和36.769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下游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小苏打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化工、轻工、医药、纺织和精细化工等。在应用结构方面,2022年,我国小苏打行业在食品添加、工业领域和饲料添加领域消费量占比分别达到32%、30%、25%。

目前,我国小苏打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化工、轻工、医药、纺织和精细化工等。在应用结构方面,2022年,我国小苏打行业在食品添加、工业领域和饲料添加领域消费量占比分别达到32%、30%、2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食品添加领域

食品添加剂被广泛运用在食品加工中,其在食品的保鲜,以及提升食品营养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2015-2021年,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收入水平上升,以及消费结构向健康型转变,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不断发展与升级,驱动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为1197.15万吨,同比增长13.26%,主要品种销售额达1341亿元,同比增长4.8%。

食品添加剂被广泛运用在食品加工中,其在食品的保鲜,以及提升食品营养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2015-2021年,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收入水平上升,以及消费结构向健康型转变,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不断发展与升级,驱动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产量为1197.15万吨,同比增长13.26%,主要品种销售额达1341亿元,同比增长4.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近年来,中国饲料添加剂产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对小苏打行业需求呈现稳定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饲料添加剂产量1390.8万吨,同比增长16%,2021年产量达到1477.5万吨,同比增长6.2%。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近年来,中国饲料添加剂产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对小苏打行业需求呈现稳定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饲料添加剂产量1390.8万吨,同比增长16%,2021年产量达到1477.5万吨,同比增长6.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玩具行业规模庞大 中国市场有望加速增长 IP玩具成核心部分 AI玩具注入新动力

全球玩具行业规模庞大 中国市场有望加速增长 IP玩具成核心部分 AI玩具注入新动力

全球玩具市场规模庞大,主要集中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及消费国,市场增速高于其他地区及全球平均水平。IP玩具成为玩具市场核心部分,未来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AI玩具的发展将为玩具行业注入新动力,其广阔前景吸引企业积极布局,市场百花齐放。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眼镜行业分析:功能性眼镜需求带动市场均价提升 出口价值量相对较低

我国眼镜行业分析:功能性眼镜需求带动市场均价提升 出口价值量相对较低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近视、干眼等眼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所以国内眼镜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并且功能性眼镜需求显著增强,带动眼镜均价的提升。不过,虽然我国是全球眼镜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出口价值量相对较低。

2025年03月17日
我国眼镜镜片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销售额持续上升 存量换镜频次增长空间大

我国眼镜镜片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销售额持续上升 存量换镜频次增长空间大

眼镜镜片受青少年近视人数居高不下、职场人士备受眼部健康困扰、中老年网民逐年攀升眼部健康问题被持续放大等因素驱动,近年来眼镜镜片销售额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眼镜镜片销售额接近35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眼镜镜片销售额达370.5亿元,2028年我国眼镜镜片销售额达457.1亿元。

2025年03月14日
我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稳中向好 超半数企业全年销售、客流等指标实现同比增长

我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稳中向好 超半数企业全年销售、客流等指标实现同比增长

近年来自20世纪90年代起,商场兴起,其一站式购物、娱乐、餐饮的综合模式,对消费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大量人流涌入商场,使得我国购物中心存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购物中心存量已增至5827个。

2025年03月12日
即时零售成消费新增长点 企业不断‘加码’ “全品类”与“效率”为两大竞争赛点

即时零售成消费新增长点 企业不断‘加码’ “全品类”与“效率”为两大竞争赛点

从餐饮外卖到生鲜蔬菜、从日化美妆到电子产品、从百货商超到药房药店……,如今即时零售不断拓展消费场景、丰富商品品类,在畅流通、保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即时零售,这个曾经的新兴力量,现在已经成为了新零售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

2025年02月24日
黄金“避风港”属性愈发凸显 金价持续攀新高 上下游公司业绩出现“大分化”

黄金“避风港”属性愈发凸显 金价持续攀新高 上下游公司业绩出现“大分化”

当下且在高度不确定且动荡的宏观环境里,黄金的“避风港”属性愈发凸显。自2025年年初以来,国际黄金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持续攀升至新高点。在黄金大牛市的背景下,我国黄金上游金矿公司们迎来了业绩爆发。截至2025年2月18日,已有八家金矿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其中,七家金矿上市公司净利润呈现增长。与金矿企业“财大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实体零售行业正经历从供应链到用户端全方位变革 技术融合及模式创新将成关键

我国实体零售行业正经历从供应链到用户端全方位变革 技术融合及模式创新将成关键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消费能力也随之增长,零售市场得到了较快增长。经历60多年发展,我国零售行业已经经历了以国有百货为主导的单一业态时期、多业态发展时期、电商崛起时期,目前行业正步入新零售时代。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GDP比重36%;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网络零售行业具有强大韧性与活力 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我国网络零售行业具有强大韧性与活力 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当下网络消费已成为我国消费的主流,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2025年02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