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冰雪产业现状:“冷资源”带动市场热情持续升温 滑雪是参与度最高运动类型

一、行业基本概述

冰雪文化主要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冰雪产业是在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资源型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庞大,具有观赏性、体验性等特点;包括冰雪服务业、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和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业三大类。其中冰雪服务业是冰雪产业的核心,主要包括冰雪场地运营、冰雪赛事服务、大众冰雪运动及培训、冰雪旅游等。

冰雪文化主要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冰雪产业是在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资源型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庞大,具有观赏性、体验性等特点;包括冰雪服务业、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和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业三大类。其中冰雪服务业是冰雪产业的核心,主要包括冰雪场地运营、冰雪赛事服务、大众冰雪运动及培训、冰雪旅游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冰雪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自2015年7月,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资格后,国家先后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了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冬奥会助力。例如2019年中央首次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为我国冰雪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并明确提到,以筹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2022年10月,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林草局国铁集团发布《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推动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重点户外运动项目差异化发展。冰雪运动深入实施“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以京津冀为核心发展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在河北崇礼、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南方地区为协同发展区域,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17年9月 国家体育总局、发改委、国家旅游局、教育部 《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对以崇礼为核心区域的雪场进行扩建,建立崇礼冰雪户外运动休闲示范区,打造京张承冰雪运动休闲带示范区。
2018年12月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 以筹办北京冬奥会、冬从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高山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查、雪车雪橇等各类冰雪体育赛事,推动专业冰雪体育赛事升级发展。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有计划地引进高水平的冰雪赛事。
2019年3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 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围绕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单板滑雪和短道速滑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支持社会力量打造精品赛事和活动。
2019年6月 工信部、国家体育总局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重点开发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开展“南展西扩东进”冰雪装备器材示范应用;组织实施冰雪装备器材标准领航项目。
2021年2月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 《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清市场,依托滑冰、冰球、冰查和滑雪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推动冰球职业联赛,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自的地,以高水平冰雪赛事和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带动,扩大冰雪赛事旅游参与人口。
2021年10月 国家体育总局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并明确提到,以筹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实现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
2022年10月 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林草局、国铁集团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推动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重点户外运动项目差异化发展。冰雪运动深入实施“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以京津冀为核心发展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在河北崇礼、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南方地区为协同发展区域,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发展现状

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迅速,进入黄金发展期,即使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未能阻挡其发展脚步。通过建设一大批优质的冰雪场地设施,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三亿人上冰雪”从愿景变为现实。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尤其是2022年年初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就带动了冰雪行业的热情。2022年2月4日至8日,全国前十热门出发地城市中,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纷纷上榜,冰雪游成为今年初以来的旅游消费热点。

目前进入11月,随着气温的加速下降以及各大滑雪场的陆续开板,用户赏雪、滑雪等出游热情持续升温,冰雪行业继年初冬奥会后再获关注。根据携程数据显示,2022年11月10日至11月16日,2022年—2023年雪季滑雪场门票的订单量环比前一周增长403%,冰雪特色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96%。另外去哪儿平台数据也显示,2022年11月以来,平台上“滑雪”、“滑冰”、“温泉”等相关词汇搜索热度上升明显,滑雪主题旅游产品搜索量环比10月增长超三倍。

而随着消费者对冰雪运动热情的不断攀升,冬奥会带动的经济溢出效应也正在不断释放。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2021年和2022年我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均实现了环比30%以上的增长,冰雪运动市场朝着千亿规模进发。与此同时,在北京冬奥会带动下,有40%以上的观众计划在冬奥会后继续关注冰雪赛事,30%以上的观众计划亲身体验冰雪运动。

而随着消费者对冰雪运动热情的不断攀升,冬奥会带动的经济溢出效应也正在不断释放。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2021年和2022年我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均实现了环比30%以上的增长,冰雪运动市场朝着千亿规模进发。与此同时,在北京冬奥会带动下,有40%以上的观众计划在冬奥会后继续关注冰雪赛事,30%以上的观众计划亲身体验冰雪运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总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到6446.5亿元,其中核心市场规模约为594.9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目前我国冰雪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产业总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到6446.5亿元,其中核心市场规模约为594.9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目前我国冰雪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细分产业情况

1、滑雪产业

冰雪产业作为重要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目前在蓬勃发展中。而在冰雪运动项目中,滑雪是参与度最高的冰雪运动类型。

冰雪产业作为重要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目前在蓬勃发展中。而在冰雪运动项目中,滑雪是参与度最高的冰雪运动类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各大室外滑雪场陆续开放,滑雪成为不少人冬季首选的户外运动。滑雪人次及人数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呈现整体稳步增长态势。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关键需求冬季时间基本被疫情覆盖,整体滑雪人次下降一半左右。但2020年雪季回暖,2021年达新高,为2154万人次,总滑雪人数为1202万人。

目前各大室外滑雪场陆续开放,滑雪成为不少人冬季首选的户外运动。滑雪人次及人数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呈现整体稳步增长态势。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关键需求冬季时间基本被疫情覆盖,整体滑雪人次下降一半左右。但2020年雪季回暖,2021年达新高,为2154万人次,总滑雪人数为1202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观研天下整理

2、冰雪旅游

作为冰雪产业的三大细分之一,冰雪游文旅赛道上异军突起。近年随着我国冰雪运动参与者的人数正在呈现不断上升,极大地推动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冰雪旅游产品中,我国著名的冬季旅游品牌目前在黑龙江省已经建成的滑雪场地已达70余处,各种滑雪道达到百余条,而总长度也已经形成4万延长米的工程长度,各种索道达到80余条。在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室内冰雪游已经成为都市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2020-2021年我国冰雪季旅游收入达3900亿元,较2019-2020冰雪季增加了2440亿元,同比增长167.12%。

数据显示,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2020-2021年我国冰雪季旅游收入达3900亿元,较2019-2020冰雪季增加了2440亿元,同比增长167.1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文创行业分析 市场受消费者兴趣驱动 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期

我国文创行业分析 市场受消费者兴趣驱动 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期

文创产品销售渠道包括B站、抖快等视频平台以及线下商店。线下商店是消费人群获取文创产品的热门途径,但随着视频平台、内容平台、电商平台等成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文创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占比逐渐提升。根据数据,文创产品信息获取渠道中视频平台占比22.4%,线下商店占比21.4%。

2024年05月16日
短视频电商异军突起 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规模企稳回升 但挑战仍存

短视频电商异军突起 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规模企稳回升 但挑战仍存

在细分市场方面,2023年,我国图书零售各细分市场规模增减不一,其中文化教育书细分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23%,少儿读物细分市场销售同比增长3.19%,而社会科学书细分市场销售同比下降1.08%,文学艺术书细分市场销售同比下降1.98%,科技生活书细分市场销售同比下降1.68%。

2024年05月08日
我国AI音乐行业分析:腾讯、网易云等相继布局 版权争议仍是最大阻碍

我国AI音乐行业分析:腾讯、网易云等相继布局 版权争议仍是最大阻碍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测算,2022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总规模约为1554.9亿元,其中在线音乐市场规模约为180.2亿元,衍生社交娱乐市场总计1374.7亿元(包括音乐短视频410.3亿元、音乐直播815.2亿元、在线K歌149.2亿元),为在线音乐市场规模的7.6倍。

2024年04月10日
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恢复增长 短视频电商渠道销量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增长主要动力

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恢复增长 短视频电商渠道销量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增长主要动力

目前,平台电商依旧是我国第一大图书零售渠道,而短视频电商已超过垂直及其他电商,成为我国第二大图书零售渠道,其码洋规模占比从2022年的16.42%增长至2022年26.67%。

2024年03月15日
被年轻人所“抛弃” 我国KTV行业迎来市场大洗牌 未来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被年轻人所“抛弃” 我国KTV行业迎来市场大洗牌 未来发展之路该如何走?

二是回归KTV行业本质,从唱歌体验设备,打造专属中老年群体消费模式,牢牢抓住这一市场红利。例如,以纯K、温莎等头部KTV,在高档包间提供移动式平板等辅助设备,专门配备老年人服务人员,推出中老年专属的夕阳红卡,默许大爷大妈带饭、带饮料,为的就是留住用户。

2024年03月06日
我国钢琴行业:市场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 遇冷下或将回归理性发展

我国钢琴行业:市场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 遇冷下或将回归理性发展

目前我国是世界钢琴的制造大国。2021年我国钢琴产量达51.66万台和70.02万台,保有量为864.8万架。2022年受下游需求减少叠加疫情影响,产量有所下滑;2023年市场恢复增长趋势,预计将达到52.06万台。

2024年01月22日
2023年我国游学行业现状分析 参与人数逐渐回升 国内市场增长迅猛

2023年我国游学行业现状分析 参与人数逐渐回升 国内市场增长迅猛

2022年我国游学人数为450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学人数为420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20.00%;国际游学人数为30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2900%。

2023年11月15日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打击盗版效果初显 付费与免费阅读有望长期共存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打击盗版效果初显 付费与免费阅读有望长期共存

近几年,网络文学依靠移动网络流量红利,可随时随地阅读的网文深受人们喜爱,再加上免费阅读平台上线,吸引较多下沉市场用户,网文用户人数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文学行业用户规模从2015年的2.6亿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4.9亿,逐渐进入稳定阶段。

2023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