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大米加工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供给较为平稳 中游企业存在“小、散、低”状况

大米加工有初加工和深加工之分。其中大米深加工产品包括精加工大米、粉类、糕类、粽类、汤团类、酒、醋类、方便米饭、方便粥、婴儿食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大米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产业链来看,我国大米加工行业的上游主要是水稻种植、化肥以及农业机械行业,下游行业则主要是口粮市场、工业用粮市场、饲料用粮市场和米酒等行业。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从产业链来看,我国大米加工行业的上游主要是水稻种植、化肥以及农业机械行业,下游行业则主要是口粮市场、工业用粮市场、饲料用粮市场和米酒等行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一、上游产业

1、水稻种植

我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主要的稻谷种植国之一。稻谷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构建和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实现稻谷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由于近年来玉米等谷物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意愿大幅增加等因素,我国稻谷种植面积略微有所下降。2021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29921千公顷。具体如下:

2021年,由于近年来玉米等谷物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植意愿大幅增加等因素,我国稻谷种植面积略微有所下降。2021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29921千公顷。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水稻研究所根据种植水稻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将中国稻区划分为 6 个稻作区和 16 个亚稻作区。

中国水稻研究所根据种植水稻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将中国稻区划分为 6 个稻作区和 16 个亚稻作区。

资料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水稻种植区域和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中国可以划分为以下6个稻作区: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2)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2、化肥行业

2015年,中国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简称“零增长政策”),化肥行业发展回归理性,行业经营主体开始升级转型。由于产能过剩、优惠政策退出、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化肥行业产量下降,化肥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升级。2021年,中国化肥产量5446万吨,较2020年增长50.2万吨。

2015年,中国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简称“零增长政策”),化肥行业发展回归理性,行业经营主体开始升级转型。由于产能过剩、优惠政策退出、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化肥行业产量下降,化肥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升级。2021年,中国化肥产量5446万吨,较2020年增长50.2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区域分布看,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化肥产量较为平均。2021年,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化肥产量分别为1028.59万吨、1026.05万吨、1087.64万吨、1071.47万吨、1094.49万吨,全国占比依次为18.89%、18.84%、19.97%、19.67%、20.10%;东北地区化肥产量仅为137.77万吨,占比为2.53%。

3、稻谷单产

而虽然近年来稻谷种植面积下降,但随着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使得我国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尤其是杂交水稻方面,据了解自从1964年袁隆平院士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成为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一道瑰丽的风景。目前我国审定水稻品种总体的优质化率已超过50%,使得水稻单产稳步上行。

数据显示,2016-2019 年,我国水稻单产从 6865.8公斤/公顷增加至 7056.20 公斤/公顷。2020年由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早稻生长期间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我国水稻单产同比下降0.21%,降至7040.20 公斤/公顷。2021年,我国水稻单产达到 7113.40 公斤/公顷,同比增长 1.04%,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2016-2019 年,我国水稻单产从 6865.8公斤/公顷增加至 7056.20 公斤/公顷。2020年由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早稻生长期间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我国水稻单产同比下降0.21%,降至7040.20 公斤/公顷。2021年,我国水稻单产达到 7113.40 公斤/公顷,同比增长 1.04%,创下新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稻谷产量

由此虽然近年来稻谷种植面积下降,但总产量基本没有太大幅度的下降。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稻谷产量整体呈现增长。2020年,我国稻谷产量21186万吨,同比上升1.1%;2021年全国稻谷产量21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增长0.5%,创近十年新高。

由此虽然近年来稻谷种植面积下降,但总产量基本没有太大幅度的下降。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稻谷产量整体呈现增长。2020年,我国稻谷产量21186万吨,同比上升1.1%;2021年全国稻谷产量21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增长0.5%,创近十年新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中游产业

我国是全球大米第一生产国。数据显示,2020/2021年,全球大米产量合计5.09亿吨。其中我国大米产量为1.48亿吨,占比29%;其次为印度、印尼,产量分别为1.24亿吨、0.35亿吨,占比分别为24%、7%。

我国是全球大米第一生产国。数据显示,2020/2021年,全球大米产量合计5.09亿吨。其中我国大米产量为1.48亿吨,占比29%;其次为印度、印尼,产量分别为1.24亿吨、0.35亿吨,占比分别为24%、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来看,2016-2018年期间,我国大米产量有所下滑。进入2019年以来,产量开始回升,大米实际产量达到10787.1万吨,同比增长10.25%;2020年我国大米实际产量增长至10983.6万吨,同比增长1.82%;2021年1-11月中国大米累计产量为9592.2万吨。

具体来看,2016-2018年期间,我国大米产量有所下滑。进入2019年以来,产量开始回升,大米实际产量达到10787.1万吨,同比增长10.25%;2020年我国大米实际产量增长至10983.6万吨,同比增长1.82%;2021年1-11月中国大米累计产量为9592.2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普遍差,产能利用率较低。而且,大米加工企业存在“小、散、低”的状况,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也是市场发展运行的要求。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大米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显现,加工企业争夺粮源和销售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正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下游产业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样也是大米消费第一大国。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大米消费量达到1.55亿吨,同比增长3.43%,占全球比例30%。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样也是大米消费第一大国。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大米消费量达到1.55亿吨,同比增长3.43%,占全球比例3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下游行业主要是口粮市场、工业用粮市场、饲料用粮市场和酒类、醋类等行业。

1、饲料

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我国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饲料总产量由22788万吨增长至31696.5万吨。但进入2022年,有所下滑。2022年1-10月我国饲料产量26602万吨,同比下降0.2%。

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我国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饲料总产量由22788万吨增长至31696.5万吨。但进入2022年,有所下滑。2022年1-10月我国饲料产量26602万吨,同比下降0.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酒

目前在我国酒市场中,白酒占比最大。因此这里数据主要是白酒数据为例。自2017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产量总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从2017年的1198.1万千升下降至715.6万千升。2022年1-8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累计产量为440.7万千升,累计下降1%。

目前在我国酒市场中,白酒占比最大。因此这里数据主要是白酒数据为例。自2017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产量总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从2017年的1198.1万千升下降至715.6万千升。2022年1-8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累计产量为440.7万千升,累计下降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食醋

食醋是用各种酵后产生的酸味调味剂,主要成分为乙酸、高级醇类等。现用食醋主要有“米醋”、“熏醋”、“特醋”“糖醋”、“酒醋”、“白醋”等,根据产地品种的不同,食醋中所含醋酸的量也不同,一般大概在5~8%之间。目前生产食醋的原料有大米、小麦、高粱、小米、麸皮、含糖分的果类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酿造技术不断进步,企业规模一再扩大,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产量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食醋产量从2016年的412万吨增长至460万吨,较2020年同比增速为1.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酿造技术不断进步,企业规模一再扩大,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产量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食醋产量从2016年的412万吨增长至460万吨,较2020年同比增速为1.5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异宠”饲养作为一种新兴养宠模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群尝试饲养“异宠”。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约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所谓“异宠”,是指有别于猫、狗、观赏鱼等的小众宠物品类,涵盖水族、爬行类、啮齿类、鸟类等。目前来看,我国异宠经济正处于风口之上,机遇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成海洋经济和传统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域辽阔,超300万平方公里,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产品,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随着国内开始设立休渔期、禁渔期制度,启动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下降,海水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未来,政策将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模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21世纪以来,各国加快智慧农业布局,我国智慧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快速成长,但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市场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我国智慧农业产业链主要由农业数据采集和传感器技术等六部分组成,目前数字平台服务和智慧种植为市场主流。智慧农业企业可分为互联网与科技巨头、垂直领域头部企业、农业创新型企业、传统农业企业四类,多维度

2025年03月26日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目前林业商业模式较多,源于该行业公益属性更强,经济性并不明显,当前国内案例中主要有以下代表性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资源条件,通过创新和优化管理,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5年03月22日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近年来,我国生活用纸市场规模连年攀升,厕用卫生纸占比超过50%,消费量稳健,但大部分企业价格与利润却未跟上,其主要原因是供给上的“卡脖子”导致纸企成本上涨。因此,越来越多的生活用纸厂商开始纷纷选择竹纤维和秸秆草,尤其是针对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纸巾原料,大多数为二次回收原材料。此外,作为刚需品有价格优势,作为快消品,各大生活

2025年03月21日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从产量变化来看,全球玉米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年度间可能存在波动。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5960万吨,同比下降4.65%,USDA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显著。

2025年03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