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热能资源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还有一小部分能量来自太阳,大约占总的地热能的5%,表面地热能大部分来自太阳。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当前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为7亿吨;在回灌情景下,中深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为18.65亿吨;全国埋深3000-10000米的深层地热基础资源量约为2.5×10^35焦耳,折合标准煤为856万亿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地热发电装机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地热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地热能是一种新的洁净能源,在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截止2020年底,全球地热发电装机量为15608MW,其中美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地热装机容量排名全球前三位,分别为3700MW、2289MW和1918MW,占全球地热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为23.7%、14.7%和12.3%。我国地热发电装机量排第十九位,仅占全球地热发电装机量的0.22%,我国地热能利用程度较低,开发利用潜力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地热能市场规模
地热能分为高温地热资源、中温地热资源、低温地热资源,三类地热资源在应用领域方面存在差异。在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中,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地热发电效益显著提升。除地热发电外,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发展温室农业和温泉旅游等利用途径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和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
地热能分类及其主要用途
分类 |
温度界限(℃) |
主要用途 |
|
高温地热资源 |
>150 |
发电、烘干 |
|
中温地热资源 |
90-150 |
工业利用、发电、烘干 |
|
低温地热资源 |
热水 |
60-90 |
供暖、工艺流程 |
温热水 |
40-60 |
医疗、洗浴、卫生 |
|
温水 |
25-40 |
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温 |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
场景 | 场景利用方式 | 场景开发利用占比 | 发展状况 | 发展潜力 |
地热发展 | 与火力发电原理一样,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转变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 | 0.5% |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先后在广东丰顺、河北怀来,江西宜春、湖南友汤、辽宁熊岳、广西象州和山东招远建设了中低温地热发电站。由于经济效益差,目前除了广东丰顺之外,其余均已停用 | 地热发电规模落后于世界,但设备技术一直跟随,瓶颈在于地热资源的勒查技术 |
地热供暖 | 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性好 | 32.7% | 受益于配套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应对大气污染治理淘汰燃煤供暖锅炉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地区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的快速发展 | 清洁、对大气污染极小、运行成本低、资源综合利用收益高 |
农业利用 | 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利用地热水养鱼,在28C水温下可加速鱼的商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利用地热在温室育秧,种菜和养花;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 | 17.9% | 利用中深层地热进行水产养殖已遍布20多个省的47个地热田,建有养殖场约300处,养殖池面积为550万m2 | 各地温泉养殖业、地热孵化禽类、反季节种植等迅速发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
工业利用 | 利用中深层地热能给工厂供热,如用作干燥谷物和食晶的热源;用作硅藻土、木材、造纸,制革、纺织、酿酒,制糖等生产过程的热源 | 0.4% | 中深层地热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包括烘干,纺织、印染,烤胶、制革、造纸等,还可以用于矿物质的提取。目前中国中深层地热能工业利用占比仅为1% | 在纺织工业及化工工业方面均获得较好的利用和效益,未来前景广阔 |
温泉洗浴 | 由于地热水从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面,除温度较高外,常含-些特殊的化学组分,从而使它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 | 32.3% | 十三五"期间,温泉热水应用于理疗、娱乐、休闲,经济附加值较高,效益可观推动中国温泉利用持续发展 | 逐渐形成温泉+酒店“温泉+疗养”等特色开发模式,带动乡村旅游等领域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地热能下游市场蓬勃发展,我国地热能行业持续增长。据数据,2014-2021年我国地热能行业市场规模由298.54亿元增长739.68至亿元,CAGR为13.8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