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就基本概述
工业机器人是指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工业机器人、数控(CN)、可编程控制器(PLC)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智能生产和数字化工厂的通用基础设施。其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引导车以及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 FMS )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实现生产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如下: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重新编程,因此它可以在小批量、高效的柔性制造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是柔性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位,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于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性。
(3)通用性。除专门设计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操作任务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例如,不同的操作任务可以通过更换工业机器人手的末端操作器(爪子、工具等)来执行。
(4)工业机械技术涉及广泛的学科,总结为机械与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国家科技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机器人应用工艺有焊接、搬运、码垛、喷涂、切割、打磨抛光、装配、检测、注塑、锻造、冲压、机械加工等,主要应用场景为搬运上下料及焊接。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为397.4亿元,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93.97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304.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情况
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同比增长54.4%。2022年上半年为20.1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情况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14.1万台,2021年达到了25.6万台,2017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来看,我国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机床市场仍由来自德日等国企业占据,由于海外机床企业产品品类更多,且发展较早,已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无论是在加工性能、加工精度还是产业链完整度上相较于国内厂商都具备明显优势。
近年来,以民营机床企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在中低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优秀民企已进入行业第二梯队,并不断缩小与国外厂商的各项差距,但短期内仍无法撼动国外厂商的领先地位。2021年,我国机床产量约为90.45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
1、细分市场一----汽车制造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扩产,产业上下游对自动化生产制造依赖性增强。随着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更好满足汽车制造对装备及生产线的要求,市场规模继续提升,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汽车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达到了300.4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细分市场二----电子电器制造
工业机器人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应用首推手机生产,手机生产当中用到了视觉检测机器人、触摸屏检测机器人、贴片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激光打标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芯片封装机器人、芯片拾放机器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企业根据电子生产行业需求所特制,小型化、简单化的特性实现了电子组装高精度、高效的生产,满足了电子组装加工设备日益精细化的需求,而自动化加工更是大大提升生产效益,电子电器制造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达到了217.58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细分市场三----其他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密度从2015年49个单位上升到2020年246个单位,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机器人密度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5.99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下游应用情况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主要由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构成,机器人系统集成是指在机器人本体上加装夹具及其他配套系统完成特定功能。
得益于本土服务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人才红利等,中国系统集成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占比高达96%),下游行业、工艺覆盖完备。但由于系统集成的技术壁垒较低,与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毛利率水平也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且高端应用领域(如汽车制造,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国产化率依旧较低,严重依赖于进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系统集成商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集成商在下游行业复苏时能充分受益,展现出相对更高的弹性。但与零部件和本体环节相比,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横向拓展困难,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
集成企业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由于系统的非标性(产线非标性和人员非标规模效应差),不同领域的系统不能完全复制,行业的拓展存在高壁垒,同时集成商现金流压力大,进一步限制行业拓展。因此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