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产业化阶段 产量需求量不断增长 但高端领域仍依赖于进口

一、行业就基本概述

工业机器人是指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工业机器人、数控(CN)、可编程控制器(PLC)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智能生产和数字化工厂的通用基础设施。其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引导车以及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 FMS )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实现生产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如下: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重新编程,因此它可以在小批量、高效的柔性制造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是柔性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位,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于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性。

(3)通用性。除专门设计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操作任务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例如,不同的操作任务可以通过更换工业机器人手的末端操作器(爪子、工具等)来执行。

(4)工业机械技术涉及广泛的学科,总结为机械与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国家科技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机器人应用工艺有焊接、搬运、码垛、喷涂、切割、打磨抛光、装配、检测、注塑、锻造、冲压、机械加工等,主要应用场景为搬运上下料及焊接。

机器人应用工艺有焊接、搬运、码垛、喷涂、切割、打磨抛光、装配、检测、注塑、锻造、冲压、机械加工等,主要应用场景为搬运上下料及焊接。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为397.4亿元,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93.97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304.2亿元。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为397.4亿元,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93.97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304.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情况

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同比增长54.4%。2022年上半年为20.1万台。

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同比增长54.4%。2022年上半年为20.1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情况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14.1万台,2021年达到了25.6万台,2017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情况如下:

自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14.1万台,2021年达到了25.6万台,2017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来看,我国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机床市场仍由来自德日等国企业占据,由于海外机床企业产品品类更多,且发展较早,已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无论是在加工性能、加工精度还是产业链完整度上相较于国内厂商都具备明显优势。

近年来,以民营机床企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在中低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优秀民企已进入行业第二梯队,并不断缩小与国外厂商的各项差距,但短期内仍无法撼动国外厂商的领先地位。2021年,我国机床产量约为90.45万台。

近年来,以民营机床企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在中低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优秀民企已进入行业第二梯队,并不断缩小与国外厂商的各项差距,但短期内仍无法撼动国外厂商的领先地位。2021年,我国机床产量约为90.45万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

1、细分市场一----汽车制造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扩产,产业上下游对自动化生产制造依赖性增强。随着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更好满足汽车制造对装备及生产线的要求,市场规模继续提升,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汽车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达到了300.4亿元。

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扩产,产业上下游对自动化生产制造依赖性增强。随着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更好满足汽车制造对装备及生产线的要求,市场规模继续提升,2021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汽车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达到了300.4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细分市场二----电子电器制造

工业机器人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应用首推手机生产,手机生产当中用到了视觉检测机器人、触摸屏检测机器人、贴片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激光打标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芯片封装机器人、芯片拾放机器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企业根据电子生产行业需求所特制,小型化、简单化的特性实现了电子组装高精度、高效的生产,满足了电子组装加工设备日益精细化的需求,而自动化加工更是大大提升生产效益,电子电器制造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达到了217.58亿元。

工业机器人在电子电器行业的应用首推手机生产,手机生产当中用到了视觉检测机器人、触摸屏检测机器人、贴片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激光打标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芯片封装机器人、芯片拾放机器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企业根据电子生产行业需求所特制,小型化、简单化的特性实现了电子组装高精度、高效的生产,满足了电子组装加工设备日益精细化的需求,而自动化加工更是大大提升生产效益,电子电器制造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达到了217.58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细分市场三----其他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密度从2015年49个单位上升到2020年246个单位,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机器人密度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5.99亿元。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密度从2015年49个单位上升到2020年246个单位,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机器人密度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5.99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下游应用情况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主要由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构成,机器人系统集成是指在机器人本体上加装夹具及其他配套系统完成特定功能。

得益于本土服务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人才红利等,中国系统集成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占比高达96%),下游行业、工艺覆盖完备。但由于系统集成的技术壁垒较低,与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毛利率水平也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且高端应用领域(如汽车制造,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国产化率依旧较低,严重依赖于进口。

得益于本土服务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人才红利等,中国系统集成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占比高达96%),下游行业、工艺覆盖完备。但由于系统集成的技术壁垒较低,与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毛利率水平也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且高端应用领域(如汽车制造,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国产化率依旧较低,严重依赖于进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系统集成商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集成商在下游行业复苏时能充分受益,展现出相对更高的弹性。但与零部件和本体环节相比,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横向拓展困难,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

集成企业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由于系统的非标性(产线非标性和人员非标规模效应差),不同领域的系统不能完全复制,行业的拓展存在高壁垒,同时集成商现金流压力大,进一步限制行业拓展。因此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

集成企业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由于系统的非标性(产线非标性和人员非标规模效应差),不同领域的系统不能完全复制,行业的拓展存在高壁垒,同时集成商现金流压力大,进一步限制行业拓展。因此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成交规模创新高 中国市场竞争力强劲 头部企业收入将持续提升

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成交规模创新高 中国市场竞争力强劲 头部企业收入将持续提升

全球海上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增多,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整体向好,2024年订单成交规模创新高。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以海洋油气装备为主,其中移动生产装备占比达50%。

2025年04月02日
下游电力等领域扩张下输送机械行业向好 带式输送机为主流 市场竞争格局复杂多元

下游电力等领域扩张下输送机械行业向好 带式输送机为主流 市场竞争格局复杂多元

下游行业需求变动决定输送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和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电力、建材、钢铁、煤炭和港口等下游领域扩张,我国输送机械市场逐渐向好。输送机械分为带式运输机械和其他运输机械,其中带式运输机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运输距离长等特点,符合港口等下游市场的运输需求,是运输机械市场主流。我国输送机械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格局

2025年04月02日
智能配电设备行业:社会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奠定发展空间 智能化、绿色化成重要趋势

智能配电设备行业:社会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奠定发展空间 智能化、绿色化成重要趋势

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发展,社会用电需求及电力产业持续增长不仅带动了智能配电设备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奠定了行业未来发展空间。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

2025年03月29日
银发经济或“带飞” 我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刚需应用丰富  企业看到新确定机会

银发经济或“带飞” 我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刚需应用丰富 企业看到新确定机会

目前,我国外骨骼机器人刚需应用丰富,其中医疗、工业制造、运动领域对外骨骼机器人的需求明确。近几年,随着国内多家机器人企业入局,外骨骼机器人已在消防、工业物流、医疗康复等多个场景有较为成熟的应用。除了B端应用领域外,外骨骼机器人也逐渐向C端民用渗透,银发经济或“带飞”行业,企业与资本方看到新市场确定机会。

2025年03月28日
电动工具行业:上游钢材与锂电池产量稳增提供坚实基础 锂电化、智能化趋势明显

电动工具行业:上游钢材与锂电池产量稳增提供坚实基础 锂电化、智能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钢材和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为电动工具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特别是在2022年,我国钢材产量突破了13亿吨大关,而锂离子电池的产量更是飙升至超过239亿只。到2024年我国钢材产量达到了14亿吨,而锂离子电池的产量进一步达到了295亿只(自然只),同比增长了13.7%。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利润空间收窄 贸易顺差额快速扩大

我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利润空间收窄 贸易顺差额快速扩大

在2024年,我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出现回升,同比增长5.96%;但由于市场内卷加剧,其利润空间收窄,利润率和利润总额双双下滑。从出口来看,近年来我国金属成形机床出口额不断上升,同时其贸易顺差局面稳固,贸易顺差额快速扩大。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不断提升,但仍然偏低,且始终远低于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电动叉车销量全球占比超五成 出口需求旺盛 锂电池叉车发展潜力大

我国电动叉车销量全球占比超五成 出口需求旺盛 锂电池叉车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我国电动叉车行业快速发展,销量不断攀升,并逐渐取代内燃叉车成为叉车市场主流。同时自2019年起,其出口量持续攀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电动叉车销售市场,2023年销量在全球市场中占比超过五成。此外,锂电池叉车销量占比从2018年9.32%跃升至2023年46.5%;而铅酸电池叉车销量占比从90.68%缩减至

2025年03月26日
AI赋能 我国手术机器人前景广阔 骨科手术机器人有望快速渗透 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AI赋能 我国手术机器人前景广阔 骨科手术机器人有望快速渗透 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

我国人口基数大,患病人群多,手术机器人市场增长速度快。随着AI技术发展,手术机器人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行业前景广阔。腔镜手术机器人是最大的手术机器人类别,相比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较小,渗透率较低。但随着骨科市场迅速增长,骨科手术机器人有望快速渗透。高速增长的市场吸引国内企业积极入场,手

2025年03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