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基本概述
儿童服装简称童装,是指适合儿童穿着的服装,涵盖了0-14岁(有时也会把年龄扩展到0-16岁)年龄段人群全部着装的庞大产业群。对比成人服装来说,儿童服装对服装的安全性、舒适性及质量有较高要求,对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的要求更严格:面料及辅料的选用,以及生产工艺上越来越强调天然、环保。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童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儿童服装根据年龄与身高的不同,可分为0-3岁“婴幼儿装”和4-14岁的“大龄童装”;按产品类型,可分为连体服、外套、裤子、T恤衫、鞋子等;按功能,可分为休闲装、运动装、校服、居家服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儿童服装消费市场不断发展。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较2019年下降4.16%。但2021年以来得益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逐渐回暖。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儿童服装按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649.55亿元,同比增长15.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我国儿童服装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呈现出产品品类多样化,人均消费金额和消费数量不断提升等特点。有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我国儿童服装市场规模从1400.50亿元增长至2391.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31%,显著高于我国服装行业整体增速。
目前虽然新冠疫情冲击较大,但线下渠道仍然是品牌童装的主要销售渠道;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线上购物不断申渗透,“购物”已经不是消费者去商业中心的唯一目的,能提供打发闲暇时间、聚会、拍照打卡等多元化体验的商业综合体逐渐成为核心的客流聚集地,因此线下门店的形象升级、服务能力和销售能力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品牌童装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线上市场渗透率在持续增长。目前在线上销售渠道中,淘宝、天猫、京东等综合型电商销量占比最高,母婴电商及垂直电商也占据了重要比例。此外直播电商因兼具宣传和卖货等多重功能,因此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未来综合电商渠道占比仍将持续提高,且是拓展下沉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
消费升级和生育政策放开为儿童服装行业发展提供空间新一代的家长的消费理念有所改变,对于儿童服装产品提出了品牌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更加关注儿童服装产品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时尚性,为儿童服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升级空间;同时,“4+2+1或4+2+2”漏斗型结构的家庭也拥有更加充足的经济能力,为儿童服装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行业发展预测
目前我国儿童服装行业还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消费升级和生育政策放开,为行业发展提供空间;同时新一代的家长对于儿童服装产品提出了品牌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也更加关注儿童服装产品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时尚性,为儿童服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升级空间;使得我国儿童服装行业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相关预测分析,预计2022年我国儿童服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800亿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2025年规模将增长至4737.6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未来我国儿童服装行业发展驱动因素主要如下:
供给端方面,服装的供给充足将有利于童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虽然近几年我国服装产量处于下滑趋势,但产量总体数量依旧庞大,服装的供给充足将有利于童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服装产量235.41亿件,较2020年增加11.68亿件,同比上升5.22%。2022年1—11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达211.6亿件,同比下降3.4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需求端方面,消费者的增加促进童装行业的消费。儿童服装属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其市场规模受新生儿数量的影响。虽然我国新生人口数量连续四年持续走低,但人口基数仍然巨大。此外,婴童身体成长发育快,服装尺寸变化频繁,因而童装产品的更新购置具有明显的刚性需求特征,预计未来童装消费将继续稳健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0-14岁人口为2.54亿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儿童服装人均消费方面,我国仍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英国儿童服装人均消费为600.51美元,美国为460.64美元,日本为464.60美元,德国为223.99美元,而我国只有137.62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儿童服装的人均消费支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未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生活水平的提升、优生优育的育儿观念深入人心,我国儿童服装人均消费将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我国儿童服装市场规模的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