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

、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作为服务类机器人,具备可在高度危险环境、高度污染环境、零可见度水域中提供实时视频传输、声呐图像绘制等功能,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海洋勘探、水下装备检测维修、海洋搜救、石油开发、消费娱乐等领域。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作为服务类机器人,具备可在高度危险环境、高度污染环境、零可见度水域中提供实时视频传输、声呐图像绘制等功能,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海洋勘探、水下装备检测维修、海洋搜救、石油开发、消费娱乐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运营现状分析与投资战略评估报告(2022-2029年)》显示,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随着海洋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海洋资源成为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加速发展。2014-2021年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由12.4亿元增长至87.4亿元。2022年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达110.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1%。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广泛,随着海洋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海洋资源成为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加速发展。2014-2021年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由12.4亿元增长至87.4亿元。2022年我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达110.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水下机器人细分市场

从应用领域看,水下机器人分为资源勘查类、安全检测类、搜索救援类、商业及个人娱乐类、调查研究类、水产养殖类、铺设线缆类。其中资源勘查类、安全检测类、搜索救援类、商业及个人娱乐类水下机器人需求较高,2020年市场占比分别为41.59%、33.45%、11.75%、10.85%,其余类型水下机器人需求占比不足1%。

从应用领域看,水下机器人分为资源勘查类、安全检测类、搜索救援类、商业及个人娱乐类、调查研究类、水产养殖类、铺设线缆类。其中资源勘查类、安全检测类、搜索救援类、商业及个人娱乐类水下机器人需求较高,2020年市场占比分别为41.59%、33.45%、11.75%、10.85%,其余类型水下机器人需求占比不足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类型看,水下机器人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又可分为有缆水下机器人(ROV)和无缆水下机器人(AUV)两类。其中有缆水下机器人(ROV)为国内水下机器人市场主流产品,应用最为广泛。据数据,2021年我国有缆水下机器人(ROV)占比达78.98%,无缆水下机器人(AUV)占比21.02%。

从类型看,水下机器人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又可分为有缆水下机器人(ROV)和无缆水下机器人(AUV)两类。其中有缆水下机器人(ROV)为国内水下机器人市场主流产品,应用最为广泛。据数据,2021年我国有缆水下机器人(ROV)占比达78.98%,无缆水下机器人(AUV)占比21.0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水下机器人行业前景

水下机器人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准入门槛较高,目前国内相关企业数量较少,市场格局较为分散,集中度低,尚未形成集聚效应,技术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水下机器人行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海洋资源开发和推动水下机器人发展背景下,国内水下机器人企业将不断增加,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预计2027年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

水下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部门 主要内容
2016.04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 提出到2020年:(1)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2)培育3家以上具有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3)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群。该政策为机器人行业出发展方向及目标,促进机器人行业实现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2019.09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 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需加强水下机器人、深潜水装备、大型溢油回收船大型深渊海多功能救助船等新型特种装备的研发,促进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2017.08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部 提出中国政府拟在智能机器人基础前沿技术、新一代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6个方向,按照前沿技术类、共性技术类、关键技术与装备类和示范应用类四个层次,启动42个项目,经费总概算约6亿元。该政策的发布促进科研院校及企业研究所加大机器人新型材料、驱动、传感、控制、仿生、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研究力度,为提升中国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前沿技术储备,为水下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022.05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提出:(1)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2035年中国制造业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32049年,中国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2)十个领域包括机器人、新-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该政策的发布促进机器人行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突破以控制器为代表的核心硬件及传感系统等核心技术系统的发展瓶颈。国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水下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IGBT市场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34.4%和35.5%。另外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电动智能化趋势不断加深,IGBT作为汽车电控气筒的核心部件,将随着新能源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随着通信制式不断演进,智能手机需同时兼容2G、3G、4G和5G,手机需要支持的通信频段增多,可同时通信的信道增多,带宽变大,手机射频器件用量大幅提升。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177亿美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到247亿美元,2022-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

2025年03月31日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液冷技术的爆发,还带动了液冷服务器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同比大增52.6%,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多位行业人士认为,2024年可谓液冷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液冷散热正式起

2025年03月31日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浪潮下互联网和智算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旺盛,带动国内AI 芯片市场快速增长。AI芯片中GPU的高效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AI芯片首选,但随着计算繁重化及特定化,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加码推动AI芯片国产化进程,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从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来看,住友化学以26%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首位,日东电工以24%的份额位居第二,这两家公司均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确立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我国偏光片生产企业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开始跻身第一梯队,杉杉股份以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5年03月28日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采用铝箔作为正负极板的电容器,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被动元件之一。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规划部署,能源结构加速演变,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带动了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铝电解电容

2025年03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