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智能遥控器行业产业链、产量、出口量及竞争情况分析 市场梯队化格局明显

、智能遥控器行业产业链

随着5G、AIoT等前沿技术全面落地以及家电家居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具备一致性外观、全屋智能互联属性的套系家电,正加速进入中国家庭。现阶段,智能化家电与非智能传统家电并存,很多产品都单独配备了遥控器,加上用户对设备使用需求不同,导致家居场景中的设备控制存在诸多痛点:家庭内电器遥控器随着设备数量逐渐增多,遥控器寻找困难;智能家电与传统电器的组合控制体验不佳,需要单独控制;智能操作无法覆盖老人、儿童等群体。随着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集多功能于一体,能控制电灯、电视、空调等各种家用电器的智能遥控器也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市场,目前行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遥控器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智能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板和用来生产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内装有一个中央处理器芯片,芯片在制造时就将设备各种莱单码值信息输入其中,遥控发射器只要发出与之对应的密码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是通过与嵌入到各类设备中的智能模块接发信号实现的智能控制器产品。因此智能遥控器上游市场包括集成电路、电容电阻、印制电路板、金属塑料等内容,中游为智能遥控器制造业,下游包括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智能遥控器主要是由集成电路板和用来生产不同讯息的按钮所组成,内装有一个中央处理器芯片,芯片在制造时就将设备各种莱单码值信息输入其中,遥控发射器只要发出与之对应的密码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是通过与嵌入到各类设备中的智能模块接发信号实现的智能控制器产品。因此智能遥控器上游市场包括集成电路、电容电阻、印制电路板、金属塑料等内容,中游为智能遥控器制造业,下游包括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遥控器产量

下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智能遥控器行业中游的市场前景。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为2.7亿台,较上年同比增长22.73%;2021年,我国机顶盒整体新增出货量超过7200万台,同比上涨8.4%。其中,OTT TV机顶盒新增出货量最高,占比44%,其次是IPTV机顶盒,出货量占比34%;2022H1家用智能投影销量达311万台,同比增长30%。下游市场的发展,驱动智能遥控器产量持续增长。

下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智能遥控器行业中游的市场前景。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为2.7亿台,较上年同比增长22.73%;2021年,我国机顶盒整体新增出货量超过7200万台,同比上涨8.4%。其中,OTT TV机顶盒新增出货量最高,占比44%,其次是IPTV机顶盒,出货量占比34%;2022H1家用智能投影销量达311万台,同比增长30%。下游市场的发展,驱动智能遥控器产量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数据,2020年我国智能遥控器产量为12.32亿只,较上年同比增长5.75%;2021年我国智能遥控器产量为13.75亿只,较上年同比增长11.61%。

根据数据,2020年我国智能遥控器产量为12.32亿只,较上年同比增长5.75%;2021年我国智能遥控器产量为13.75亿只,较上年同比增长11.6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智能遥控器出口量

随着产量增长和产品品质提高,近年来我国智能遥控器出口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遥控器出口量为6.3亿只,较上年同比增长3.79%;2021年我国智能遥控器出口量为7.09亿只,较上年同比增长12.54%。

随着产量增长和产品品质提高,近年来我国智能遥控器出口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遥控器出口量为6.3亿只,较上年同比增长3.79%;2021年我国智能遥控器出口量为7.09亿只,较上年同比增长12.5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智能遥控器行业竞争

从市场集中度看,智能遥控器产品为非标准化产品,需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同时,智能遥控器下游市场广泛,单一生产厂商由于技术等多种因素限制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基于这两大因素,目前智能遥控器总体市场中龙头趋势不明显,行业集中度较低。

从竞争格局看,按照规模与技术实力,智能遥控器生产厂商可分为大型专业生产厂商、中等规模智能遥控器生产厂家、小规模智能遥控器生产厂商三大类,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美国UniversalElectronicsInc为代表,在生产规模和研发技术方面拥有优势;第二梯队以HomeControl、辰奕智能、威达智能等企业为代表,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优势,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但在生产规模以及技术研发方面与大型生产厂商仍有差距;第三梯队多为小规模企业,容易受到市场外部环境如原材料等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从竞争格局看,按照规模与技术实力,智能遥控器生产厂商可分为大型专业生产厂商、中等规模智能遥控器生产厂家、小规模智能遥控器生产厂商三大类,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以美国UniversalElectronicsInc为代表,在生产规模和研发技术方面拥有优势;第二梯队以HomeControl、辰奕智能、威达智能等企业为代表,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优势,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但在生产规模以及技术研发方面与大型生产厂商仍有差距;第三梯队多为小规模企业,容易受到市场外部环境如原材料等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分析:SOC测试机市场规模大 华峰测控新品进展顺利

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分析:SOC测试机市场规模大 华峰测控新品进展顺利

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微处理器、逻辑芯片、通信芯片等领域发展,我国半导体测试机市场规模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市场规模达113.6亿元,其中SOC测试机市场规模为71.5亿美元,存储测试机市场规模为18.3亿元,模拟测试机市场规模为16.2亿元;预计2025年半导体测试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2

2025年04月25日
应用拓展打开全球SoC芯片行业空间 数字SoC为主流 多因驱动下亚太市场极具活力

应用拓展打开全球SoC芯片行业空间 数字SoC为主流 多因驱动下亚太市场极具活力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复杂计算需求,SoC芯片正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涵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设备等,逐步打开全球市场空间,预计2025-2030年全球SoC芯片市场规模CAGR达8%。SoC芯片分为数字 SoC芯片、模拟 SoC芯片、混合信号 SoC芯片,其中数字 SoC是智能手机、计算机和其他数字设备的核心组件,其市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柔直换流阀行业分析:政策支持、特高压与海风柔直快速渗透 市场有望爆发

我国柔直换流阀行业分析:政策支持、特高压与海风柔直快速渗透 市场有望爆发

近几年,政策积极推广柔直技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柔直换流阀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要求,要加快可再生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柔性直流输电等先进技术迭代。两网均规划加强对于柔直的研究和应用,如2025年1月,

2025年04月24日
关税反制政策落地 我国模拟芯片行业或将迎来新变局 未来厂商该如何布局?

关税反制政策落地 我国模拟芯片行业或将迎来新变局 未来厂商该如何布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2023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但由于市场下行周期及国际巨头价格战愈演愈烈,头部模拟芯片企业业绩承压。然而美国于2025年4月2日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我国已对关税政策进行反制,国产模拟芯片行业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同时,我国模拟芯片行业应该积极拓宽应用领域、挖掘下游需求潜

2025年04月23日
风电轴承保持器行业:终端需求高增+大兆瓦风机占比提升 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30亿

风电轴承保持器行业:终端需求高增+大兆瓦风机占比提升 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30亿

2023年开始受益于风力发电经济性凸显等因素影响,国内风电招标回暖,装机容量重新回归上涨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机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61.3GW,较2023年同比上升18.26%。在2014-2024年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4%。

2025年04月23日
eVTOL电机行业:后装市场前景广阔 新势力进入下竞争加剧 材料与散热为技术演进核心

eVTOL电机行业:后装市场前景广阔 新势力进入下竞争加剧 材料与散热为技术演进核心

电机是eVTOL电动化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单项成本最高。eVTOL的蓬勃发展,为电机市场带来增量。预计2030 年eVTOL 电机前装市场规模约 131 亿元,后装市场约 392 亿元。无刷直流电机可充分满足 eVTOL 各飞行阶段的动力需求,是eVTOL电机市场主流。

2025年04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