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多项因素驱动 经济性逐步体现 新增装机量高增

一、概述

工商业储能系统由蓄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交直流功率转换器(PCS)、能源管理系统(EMS)和其他电气电路和保护、监控系统等构成。工商业储能的主流商业模式:1)工商业用户自行安装储能设备:可以直接减少用电成本,但是用户需要承担初始投资成本及每年的设备维护成本。2)能源服务企业协助安装储能:能源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资产并负责运维,工商业用户向能源服务企业支付用电成本。3)用户侧储能新场景:充换电站、数据中心、5G基站、港口岸电、换电重卡等。

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

<strong>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工商业储能的主要的盈利模式为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或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

盈利渠道

内容

能量时移

在光伏发电输出较大时,将暂时无法自用的电能储存到电池中,在光伏发电输出不足时,将电池中的电能释放给电力负荷使用,实现对光伏电源的“削峰填谷”,最大化提升光伏发电的自发自用比例,最大化降低用电成本。

峰谷套利

在电价谷时从电网购买低价电能,在电价峰时或尖峰时供给给负载使用,从而减少企业电费支出。

需量管理

针对受电变压器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工业用电采用两部制电价,两部制电价包含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电量电价根据用户的实际用电量计算,容量电价可以选择技照变压器固定容量计算或者按照变压器最大需量计算。

后备电源

对电网连续性要求较高应用场合,工商业储能系统在电网停电时,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可以替代传统的UPS电源的功能,为工商业园区内的关键不断电负载提供后备电源保障,应对突发停电事故。

电力现货交易

当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经启动试运行,预计不久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也将启动运行,相关政策已明确将适时引入储能等市场主体参与緑色电力交易。

电力辅助服务

辅助服务将成为电力市场交易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业储能也可以通过在电力市场上提供辅助服务作为新的盈利渠道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市场发展概况

1、工商业用电需求居高不下,限电政策出台,或推动工商业储能发展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17-2022年,我国工业用电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其中全国工业用电量为56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具体从用电量产业分布来看,工业用电需求仍占主要位置。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66%,其中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8%,占据主要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工商业用电需求较大。

2017-2022年,我国工业用电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其中全国工业用电量为56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具体从用电量产业分布来看,工业用电需求仍占主要位置。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66%,其中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8%,占据主要份额。由此可见,我国工商业用电需求较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因此,近年来部分地区开始采用限电政策,如在2022年8月四川省在8月15-20日期间取消主动错避峰需求响应,在全省(除攀枝花、凉山)的19个市(州)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生产全停(保安负荷除外)。在此背景下,国内不少工商业企业被迫减产限产,从而承受巨大损失,进而引发工商业用户用电焦虑现象。

对于停产成本较高的企业而言,将会寻求备用电源来避免限电所带来的损失。光储一体系统可通过对光伏出力削峰填谷,既可提升光伏电能的利用率,又可在限电时保障正常的生产,所以工商业企业配置储能可以在停电、限电时作为备用电源,减少因停工造成的不必要的资金亏损,工商业储能或将成为重要手段。

2021-2022年我国部分地区限电政策汇总

时间

省份

文件

发行主体

主要内容

2021.09

云南

《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

云南发改委

要求加强重点行业生产管控,包括确保绿色铝企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份产量。若按照目前政策执行,按照8月云南省电解铝产量23.6万吨折算,接下来云南省内电解铝开工产能维持在278万吨,全年产量合计322万吨。

2021.09

山东

《关于有序用电的紧急预警通知》

日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日照供电公司

受电煤供需矛盾加剧和高温天气影响,山东电网供电能力急剧下降,电力供应出现较大缺口,电力供需形势十分严峻。

2021.09

贵州

2021年贵州省有序用电方案》

贵州省能源局

根据省内电力缺口规模分红、橙、黄、蓝4个等级进行预警。电网企业按预警响应等级和有序用电响应企业序位表,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有关企业错、避峰生产。

2022.08

四川

《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815日起在全省(除攀枝花、凉山)19个市()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

2022.08

安徽

《致全市电力用户节约用电倡议书》

安徽省合肥市发改委、国网合肥供电公司

倡导工业企业通过计划检修等方式错避峰让电,主动支持缓解用电高峰时段供电压力。

2022.08

湖北

《制冷温度不低于26℃节电倡议书》

武汉发改委、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工业企业科学调整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通过调班运营、错峰运行等方式,支持缓解用电高峰时段供电压力;积极采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设备,避免设备空载运行;规范使用空调、照明等用电设备设施,有序使用高耗能设备,减少非生产、非必需用电,降低用能成本。

2022.06

山东

局联合印发《2022年全省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能源局

确保“限电不限民用”“限电不拉闸”,切实保障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和重要用户电力可靠供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峰谷价差增大趋势下,工商业储能行业经济性逐步体现

进入2023年,我国峰谷价差(尖峰-谷时价差)超过0.7元/kWh的省市数量增多。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7月我国工商业平均尖峰-谷时价差超过0.7元/kWh的省市为6个,平均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的省市共7个;2023年1月,我国工商业平均尖峰-谷时价差超过0.7元/kWh的省市增加到18个,平均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的省市也增加至11个。

从省市谷峰价差变化趋势来看,以河南省为例,2022年河南省平均工商业尖峰-谷时价差由0.72/kwh上升至20231月的1.021/kwh。整体来看,20227-20231月,全国平均工商业尖峰-谷时价差由0.76/kWh增加至0.90/kWh,平均峰谷价差由0.60/kWh上涨至0.67/kWh

20227-20231月我国工商业峰谷价差变化(单位:元/千瓦时(含税)

省份

尖峰-谷时价差

峰谷价差

2022.07

2023.01

2022.07

2023.01

江苏

/

/

0.81

0.83

山东

0.71

0.83

0.53

0.68

广东(珠三角五市)

1.13

1.26

0.86

0.95

北京市(城区)

/

/

0.51

0.51

上海市

/

1.38

0.75

0.91

山西

/

0.71

0.55

0.58

河北(南网)

0.56

0.75

0.43

0.60

黑龙江

/

0.85

0.65

0.65

江西

/

0.85

0.39

0.65

湖北

0.82

1.12

0.63

0.75

吉林

0.84

0.88

0.64

0.68

辽宁

0.79

0.79

0.57

0.57

重庆

/

1.15

0.66

0.91

内蒙古自治区(蒙东)

/

/

0.53

0.53

宁夏

/

/

0.41

0.27

陕西(陕西电网)

/

0.84

0.57

0.66

青海

0.38

0.43

0.28

0.33

四川

/

0.89

0.53

0.77

天津

/

0.88

0.67

0.67

浙江

0.95

0.99

0.72

0.71

河南

/

1.01

0.70

0.83

广西

0.64

0.90

0.49

0.69

新疆

/

0.65

0.50

0.52

海南

/

/

0.91

0.91

安徽

/

/

0.84

0.85

甘肃

/

/

0.20

0.15

湖南

/

1.22

0.80

0.96

总体平均值

0.76

0.90

0.60

0.6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随着峰谷价差不断拉大,峰谷套利空间也被进一步打开,工商业储能行业经济性逐步体现。工商业用户利用独立储能,通过储能系统代替变压器容量降低最高用电功率,进而节约平均用电费用,工商业储能需求有望提升。假设电芯循环寿命6000次以上、装机功率5MW、储能时长2小时、每日充放电1-2次、年工作天数330天、每次充放电深度90%,及若每天1充1放,电站寿命20年,放下每年运维费用占装机成本1%,若每天2充2放,电站寿命10年,放下运维费用乘2,逆变器寿命5年,每过5年有一次逆变器更换成本,进而测算出1充1放下,工商业储能IRR是3%,2充2放下IRR是11%。(上述IRR测算以山东为例)

工商业储能两充两放经济性测算的核心

项目

投资成本(元/Wh

1.5

储能容量(MWh

10

寿命(年)

10-20

年运行天数

330

每天充放电次数

1-2

单次充电时长

2

放电深度(DOD)

90%

充放电效率

93%

充电电价(元/kwh

0.29

放电电价(元/kwh

1.22

运维费用

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工商业储能IRR分析

科目

单位

1

2

3

4

5

6

7

8

投资额

万元

1.504

储能容量

MWh

10

10

9

9

9

9

8

8

充电电价

/KWh

0.386

0.386

0.386

0.386

0.386

0.386

0.386

0.386

放电电价

/KWh

0.934

0.934

0.934

0.934

0.934

0.934

0.934

0.934

套利收入

/KWh

0.548

0.548

0.548

0.548

0.548

0.548

0.548

0.548

年收入(11)

万元

163

158

153

148

144

140

135

131

年收入(22)

万元

325

315

306

297

288

279

271

263

年运维成本(11)

万元

-15

-15

-15

-15

-15

-115

-15

-15

年运维成本(22)

万元

-30

-30

-30

-30

-30

-130

-30

-30

现金流(11)

-1504

148

143

138

133

129

25

120

116

现金流(22)

-1504

295

285

276

267

258

149

241

233

IRR(11)

3%

IRR(22)

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两部制电价背景下,工商业储能能减少容量/需量电价

两部制将上网电价分为容量/需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其中,容量电价又称为“基本电价”,用来计算用户占用了用电容量而交纳的电费,按变压器的容量(运行中的最大需要量)来计算;电量电价计算的是客户耗用的电能量,即变动费用部分;一天中工业用户仅在相对短的时间间隔内运行大功率电力设备。

现阶段,我国对受电变压器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工业用电采用两部制电价,对于大工商业用电而言,配置工商业储能可以减少容量/需量电价,有效降低两部制电价的两部分电费支出。

分布式光伏配储实现电量电费、容量电费双降示意

<strong>分布式光</strong><strong>伏配储实现</strong><strong>电量电费、容量</strong><strong>电费双</strong><strong>降示意</strong><strong>图</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量高增,2022-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GAGR将达92%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23年底,试点地区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量提升,有望带动光伏配储需求。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8.74GW,同比大幅增长278%,在新增装机中占比36%。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23年底,试点地区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量提升,有望带动光伏配储需求。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8.74GW,同比大幅增长278%,在新增装机中占比3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工商业光储能新增装机量约为17.05GW,独立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31GW,则工商业储能行业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8.36GW,2022-2025年GAGR将高达92%。

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工商业光储能新增装机量约为17.05GW,独立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31GW,则工商业储能行业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8.36GW,2022-2025年GAGR将高达9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锰矿行业发展现状: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市场进口依赖度高

我国锰矿行业发展现状:资源呈现“南多北少”格局 市场进口依赖度高

2023年我国锰矿储量排名全球第三,占比约15%。其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格局,且资源集中度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锰矿资源整体较为丰富,但其资源禀赋较差、品位较低、开采成本高、冶炼难度大。因此长期以来,我国锰矿产品产量远无法满足下游市场需求,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进口依赖度高达80%-90%左右。此外,我国锰

2025年03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