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健身房行业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健身房数量快速增长

一、行业相关定义

健身房是用来健身康复和锻炼活动的场所,有传统健身房、新式健身房、垂直健身工作室三种商业模式。其中新式健身房指以碎片化付费为用户收费方式、以课时费分成为教练主要收入模式的综合类线下健身房。

中国健身房类型划分

中国健身房类型划分

/

传统健身房

新式健身房

垂直健身工作室

举例

全国连锁

区域连锁

乐刻、keeplana等

私教工作室

团课工作室

威尔士健身、一兆韦德健身等

银吉姆健身、奇迹健身等

中田健身等

Fine YOGA等

收费模式

年付制+私教费用

/次付制+私教费用

私教工作室:年/月付制、课时制

团课工作室:课时制

父母内容

健身器材、团课、私教课

健身器材、团课、私教课

私教工作室:私教课

团课工作室:单一类型团课(如瑜伽、动感单车等)

门店面积

1000-4000m2

200-500m2

100-400m2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健身房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健身房一般而言,都有齐全的器械设备,有较全的健身及娱乐项目,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有良好的健身氛围。而健身房健身器大致可分为全身性健身器械、局部性健身器械、小型健身器械三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显示,健身房一般而言,都有齐全的器械设备,有较全的健身及娱乐项目,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有良好的健身氛围。而健身房健身器大致可分为全身性健身器械、局部性健身器械、小型健身器械三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健身人数

我国健身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政策的推动下,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观念升级、健康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锻炼,渗透率逐年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健身人群数量3.03亿人,渗透率为21.5%。

我国健身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政策的推动下,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观念升级、健康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锻炼,渗透率逐年提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健身人群数量3.03亿人,渗透率为2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健身市场

近年来我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健身市场几乎停滞,但线上、居家健身市场得到大规模发展,使得健身市场规模整体呈现连续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健身市场规模为7866亿元,同比增长10%。

近年来我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健身市场几乎停滞,但线上、居家健身市场得到大规模发展,使得健身市场规模整体呈现连续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健身市场规模为7866亿元,同比增长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健身房市场

随着健身市场的扩大,我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从2772亿元增长到了3771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在4351亿元左右。

随着健身市场的扩大,我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从2772亿元增长到了3771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在4351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传统健身房是我国健身房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

从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传统健身房是我国健身房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健身房数量

近年来随着在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积极推动以及运动健身意识快速觉醒,我国健身房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末我国共有12.89万个健身房,较2020年增加了1.41万个,同比增长12.3%,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场。

近年来随着在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积极推动以及运动健身意识快速觉醒,我国健身房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末我国共有12.89万个健身房,较2020年增加了1.41万个,同比增长12.3%,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消费金额

从人均消费金额来看,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下健身人群减少,我国健身房人均消费金额呈现下降态势。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人均消费金额分别为4085元和6933元;到2021年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人均消费金额分别降至3378元和5587元。

从人均消费金额来看,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下健身人群减少,我国健身房人均消费金额呈现下降态势。有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人均消费金额分别为4085元和6933元;到2021年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人均消费金额分别降至3378元和5587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助力我国AI教育行业模型及应用落地加速 学大教育、豆神教育等企业入局

政策助力我国AI教育行业模型及应用落地加速 学大教育、豆神教育等企业入局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AI教育行业发展。例如,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明确要求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这些政策有助于推动AI应用进校园、进课堂,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使用AI的能力和习惯,并推动开发普适性教学资源、

2025年03月24日
《双减》政策对我国教育行业影响分析:头部培训机构转型方向潜力仍足

《双减》政策对我国教育行业影响分析:头部培训机构转型方向潜力仍足

《双减》政策发布后,教育部陆续发布一系列配套政策,明确划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同时给出鉴别指南,K9学科类机构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在此影响下,我国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数量骤减,“双减”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转型方向潜力仍足,我国教育机构头部具先发优势。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老年大学行业分析:国家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市场迎来扩张潮

我国老年大学行业分析:国家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市场迎来扩张潮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对其健康、生活和精神需求不断丰富。近年来,政策推进老年教育发展,持续扩大老年大学行业优质资源供给,市场迎来扩张潮,但只能满足8%左右有需求的中老年人,所以仍然较大需求增长空间。虽然目前公办老年大学是老年大学行业主力,但近几年民办老年大学也相继涌现。

2025年03月18日
中国儿童乐园行业市场及供应规模逐年增长 寓教于乐型乐园更受消费者青睐

中国儿童乐园行业市场及供应规模逐年增长 寓教于乐型乐园更受消费者青睐

儿童基数庞大叠加教育观念改变下人们更加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娱乐活动的多样性,我国儿童乐园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刺激供给端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游乐园数量已超10000家,2024年上半年我国儿童乐园约为1.12万家。

2025年03月11日
免费学前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目前行业正面临深刻结构性调整

免费学前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目前行业正面临深刻结构性调整

教育是民生之本,亦是国之大计。2025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2025年03月08日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招录市场稳定 其中公务员考试培训占比大 教师考试培训增速快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招录市场稳定 其中公务员考试培训占比大 教师考试培训增速快

近年来,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愈发受到国家关注。随着相关政策出台,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以学历职业教育为主,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非学历职业培训市场增长速度将显著快于学历职业教育。职业考试培训中招录考试培训市场将维持稳定增长。招录考试培训中公务员考试培训占比较大,教师考试培训增长速度快。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AI自习室行业分析:好未来、松鼠AI等品牌涌入 市场空间达百亿

我国AI自习室行业分析:好未来、松鼠AI等品牌涌入 市场空间达百亿

AI自习室作为“双减”政策落地后的产物,近几年,好未来、作业帮、赶考小状元、松鼠AI、读书郎、科大讯飞、新华书店等品牌相继涌入,加盟圈地。在202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等地,每天都有新店开张,一座城市一个月就会新增二三十家AI自习室,截至2024年7月国内有5万家AI自习室。而随着市场扩容,我国AI自习室

2025年02月26日
享文创、谷子经济发展红利 文具行业有望进一步增长 当前市场较分散 得力营收领先

享文创、谷子经济发展红利 文具行业有望进一步增长 当前市场较分散 得力营收领先

文具是指人类教育、学习、办公、家居生活等文化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经过多年发展,全球文具行业已迈入稳定增长期,呈现出“小品类、大市场”的发展特点。2023年,全球文具市场规模约为151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131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5.00%。

2025年02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