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增生性瘢痕药物行业分析:需求基数持续上升 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增生性瘢痕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

增生性瘢痕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在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维持平衡,而在病理性瘢痕中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增生。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是指不超出原损伤部位的瘢痕组织,一般呈红色或粉色,较为坚硬且瘙痒,常经过数年后自行消退。增生性瘢痕是最常见的临床疤痕类型,可根据临床特征进一步细分为线性增生性瘢痕和广泛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类型及临床症状

增生性瘢痕类型

临床症状

线性增生性瘢痕

鼓起状,呈粉色或红色;在几周时间内由未愈合的伤口增殖而来,在修复活动缓慢减少之前进行数月的渐进性扩大;触摸时经常发痒或轻微疼痛;伤口愈合导致疤痕持续鼓起,不再呈粉红色

广泛增生性瘢痕

鼓起状,呈粉色或红色;由大范围损伤引起,如烧伤常伴有重度瘙痒炎,可能出现压痛非常坚硬,增生性瘢痕处的移动性受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造成增生性瘢痕的风险因素主要包含外部因素、人种因素和细胞因素。

增生性瘢痕的风险因素

<strong>增生性瘢痕的风险因素</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及中国增生性瘢痕发病人数持续上升

增生性瘢痕倾向于发生在11-30岁的年轻人群中,通常认为是由于年轻人群中表皮更新率增加和胶原蛋白产量增加的结果。近年来,全球及中国增生性瘢痕发病人数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约有2738万例新增增生性瘢痕病例,中国约有781万例新增增生性瘢痕病例。

增生性瘢痕倾向于发生在11-30岁的年轻人群中,通常认为是由于年轻人群中表皮更新率增加和胶原蛋白产量增加的结果。近年来,全球及中国增生性瘢痕发病人数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约有2738万例新增增生性瘢痕病例,中国约有781万例新增增生性瘢痕病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增生性瘢痕诊疗路径分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增生性瘢痕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由于瘢痕形成机制复杂,治疗方法难以标准化。因此,现阶段瘢痕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个性化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并且大部分增生性瘢痕采用局部注射的方式,但是大多数药物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且均为非特异性针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药物。

增生性瘢痕治疗方式

治疗分类

治疗方式

具体方式

药物治疗

外用制剂

咪喹莫特软膏

局部注射

激素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抗肿瘤药物(5-FU,平阳霉素等),维拉帕米,A型肉毒毒素,细胞因子相关药物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压力治疗,硅凝胶膜治疗

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

放射治疗

电离辐射

光动力疗法

光敏剂外用于皮肤,氨基酮戊酸

手术治疗

外科瘢痕切除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增生性瘢痕药物治疗对比

药物治疗方法

作用机制

缺陷

外用制剂

咪喹莫特软膏

升高Th1细胞相关趋化因子,降低Th2细胞相关因子,抑制瘢痕胶原沉积,减少纤维化

临床运用尚少,仍在研究中

局部注射

皮质类固醇激素

通过下调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b-FGF的表达,抑制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及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及合成,减少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沉积,促进机体瘢痕内胶原合成和降解的平衡;抑制瘢痕内血管生成

常见副作用为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及局部皮肤萎缩或坏死等

5-FU

5-FU在体内转变为5-FU脱氧核苷酸,竞争性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使脱氧胸苷合成减少,导致DNA合成受阻;5-FU在体内还可转化为5-FU核苷,后者以伪代谢物的形式渗入RNA,干扰RNA的生理功能,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

常见副作用为色素沉着和表皮脱落,注射部位的浅表溃疡及疼痛,且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平阳霉素

促进Fe2+氧化成Fe3+,阻断DNA的复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同时平阳霉素能使血管内皮细胞萎缩、破碎,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促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营养缺乏,促进瘢痕成熟稳定

主要不良反应有局部的色素沉着过度以及溃疡

维拉帕米

刺激胶原酶原的合成,抑制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解聚肌动蛋白丝,改变成纤维细胞的形态,抑制瘢痕的增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瘢痕核心蛋白多糖快速分解

复发率较高,且目前关于维拉帕米单独治疗瘢痕的运用尚少

A型肉毒毒素

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神经传导到靶肌肉的信号冲动,从而减小肌肉张力,松弛肌肉

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细胞因子相关药物

抑制瘢痕内血管的增生从而抑制瘢痕的增生

临床应用较少,仍在研究中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增生性瘢痕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公众对外表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对于疤痕修复手段的需求也日趋上升。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在美国进行的疤痕修复手术约占所有整容手术的10%。

同时,再加上各类协会亦举办了诸多皮肤病学会议和研讨会,以提高人们对新的皮肤治疗方法和现有治疗方法的改进的认识,患者人群对疤痕治疗的各种选择的整体意识正在逐步提高,进一步推动疤痕药物市场的增长。

因此,在上述驱动因素推动下,全球及中国增生性瘢痕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目前,全球增生性瘢痕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2亿美元,中国增生性瘢痕药物市场规模约为23亿元。

因此,在上述驱动因素推动下,全球及中国增生性瘢痕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目前,全球增生性瘢痕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2亿美元,中国增生性瘢痕药物市场规模约为23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医疗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大数据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 解决方案仍待升级

医疗信息化建设带动医疗大数据发展 行业竞争格局较分散 解决方案仍待升级

伴随着我国医疗制度、体系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市场快速扩张。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为662亿元,较上年增长4.75%;预计202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693亿元,较上年增长4.68%。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血糖仪行业现状分析:CGM市场陷入价格战 无创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有望成为血糖仪市场主流产品。根据数据显示。2015-2023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由31百万美元增长至430百万美元,预计2024年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达505百万美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儿童医疗行业供需失衡明显 机遇挑战并存 市场暂无强有力头部品牌跑出

我国儿童医疗行业供需失衡明显 机遇挑战并存 市场暂无强有力头部品牌跑出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儿童医院158所,妇幼保健机构3082家。全国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了2.7张,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0.27张。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儿科医疗资源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精麻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有望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高

我国精麻行业现状分析:需求基数有望持续上升 市场集中度高

在市场竞争方面,我国精麻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R9接近80%,其中人福医药市占率25.9%,恒瑞医药12.2%,恩华药业5.4%。从麻醉镇痛大品种市场格局来看,市场份额多被麻醉龙头(人福、恩华、恒瑞、扬子江等)所占据。

2024年11月09日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分子类为主流 市场集中度及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我国生物试剂行业现状:分子类为主流 市场集中度及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06.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5%;2023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36.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8%。预计2024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达26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9%。

2024年11月06日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活性益生菌成破局关键

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活性益生菌成破局关键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2001年),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

2024年11月02日
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现状分析:药品、器械发展空间大 单体医院为诊疗市场主流

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现状分析:药品、器械发展空间大 单体医院为诊疗市场主流

近年来随着宠物医疗器械市场向好,迈瑞医疗、乐普医疗、GE医疗、东软医疗等多家从事人医设备、器械的品牌纷纷进入宠物医疗器械赛道,使得国产替代加速。目前,国产宠物医疗器械已超过进口,医院使用占比超50%。

2024年11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