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市占率提高 行业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汽车金融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汽车金融是由消费者在购买汽车需要贷款时,可以直接向汽车金融公司申请优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近年来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为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外部环境。

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部门 相关内容
2015.06 《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 鼓励和引导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农村居民消费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2016.03 《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 鼓励汽车金融公司业务产品创新。鼓励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简化债券发行核准程序。
2017.04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工信部、发改委 鼓励发展汽车金融、二手车、维修保养、汽车租赁等后市场服务。
2019.08 《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
2020.09 《关于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 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区内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跨境融资,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研究简化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或外资股东发行熊猫债券等相关手续。
2021.05 《关于进一步加强辖内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 为进一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2022.12 《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 为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汽车消费金融业务,维护汽车消费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汽车金融市场规模

从市场规模看,2021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达2.4万亿元。未来,在汽车消费仍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的大背景下,汽车金融有望继续稳步发展。预计2026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可达到5.4万亿元。

从市场规模看,2021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达2.4万亿元。未来,在汽车消费仍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的大背景下,汽车金融有望继续稳步发展。预计2026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可达到5.4万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汽车金融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汽车金融市场增长,行业参与者增多,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参与者分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三大类。其中汽车金融公司及商业银行市占率较大且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22-2022年汽车金融公司及市占率由40%提升至41%,商业银行市占率由37%提升至42%。融资租赁市场空间遭挤压,2022-2022年市占率由23%下降至17%。

随着汽车金融市场增长,行业参与者增多,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参与者分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三大类。其中汽车金融公司及商业银行市占率较大且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22-2022年汽车金融公司及市占率由40%提升至41%,商业银行市占率由37%提升至42%。融资租赁市场空间遭挤压,2022-2022年市占率由23%下降至1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汽车金融公司竞争情况看,根据资产规模,2021年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占据较大份额,占比达到14%。宝马汽车金融和奔驰汽车金融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2%、8%。

从汽车金融公司竞争情况看,根据资产规模,2021年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占据较大份额,占比达到14%。宝马汽车金融和奔驰汽车金融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2%、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汽车金融渗透率

自《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实施起,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已经走过十九个年头。在此期间,我国汽车销量增长近300%,但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却仅仅翻了一番,与国外70-80%的消费比重相去甚远。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除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方式不同于国外,主要还在于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资金拆借,导致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本高。再者,国内汽车市场的不够成熟和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等都加大了汽车金融的风险。总体来看,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提升空间仍然较大,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自《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实施起,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已经走过十九个年头。在此期间,我国汽车销量增长近300%,但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却仅仅翻了一番,与国外70-80%的消费比重相去甚远。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除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方式不同于国外,主要还在于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资金拆借,导致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成本高。再者,国内汽车市场的不够成熟和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等都加大了汽车金融的风险。总体来看,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提升空间仍然较大,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市场稳增 中国主导地位突出 电加热渗透率有望提升

随着全球轮胎行业增长,硫化机市场规模稳中有升。轮胎硫化机行业需求呈现全球化特征,其中中国主导地位突出。主流硫化机中,蒸汽加热硫化机数量逐渐减少,导热油加热硫化机应用于中高端领域,电加热硫化机渗透率有望提升。全球轮胎硫化机行业高度分散,龙头企业有望通过持续渗透与并购整合,快速提升市占率并强化话语权。

2025年04月03日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近年来,我国轮毂轴承行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之一。从细分市场看,我国轮毂轴承市场中后装市场占比较大,随着汽车市场持续增长、高品质轮毂轴承需求增多以及轮毂轴承性能和耐用性提升,前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轮毂轴承装配技术迭代,受益汽车行业四化趋势,第三代成市场主流。近年来国内厂商快速崛起,产品各方面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汽车是轴承最大的下游市场,车用轴承占比远超其他轴承,在轴承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车用轴承市场与汽车产业发展高度相关,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汽车产销量回升,刺激主机轴承市场。随着我国新能源持续渗透率,新能源车用电机轴承将持续放量。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我国微卡销量呈现整体下滑态势,2024年同比下降30.64%。虽然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这个细分市场逆势增长,销量快速上升。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提升,销量在微卡市场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0.56%上升至2024年的10.67%。目前,我国新能源微卡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5年03月12日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国,2023年汽车保有量达3.4亿辆,超过美国的2.8 亿辆、欧洲的2.5 亿辆。202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长至3.53亿辆,增速为3.53%,汽车后市场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在长途、旅游市场复苏以及客车报废更新等利好政策加持下,自2023年起,我国客车产量和销量逐渐上升。同时自2022年起我国客车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目前,轻型客车为我国客车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4年销量占比超过75%。此外,我国客车行业集中度较高,近3年CR6均在70%以上。其中,长安汽车的客车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近年来,随着产品性能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总销量和国内销量不断攀升;同时其渗透率和出口销量也在持续增长。不过,与新能源乘用车超过40%的渗透率相比,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总体偏低,未来仍是一片蓝海。从竞争来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其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冷却液行业分析:3M停产或将为国产企业带来机遇 市场需求空间大

我国冷却液行业分析:3M停产或将为国产企业带来机遇 市场需求空间大

2022年3M宣布在2025年底停止所有PFAS产品的生产,包括含氟聚合物、氟化液以及基于PFAS添加的相关产品。在此背景下,全球冷却液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但也为国内生产企业带来市场机遇。同时,随着算力规模高速提升,我国冷却液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2025年0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