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市场“百家争鸣” 未来有望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

一、行业基本概述

合成生物学即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生产各种产品。具体而言,合成生物学通过构建高效的细胞工厂,利用淀粉、葡萄糖、纤维素等可再生碳资源甚至 CO2 为原料生产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物多糖、可再生化学品、精细与医疗化学品等。我们所更加关注的合成生物学产业应用以微生物细胞工厂为核心,建立“原料输入—菌株培育—发酵控制—提取纯化—产品输出”的工艺路线,从而实现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化学品的技术变革,并持续推进生物制造技术工艺的升级和迭代。

合成生物学相较于化学工程优势显著。与化学工程相比,合成生物学以可再生生物资源替代不可再生化石资源,以绿色清洁的生物制造工艺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石化、煤化工艺,从而可以摆脱对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解决化学工程过程中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生产过程更为安全、绿色、环保,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合成生物学与化学工程对比

合成生物学 化学工程
核心技术 生物合成途径规模化解析、元件库建设、高通量组装和优化、人造系统的调试 化学催化过程、生产工艺包
原料来源 淀粉、纤维素、二氧化碳等可再生碳资源,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 石油、煤等不可再生化石资源
反应条件 常温常压,反应条件温和 多需高温高压,反应条件严苛
技术壁垒 实验室验证阶段到产业化放大阶段技术瓶颈众多,一般需要经历漫长的研究探索和生产实践 技术发展相对成熟,新增技术较少,主要聚焦于现有技术的优化
技术特点 降低工业过程能耗、物耗,减少废物排放与空气、水及土壤污染,以及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能耗较高,二氧化碳、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更高
涉及学科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合成科学等的交叉融合 化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之一,合成生物学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合成生物学不仅使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知从“格物致知”上升至“建物致知”,同时也为医疗健康、农业、化工、食品和消费品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解决提供了新途径,展现出前沿性、颠覆现有工业生产流程、有应用市场及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鲜明特征。例如,将细胞传感器用于临床医学、环境和食品监测;通过细菌、细胞来治疗疾病和帮助作物增产;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化学品、材料、燃料、植物天然成分和替代蛋白等。

二、行业市场规模

生物制造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把生物制造列为生物产业的重要内容,突出了生物制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进一步明确生物制造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合成生物学动能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合成生物技术发展成为传统技术的充分补充和替代,广泛用于医疗、化工、食品、农业、消费品等终端领域。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合成生物学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102.99亿元,同比增长75.81%。

合成生物技术发展成为传统技术的充分补充和替代,广泛用于医疗、化工、食品、农业、消费品等终端领域。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合成生物学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102.99亿元,同比增长75.8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医疗领域是合成生物学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截至2022年合成生物学行业在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41.20亿元,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医疗领域是合成生物学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截至2022年合成生物学行业在医疗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41.20亿元,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同时近年随着相关化工产品需求增长,合成生物学在化工领域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市场规模为22.38亿元。

同时近年随着相关化工产品需求增长,合成生物学在化工领域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市场规模为22.3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竞争格局

大批合成生物学相关公司相继成立,商业模式可分为产品型及平台型。截至目前,国外从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已多达 500 家,国内公司也近数十家。总体来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产品型商业模式,即借助合成生物学手段生产面向市场各领域的合成生物产品;二是平台型商业模式,旨在提供生物体设计与软件开发等平台化的集成系统。

现阶段,平台型企业由于缺乏应用层面的落地产品,盈利能力受限;相比之下,产品型企业打通了从生物改造、发酵纯化到产品改性的全产业链,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盈利水平不断提升,部分平台型企业也演化出向产品型公司转变的趋势。产品型公司的代表性公司包括华恒生物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平台型代表性公司包括GinkgoBioworks、Zymergen、凯赛生物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合成生物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处于“百家争鸣”的市场竞争状态,在产品型、平台型细分的基础上,可继续细分为生物体设计与自动化平台型公司、提供赋能技术型公司、产品应用层公司,其细分领域都有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但缺乏综合性的龙头企业,未来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将长期处于多企业竞争的状态下。下表为我国合成生物学行业细分领域的主要企业。

细分领域的主要合成生物学企业

分类

代表公司

业务/产品

生物体设计与自动化平台型公司

Ginkgo Bioworks

1.提供赋能技术:DNA合成、测序、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2.设计合成生物元件和集成系统;3.产品层:医药、工业化学品、生物燃料、农业等

Zymergen

共有10种产品开发中,其中电子产品3种,含PI膜,医疗健康产品4种,农业产品3

Amyris

通过菌种改造生产1.甜味剂;2.日化产品

恩和生物

利用合成生物学改造微生物来生产高价值的化合物及医药产品

凯赛生物

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尼龙

蓝品微生物

生物材料PHA

提供赋能技术型公司

DNA Script

DNA合成

Crispr Therapetutics

基因编辑

泓迅科技

DNA合成

瑞德林生物

固定化酶催化应用服务商

迪赢生物

高通量DNA合成

产品应用层公司

奔柯莱生物

酶工程和基因工程工艺开发企业

Codexis

酶工程、生物催化、大麻素、生物塑料、生物药等

Demetrix

构建细胞工厂生产化学品

华恒生物

合成生物学生产丙氨酸、缬氨酸

森瑞斯生物

设计细胞工厂生产生物药、营养品、新型烟草、化妆品、肥料、饲料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未来发展趋势

综合来看,合成生物学正处于行业成长期,凭借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未来有望推动生产制造升级,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合成生物学学科迅猛发展,我国在此领域人才储备不断扩大,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在整体发展水平上保持了与国际同步水平,在合成生物学学科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氨基酸、维生素等传统产品的技术升级不断推进,一些重要产品上已经能部分突破专利封锁。在新产品开发上,国外拥有 1,3-丙二醇、聚乳酸等一系列产品的生物制造技术,而我国在长链二元酸等产品的生物制造技术上实现世界领先。在新合成途径设计、基因编辑这些最前沿、决定未来产业布局的研究方向上,总体保持了与国际并行。

合成生物学现有的发展多是基于自然界中已有生物合成途径实现生物制造。然而,部分物质并无现成的天然生物合成途径,这为今后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正是合成生物学真正展现其颠覆性价值之处,包括该等产品在内的高附加值、高性能产品将成为生物制造未来主攻方向。目前,能从零创建物质的全新生物合成途径报道较少,有诸多因素,比如瓶颈之一为微生物设计能力。此外,生物制造虽然对解决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有积极作用,但所涉及学科众多,技术要求跨越生物、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如何实现学科交叉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是生物制造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磷酸二铵产能收缩且向头部企业集中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迈进

我国磷酸二铵产能收缩且向头部企业集中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迈进

受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近年来我国磷酸二铵行业新增产能有限,且产能变化主要以存量装置的淘汰与调整为主。在此背景下,行业产能不断收缩,已从2018年的2505万吨下降至2024年的2175万吨。随着落后产能淘汰,我国磷酸二铵行业产能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整体产能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氢氟醚(HFE)行业分析:数据中心、算力催生大量需求 国产化进程启动

我国氢氟醚(HFE)行业分析:数据中心、算力催生大量需求 国产化进程启动

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底,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83万个。而数据中心是能耗大户,有40%用于服务器冷却,服务器运行产生的热量可能导致服务器过热,威胁服务器的安全运行。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室温硅橡胶行业:建筑建材下游地位弱化 市场供给增强但产能过剩凸显

我国室温硅橡胶行业:建筑建材下游地位弱化 市场供给增强但产能过剩凸显

建筑建材是我国室温硅橡胶下游应用规模最大的市场,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建筑幕墙密封、门窗接缝填充、室内外装饰装修以及中空玻璃加工等。在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得益于无毒、无味、低挥发、耐老化、耐腐蚀且具备良好防火性能等综合优势,室温硅橡胶正逐步替代丙烯酸胶、环氧树脂胶及其他传统橡胶类密封材料,成为绿色建材选择的重要方向。

2025年09月16日
我国丙二醇行业:产能“狂飙”显过剩 价格震荡下行 净出口量快速增长

我国丙二醇行业:产能“狂飙”显过剩 价格震荡下行 净出口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丙二醇行业产能持续扩张,自2022年起进入快速扩能周期,呈现“狂飙”式增长态势。伴随产能快速释放,行业产能过剩压力日益显现,产能利用率从2020年的79.92%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53.54%。在国内竞争加剧、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积极拓展出口市场,出口量快速增长,但均价下跌制约贸易顺差扩大。

2025年09月15日
全球生物农药行业转向多维博弈 中国积极抢占技术竞争高地 应用市场将走向成熟

全球生物农药行业转向多维博弈 中国积极抢占技术竞争高地 应用市场将走向成熟

近年来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实现快速扩张,销售额由2005年的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60亿美元,CAGR达15.7%,预计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销售额达80亿美元。

2025年09月12日
我国MTBE行业呈“供强需弱”态势 产品价格与利润齐跌

我国MTBE行业呈“供强需弱”态势 产品价格与利润齐跌

2025年上半年,我国MTBE行业整体呈现鲜明的“供强需弱”运行态势。受此影响,MTBE产品价格与行业利润双双下跌,部分工艺装置甚至陷入亏损。面对国内供应压力加大的局面,出口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推动MTBE 出口量实现快速增长。

2025年09月09日
我国正丁醇产能集中度下滑 市场呈现“供应充裕、需求滞后”特征

我国正丁醇产能集中度下滑 市场呈现“供应充裕、需求滞后”特征

我国正丁醇行业自2023年起进入扩能加速期,产能集中度下滑,头部企业产能规模排名呈现动态洗牌特征。目前,其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2024年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和DBP三大主力产品合计消费占比超过85%。2025年上半年,正丁醇市场呈现“供应充裕、需求滞后”特征,价格整体承压下行。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氧化铁颜料生产方法多元化 环保与能耗新国标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我国氧化铁颜料生产方法多元化 环保与能耗新国标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在我国,氧化铁颜料以其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建材、涂料、化妆品、橡胶、塑料、造纸、陶瓷等行业,其中涂料占据最大消费份额。2025年上半年,我国氧化铁颜料产销量均上升,但出口需求有所回落。目前行业生产方法呈现多元化特征,以湿法工艺为主流。在环保与能耗双重要求下,行业正积极向绿色方向转型。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