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重药行业发展背景
1、肥胖概述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代谢障碍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六大危险因素之一。体质指数(BMI)是诊断是否肥胖的通用标准,各国肥胖范围有所不同。BMI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当BMI超过一定值时,则可被定义为超重或肥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当BMI≥25时为超重,BMI≥30时为肥胖,该标准被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国采用;根据中国的定义,当BMI≥24时为超重,BMI≥28时为肥胖。
中国及WHO对肥胖定义情况
类别 |
中国 |
世界卫生组织(WH0) |
过轻 |
BMI<18.5 |
BMI<18.5 |
正常 |
18.5≤BMI<24.0 |
18.5≤BMI<25.0 |
超重 |
24.0≤BMI<28.0 |
25.0≤BMI<30.0 |
肥胖 |
BMI≥28.0 |
BMI≥30.0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肥胖人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正面临严峻肥胖问题
近年来,我国肥胖人数不断增加。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肥胖人数达到2.3亿人,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4.9%,位居全球首位,居民正面临严峻肥胖问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并且,肥胖相关并发症有很多,包括2型糖尿病、心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癌症,所以预防肥胖的发生就显得极为必要。而一项针对中国各地区46600名35岁以上成年人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心型肥胖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5.1%,高于体重正常者的23.5%和全身型肥胖者的31.6%,而复合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合并全身型肥胖者)则高达47.2%。由此可见,我国中心型肥胖者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检出率也大幅高于体重正常者。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肥胖防治方案
1、肥胖的防治以疾病的三级预防和治疗为基本原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减肥药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肥胖的防治以疾病的三级预防和治疗为基本原则,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服用减肥药物、减重手术等。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针对超重/肥胖成年人规范化治疗流程图,当BMI在24.0至27.9范围,推荐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营养干预、运动干预等)进行治疗;当单纯性肥胖且BMI≥35.0,或BMI≥24.0且伴有至少1项代谢异常,或BMI≥28.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推荐使用药物治疗;仅当BMI≥35.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考虑手术治疗。
肥胖的三级预防措施
预防等级 |
具体措施 |
一级预防 |
针对容易发生肥胖的高危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例如,通过科普教育、改造环境,促进健康的饮食和规律运动等行为 |
二级预防 |
通过筛查,对已经确诊为超重和肥胖的个体进行并发症评估,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阻止体重的进-步增加,并防止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药物减轻体重 |
三级预防 |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膳食管理联合减重治疗的方式,实现减轻体重或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目标,必要时可采用代谢性手术治疗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减重药多靶点,追求优效化
在药物治疗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单靶点药物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3.6)、华东生物利拉鲁肽类似药(2022.7)、仁会生物贝那鲁肽(2022.3)肥胖适应症已递交上市申请。同时,随着单靶点GLP-1重磅产品陆续上市、专利到期,以GLP-1R为基础的双靶点和多靶点药物在减重领域逐渐火热,包括GLP-1R/GCGR、GLP-1R/GIPR、GIPR/GLP- 1R/GCGR等。从已公布临床结果横向比较,双靶点药物具有更优减重效果(非头对头比较),潜力较大。
国内外肥胖症领域重点项目临床结果对比(不完全统计)
药品 |
企业 |
靶点 |
减重最高状态 |
国内减重最高状态 |
试验分期 |
干预措施 |
基线情况 |
服药频次 |
减重效果 |
安全性 |
司美格鲁肽 |
诺和诺德 |
GLP-1R |
已上市 |
Ⅲ期 |
Ⅲ期 |
司美格鲁肽vs安慰剂 |
BMI37.9 kg/m2; 体重105.3kg |
每周一 次皮下注射 |
68周:-14.9%vs-2.4%; |
AE(discontinuation)胃肠道事件4.5%vs0.8% |
口服司美格鲁肽 |
诺和诺德 |
GLP-1R |
Ⅲ期 |
Ⅲ期 |
Ⅲ期 |
口服司美格鲁肽vs安慰剂 |
体重105.5kg |
每日一次口服 |
68周:-17.4%vs-1.8% |
cAE:胃肠道反应 |
利拉鲁肽 |
诺和诺德 |
GLP-1R |
已上市 |
类似药申请上市 |
Ⅲ期 |
利拉鲁肽vs安慰剂 |
BMI38.3kg/m2; 体重106.2kg |
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
56周:-8%vs-2.6%;-8.4kgvs-2.8kg |
SAE6.2%vs5.0% |
塞美拉肽 |
Rhythm |
MC4R |
已上市 |
Ⅲ期 |
Ⅲ期 |
塞美拉肽(POMC缺陷vsLEPR缺陷) |
POMC缺陷:体重118.7kg; LEPR缺陷:体重133.3kg |
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
1年:≥10%decreased:80%vs45% |
SAE40%vs27% |
艾塞那肽 |
阿斯利康 |
GLP-1R |
Ⅲ期 |
/ |
Ⅲ期 |
艾塞那肽vs安慰剂 |
体重95.53kg |
每日两次皮下注射 |
24周:-6.16kgvs-3.97kg |
SAE2%vs2% |
替尔泊肽 |
礼来 |
GLP-1R/GIPR |
Ⅲ期 |
Ⅲ期 |
Ⅲ期 |
替尔泊肽vs安慰剂 |
BMI38.0kg/m2; 体重104.8kg,非糖尿病成年患者 |
每周一次皮下注射 |
72周:-22.5%vs-2.4%;24kgvs2kg |
SAE5.1%vs6.8% |
Mazdutide |
信达生物 |
GLP-1R/GCGR |
Ⅲ期 |
Ⅲ期 |
Ⅱ期 |
Mazdutidevs安慰剂 |
体重96.9kg;BMI34.3kg/m2 |
每周一次皮下注射 |
24周:9mg组体重较基线的平均百分比变化与安慰剂组的差值达-15.4%;体重较基线的平均变化与安慰剂组差值为-14.7kg |
除COVID-19感染外,最常发生的治疗期不良事件为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且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并为短暂一过性 |
Orforglipron |
礼来 |
小分子GLP-1R激动剂 |
Ⅲ期 |
Ⅲ期 |
Ⅱ期 |
Orforglipronvs安慰剂 |
体重108.7kg;BMI37.9kg/m2 |
每日一次口服 |
36周:-14.7%vs-2% |
AE(discontinuation)胃肠道事件10%-17% |
Retatrutide |
礼来 |
GLP-1R/GIPR/GCGR |
Ⅲ期 |
Ⅰ期 |
Ⅱ期 |
Retatrutidevs安慰剂 |
体重107.7kg;BMI37.3kg/m2 |
每周一次皮下注射 |
48周:-24.2%vs-2.1% |
SAE3%vs4% |
Cagrilintide |
诺和诺德 |
/ |
Ⅲ期 |
Ⅰ期 |
Ⅱ期 |
Cagrilintidevs利拉鲁肽vs安慰剂 |
体重107.4kg;BMI37.8kg/m2 |
每周一次皮下注射 |
26周:-(6.0-10.8)%vs-9.0%vs-3% |
AE(discontinuation):4% |
Survodutide |
BI/Zealand |
GLP-1R/GCGR |
Ⅱ期 |
Ⅱ期 |
Ⅱ期 |
Survodutidevs安慰剂 |
/ |
周一次皮下注射 |
46周:减重19% |
SAE4.2%vs6.5% |
AMG133 |
安进 |
GLP-1R/GIPR |
Ⅱ期 |
/ |
Ⅰ期 |
AMG133vs安慰剂 |
体重98.9kgvs96.3kgBMI34.2kg/m2vs33.3kg/m2 |
每四周一次皮下注射 |
12周:-14.52%vs-1.49% |
大多数TEAE轻度且短暂 |
Ecnoglutide |
先为达 |
GLP-1 |
Ⅲ期 |
Ⅲ期 |
Ⅱ期 |
Ecnoglutidevs利拉鲁肽 |
体重100.67kg;BMI35.29kg/m2 |
每周一次皮下注射 |
26周:14.7%vs8.8% |
AEs93.5%vs98% |
CT-388 |
CarmotTherapeutics |
GLP-1R/GIPR |
Ⅰ期 |
/ |
/ |
/ |
/ |
一周一次 |
4周:8.4% |
/ |
HRS9531 |
恒瑞医药 |
GLP-1R/GIPR |
Ⅱ期 |
Ⅱ期 |
/ |
/ |
/ |
/ |
MAD治疗36天减重8.0kg |
/ |
奥利司他 |
罗氏 |
CTR/AMYR |
已上市 |
已上市 |
说明书 |
奥利司他vs安慰剂 |
/ |
每日三次餐后口服 |
1年:≥10% |
decreased:20%vs8%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在手术方面,我国减重手术数量上升,但渗透率仍然较低
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体重,但是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中重度肥胖成人,且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目前,我国主流的减重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手术、胃旁路手术、胃束带手术、胃内水球等。据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2021年中国共开展减重手术2.52万台,数量增速较快,与基数庞大的肥胖人群相比,减重手术的渗透率仍极低。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市场分析
1、国内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超重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减重药行业市场快速扩容
不过,药物治疗是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于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无手术并发症风险,副作用较少,患者接受度高。因此,随着国内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超重人数不断增加,我国减重药物行业处于培育期,发展潜力可观。
根据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预测2030年国内成年人肥胖率将达到23%;假设总人口0.21%增速,>14岁占比82%,至2030年肥胖人口将达到2.7亿;假设国内2022年减重药物渗透率为0.1%,随着上市药物增多(更好的疗效和依从性),2030年渗透率达到2.2%;假设2023年减重药平均月治疗费用参考司美格鲁肽2型糖尿病治疗费用提价约40%(参考美国定价规律),每月681元,后每年降价5%;假设平均治疗周期5.5个月(25%治疗12个月;25%治疗6个月;50%治疗2个月),2022年我国减重药行业市场规模为8.2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3.3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