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肉类食品消费总量较高,但人均消费仍有发展潜力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消费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人均肉类消费量相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肉类消费总量高达近1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7%,是美国的2倍,但人均消费量仅为美国的一半。随着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升,我国肉类消费量将继续稳步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消费者商超、外卖消费习惯已养成,肉类食品包装需求上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肉类食品包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我国热鲜肉基本上是以裸露或简单包裹的形式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肉品会出现腐败变质等现象,从而降低其商业价值。而冷冻肉虽然保质期较长,但在冷冻过程中会造成细胞脱水、肌细胞破损,进而造成解冻时汁液大量流失,营养成分减少。相比较而言,冷鲜肉安全系数、营养价值、感官舒适度都较高。
我国主要肉类食品保存、工艺、特点对比情况
类别 |
热鲜肉 |
冷鲜肉 |
冷冻肉 |
工艺特点 |
屠宰后常温销售 |
屠宰后0-4°C排酸、储存以及销售 |
屠宰后-28°C冻结、-18°C条件下储存 |
保存时间 |
很短 |
较短 |
很长 |
产品特点 |
易腐败变质,没有经过排酸过程,口感和营养价值欠佳 |
肉质鲜嫩味美,营养成分保存较好,售价较高 |
保质期时间长,解冻后营养成分流失较多,口感较差 |
流通途径 |
农贸市场 |
商超 |
肉类加工企业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目前消费结构来看,国内消费者消费的肉制品仍大部分为通过农贸市场流通的较为便宜的热鲜肉,冷鲜肉与冷冻肉消费占比较小。不过,随着90后与00后成为市场上的主力消费者,其更关注肉制品的品质与安全,且长期培养了商超、外卖消费习惯,价格偏高的冷鲜肉市场需求量将日益提升,同时带动作为其包装材料的肉类食品包装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猪肉消费结构中热鲜肉占比44%,市场份额呈现缩减趋势,冷鲜肉市场份额占比31%,而冷冻肉份额占比达25%。同时,2012-2022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初步预测2022年我国外卖行业规模已超过 9000亿元,仍处于成长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政策引导集中屠宰+冷链流通,推动我国肉类食品包装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畜禽养殖和屠宰的规范政策持续加强,促进肉类屠宰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为顺应畜禽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域转移需求,国家实施了多项政策以加快构建“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肉类供应链体系,这将有力促进生鲜肉供给侧的深度改革,肉类包装作为实现改革的重要措施,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我国肉类食品相关政策
类别 |
时间 |
部门 |
政策名称 |
内容 |
畜禽养殖和屠宰类规范政策 |
2023年 |
农业农村部 |
《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 |
拟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到2025年,全国畜禽屠宰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屠宰产能向养殖主产区集聚,与养殖产能匹配度明显提高;落后产能有序压减,牛羊禽集中屠宰扎实推进,畜禽屠宰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畜禽屠宰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生猪屠宰企业全部实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部级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达200家以上,其他畜禽屠宰标准化创建稳步开展;畜禽屠宰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屠宰环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肉类供应链政策 |
2021年 |
国务院办公厅 |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
明确要完善规模屠宰、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冷链储运链条,加强全程温控和监管追溯;鼓励冷鲜肉生产、流通企业对接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社区生鲜店铺、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拓展直营零售网点,健全冷鲜肉生产、流通和配送体系,提高冷鲜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促进肉类冷链物流与上下游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发展“牧场+超市”“养殖基地+肉制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预制菜的兴起将为肉食包装带来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餐饮连锁化率加速及懒人经济的兴起,预制菜由于具有方便、快捷、品类多样等特点,其在市场中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不断提高,加之疫情发生后宅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预制菜步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模保持双位数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4196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在预制菜多个类目中,肉食预制菜较受欢迎,所以多个肉类企业加速布局预制菜,比如双汇集团推出筷乐星厨,新希望推出美好食品等。而肉食预制菜的兴起不仅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肉类食品消费的多样化需求,还能促进肉类产业向便捷化和精细化等方面发展,同时带动用于包装肉食的相关产业快速发展。(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