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增材制造行业规模逐年增长 市场呈现巨头主导其他企业奋起追赶态势(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一、行业基本概述

增材制造一般指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包含多种工艺类型,国标《增材制造术语》(GB∕T 35351-2017)根据增材制造技术的成形原理,将增材制造工艺分成七种基本类别,具体分类情况如下:粉末床熔融(Powder Bed Fusion)、定向能量沉积(Directed EnergyDeposition)、立体光固化(VAT Photopoly merization)、粘结剂喷射(BinderJetting)、材料挤出(Material Extrusion)、材料喷射(MaterialJetting)和薄材叠层(Sheet Lamination)。

增材制造主要工艺原理对应的代表性工艺技术

工艺类型 工艺说明 主要工艺技术名称
粉末床熔融(Powder Bed Fusion)(PBF) 通过热能选择性的熔化/烧结粉末床区域的增材制造工艺 选区激光熔融(SLM)、选区激光烧结(SLS)、电子束熔化(EBM)、多射流熔融成形(MJF)
定向能量沉积(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DED)) 利用聚焦热能将材料同步熔化沉积的增材制造工艺 激光近净成形(LENS)
立体光固化(VAT Photopolymerization) 通过光致聚合作用选择性的固化液态光敏聚合物的增材制造工艺 光固化成形(SLA)
粘结剂喷射(Binder Jetting) 选择性喷射沉积液态粘结剂粘结粉末材料的增材制造工艺 三维立体打印(3DP)
材料挤出(Material Extrusion) 将材料通过喷嘴或孔口挤出的增材制造工艺 熔融沉积成形(FDM)
材料喷射(Material Jetting) 将材料以微滴的形式按需喷射沉积的增材制造工艺 材料喷射成形(PJ)
薄材叠层(Sheet Lamination) 将薄层材料逐层粘结以形成实物的增材制造工艺 薄材叠层(LOM)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增材制造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增材制造技术各主要工艺及技术因具备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产业应用中具备独特的技术价值和发展空间,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消费及电子产品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技术路线共存的局面。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虽然相对欧美国家,我国增材制造行业起步较晚。但在经历了初期产业链分离、原材料不成熟、技术标准不统一与不完善及成本昂贵等问题后,当前我国增材制造已日趋成熟,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已基本同步,在高性能复杂大型金属承力构件增材制造等部分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研制出光固化、选区激光烧结、选区激光熔融、激光近净成形、熔融沉积成形、电子束熔化成形等工艺设备。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工业增材制造设备安装量市场占比 10.60%,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虽然相对欧美国家,我国增材制造行业起步较晚。但在经历了初期产业链分离、原材料不成熟、技术标准不统一与不完善及成本昂贵等问题后,当前我国增材制造已日趋成熟,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已基本同步,在高性能复杂大型金属承力构件增材制造等部分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研制出光固化、选区激光烧结、选区激光熔融、激光近净成形、熔融沉积成形、电子束熔化成形等工艺设备。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工业增材制造设备安装量市场占比 10.60%,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增材制造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各行业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17-2020 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增材制造市场规模为208亿元,同比增长32.06%。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 630 亿元。

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增材制造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各行业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17-2020 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增材制造市场规模为208亿元,同比增长32.06%。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 630 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不断创新,规模稳步增长,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且已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增材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和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行业整体高速增长,由几家巨头主导,其他设备制造商后起追赶的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市场主要企业有华曙高科、铼赛智能、联泰科技、铂力特、惠普等。

我国增材制造市场主要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竞争优势

华曙高科

技术优势:公司通过持续自主研发和创新,围绕选区激光熔融(SLM)和选区激光烧结(SLS)领域构建了包括设备、软件、材料、工艺和应用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

产品优势:公司专业聚焦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已开发20余款金属与高分子工业级3D打印设备,并配套 40 余款专用材料及工艺。

人才优势:公司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打造、沉淀了一支以许小曙博士为首的多层次、多专业、多学科的创新人才队伍,拥有涵盖国内外设备、材料研发、设计、制造、装配、检测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员。

设备优势:公司设备稳定可靠,搭载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自主可控,安全性高,功能全面,开放程度高,配备可选工艺参数包,开放核心工艺参数,支持第三方材料。

铼赛智能

产品优势:目前公司主推Shape 1+系列、P200系列、P400系列和齿科Shape 1+ Dental3D打印设备,以及配套的20余款高性能光敏树脂,主要面向对性能与可靠度有较高要求的企业用户。

客户优势:公司现累计出货数百台,已在多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标杆客户案例(如施耐德电气、华为、联想、中科院、同济大学、国网嘉兴研究院、上海九院等)。

研发优势:公司在光固化3D打印光学、电气、机械、软件、算法、材料等环节,拥有完整的自主开发能力,可以为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完整、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

销售优势:RAYSHAPE已经在全球设立2个分公司,产品销往30余个国家和地区。

联泰科技

资源优势:联泰科技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建立有长期成熟的合作机制,在产业的各个层面积累了深厚的人脉和技术资源,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资本优势:公司已完成三轮资本融资,资本助推优势突出;2019年底正式启动IPO工作。

机制优势:联泰科技是一家完全市场化运作经营的商业公司,对行业市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团队性解决问题的特点比较突出。

先发优势:是中国较早参与 3D 打印技术应用实践的企业之一,见证了中国 3D 打印技术的整体发展进程。

品牌优势:公司目前产业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在 3D 打印领域具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铂力特

客户优势:公司已与中航工业、航天科工、航发集团、航天科技、中国神华、空中客车等国内外下游应用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涵盖了航空发动机、飞机、航天、兵器、核工业等科研院所和制造厂商。

经验优势:公司拥有各型金属增材制造设备90余台,激光选区熔化设备成形机时累积突破50万小时,具有丰富的金属增材制造批量产品工程化应用经验。

技术优势:公司突破了包括多种工业典型应用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工艺,各材料性能数据库完备,实现了相关材料制件的高性能、高精度、复杂结构成形,成形零件产品在表面特性、几何特性、机械特性等关键指标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具有“大(成形尺寸大)”、“优(品质优良)”、“特(新材料和特殊结构)”、“精(高精度)”的特点。

惠普

团队优势:公司组建了一支由世界技术巨匠组成的团队。

品牌优势:20207月,福布斯2020全球品牌价值100强发布,惠普排名第71位。20228月,入选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第202位。2023年度以62983(百万美元)营收,入选2023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排名第63位。

市场布局优势: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沈阳、南京、西安、武汉、成都、深圳等都设有分公司。中国惠普在大连设有惠普全球呼叫中心,在重庆设有生产工厂,在天津设有数据中心。

研发优势:惠普实验室的运作遍及全球,在美国加州Palo Alto、英国布里斯托尔、以色列海法、印度班加罗尔以及日本东京均设有研究中心。此外,在美国新泽西的普林斯顿、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中国北京也部署有研究团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