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增材制造(AM)行业市场规模突破百亿 航空航天等领域大有可为

1、增材制造(AM)又称“3D打印”

增材制造(AM)又称“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从产业链来看,增材制造(AM)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原材料、核心硬件以及辅助工具等;中游主要包括设备制造厂商和3D打印服务解决商;下游行业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教育、军事、文化等等,特殊应用主要包括生物、食品、建筑、人像打印等等。

增材制造(AM)产业链图解

<strong>增材制造(AM)</strong><strong>产业链图解</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增材制造主流技术路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增材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增材制造行业处于多技术路线并存的状态。根据我国《增材制造术语》(GB/T35351-2017),增材制造可以根据成形原理分为7种基本工艺。而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原理主要为粉末床熔融(PBF)和定向能量沉积(DED)两大类别,采用这两类工艺原理的金属3D打印技术都可以制造达到锻件标准的金属零件。

增材制造(3D打印)工艺技术类别

工艺类型

工艺说明

主要工艺技术名称

粉末床熔融(PBF)

通过热能选择性的熔化/烧结粉末床区城的增材制造工艺

激光选区熔化(SLM)、激光选区烧结(SLS)、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

定向能量沉积(DED)

利用聚焦热能将材料同步熔化沉积的增材制造工艺

激光近净成形(LENS)亦称激光立体成形(LSF)、电子束熔丝沉积(EBDM)、电弧增材制造(WAAM)

立体光固化

通过光致聚合作用选择性的固化液态光敏聚合物的增材制造工艺

光固化成形(SLA)

粘结剂喷射

选择性喷射沉积液态粘结剂粘结粉末材料的增材制造工艺

三维立体打印(3DP)

材料挤出

将材料通过喷嘴或孔口挤出的增材制造工艺

熔融沉积成形(FDM)

材料喷射

将材料以微滴的形式按需喷射沉积的增材制造工艺

材料喷射成形(PJ)

薄材叠层

将薄层材料逐层粘结以形成实物的增材制造工艺

层压物体制造(LOM)、超声波增材制造(UAM)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7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行业逐渐从研发创新向产业规模化发展方向转变。具体从规模变化趋势来看,2012-2022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从10亿元增至320亿元,CAGR为41.42%,预计2023年产业规模有望超过400亿元,并且按照25%的复合增长率保守估算,2027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行业逐渐从研发创新向产业规模化发展方向转变。具体从规模变化趋势来看,2012-2022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从10亿元增至320亿元,CAGR为41.42%,预计2023年产业规模有望超过400亿元,并且按照25%的复合增长率保守估算,2027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增材制造产业布局实现从零散分布到集聚发展演变

2013年,我国首个3D打印产业园在陕西渭南建成,随后广州3D打印技术产业园、安徽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等20余个产业聚集地、产业园区涌现,初步形成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京津冀地区和陕西、安徽等中、西部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发展布局。整体来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布局实现从零散分布到集聚发展演变。

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产业布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增材制造应用场景广泛,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大有可为

在应用领域,全球增材制造下游应用领域众多,航空航天应用最多,2021年市场份额占比为16.8%,医疗、汽车占比紧随其后,分别为15.6%和14.6%。

在应用领域,全球增材制造下游应用领域众多,航空航天应用最多,2021年市场份额占比为16.8%,医疗、汽车占比紧随其后,分别为15.6%和14.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对航空航天领域进行分析,现代航空发动机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中静态构件对服役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符合现阶段增材制造的发展水平,已有相当数量的静态构件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并应用。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航空航天增材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25.6亿美元。

具体对航空航天领域进行分析,现代航空发动机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中静态构件对服役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符合现阶段增材制造的发展水平,已有相当数量的静态构件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并应用。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航空航天增材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25.6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