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抗高血压药即降压药,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
高血压(hypertensivedisease)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胸闷乏力、心悸、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和肾衰竭,从而危及生命。高血压常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应用硫氰酸盐类治疗高血压,但降压作用短暂且不稳定。
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神经节阻断药如六甲溴胺、樟磺咪芬、美卡拉明等,这类药物选择性阻断神经节突出后模上的N1受体,阻断交感神经活性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虽然降血压作用强大,但同时阻断副交感神经节,不良反应多,目前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外科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
此时期发现的另外几类重要降压药物:肼屈嗪为血管扩张药,降压作用强大;噻嗪类药物排钠利尿,降低心排血量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单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目前仍未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
胍乙啶与利血平同属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储存和释放,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囊泡内递质耗竭而降压,但因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较多,很快被随后问世的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替代,目前主要作为研究交感神经活动的重要工具药。
利血平作用较弱,不良反应多,目前已不单独应用,但作为复方制剂组分仍是抗高血压国家基本药物。
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中枢降压药(甲基多巴、可乐定)、扩张血管药(二氮嗪)、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和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草等)。
此后,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等)、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等)以及选择性咪唑啉受体激动药(莫索尼定、利美尼定)相继问世,极大地丰富了抗高血压药物。
20世纪80年代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等)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等)的出现使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人一个新时代,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且能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所致心血管构型重建。90年代开发了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克服了普利类抗高血压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更具特异性,是目前极具竞争力的高血压治疗药物。目前抗高血压药物已朝着肾素抑制剂、内皮素受体阻断剂等方向发展。
三、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目前,高血压因其发病率高以及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等已成为全球主要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高血压全球概要》,高血压正影响着全球10亿人的身体健康,每年有940万人死于高血压并发症。如何防治高血压以及提高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水平已成为全球医务工作人员共同研究的方向。
在我国,高血压病的重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死亡率极高,对我国的居民健康状况也造成了较大威胁。据国家卫生部统计,高血压患病率在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患病率之高居各种慢性病之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控中心的调查,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33.5%,60岁及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6.9%。随着高血压的高发病率上升,推动了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销售规模的稳步增长。2018-2022年,我国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从811亿元增长到110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43%。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抗高血压药物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高血压作为影响范围较广的常见慢性疾病,是当前医药研究的重点领域,抗高血压药物的市场规模亦逐年增长。目前,高血压治疗用药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及组成的单片复方等。近年来,地平类的市场份额较为稳定,和市场上主要的品种差距较大,随着高血压药物入选国家医保目录,预计市场前景可观。
在药物方面,抗高血压药物销售前十均为外企原研产品,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名列前茅。
自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实施以来,一直高举“以量换价”这杆大旗,目前国家集采已进行三批。7种抗高血压药物被纳入4+7及联盟集采,华海药业表现最佳,多个品种中标;5种抗高血压药物纳入第二批集采,包括豪森的安立生坦、正大天晴的奥美沙坦、国药的吲达帕胺等,其降幅均在70%以上;2种抗高血压药物纳入第三批集采,即沙托普利口服常释剂型和缬沙坦口服常释剂型,过评企业达19家。
3、需求规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2022年达到27.5%,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2022年达到3.37亿人。伴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明显提升,根据研究数据,1991-2015年中国成人高血压治疗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升明显,分别达到52%、46%和17%,但是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增加,以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逐步提高,高血压用药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中国高血压用药仍有巨大的增量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中国继发性高血压临床筛查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
数据来源:国家疾控中心,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是地平类药物,是目前新一代极具竞争力的高血压治疗药物之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能在离子通道水平选择性地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减少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选择性地扩张小动脉并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功能。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长期以来保持稳定的需求,市场占比达到30%以上。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0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99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市化的不断进展,高血压的患病率进一步升高,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96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是沙坦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AngⅡ效应降低血压。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临床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肾疾病的治疗。
2021年在药品集采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主要品类均被纳入集采,市场规模减少,导致市占率下降。2021年市场规模下降到114亿元,2022年为12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是最主要的抗高血压药物,预计随着用药人群的增加,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为306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3种类型,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患者初始和长期应用的降压药物之一, 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无并发症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可考虑应用β 受体阻滞剂。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β受体阻滞剂在抗高血压药物行业中占比不断提升,已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药物之一,2018-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从105亿元增长到177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预计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领域的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7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