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造船工业之一 目前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一、行业相关定义

船舶是各种船只的总称,指能够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分为军用船舶和民用船舶两大类。船舶制造工业即造船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经过政策的引导支持和行业的长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造船科研、设计、生产能力。

二、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造船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当前我国造船工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保持全球领先。我国造船业产能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造船业正在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随着国际造船工业市场呈现回暖态势,中国造船工业产业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骨干造船工业修造企业加快在高端绿色产品、绿色工艺、去碳化技术等方面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受俄乌冲突及连带制裁、区域化贸易发展增速等地缘政治及宏观环境变化影响,世界航运市场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用于往返欧洲(黑海/地中海等航线)和俄罗斯港口使用较多的苏伊士、阿芙拉等船型需求火热;更为灵活的中小型箱船、成品油船/化学品船等船型运费也较为可观。上述船型船队平均船龄在12年左右,明显高于同类船的大型造船工业,未来随着更多运力需求转化及环保替代叠加下的时机到来,将给新造船市场注入更大动力。

2022年,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2022年我国造船工业行业市场规模为3443.56亿元,具体如下:

2022年,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2022年我国造船工业行业市场规模为3443.56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中国造船工业供给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造船工业之一。中国拥有大量的造船企业,其中包括一些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国造船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建造的大型船舶数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较大比例。2022年1-12月,中国造船完工量37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

中国造船工业供给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造船工业之一。中国拥有大量的造船企业,其中包括一些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国造船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建造的大型船舶数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较大比例。2022年1-12月,中国造船完工量37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6%。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航运市场之一,因此国内对于各类船舶的需求量巨大。这包括货船、客船、渔船、海洋工程船和军舰等各类船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促使中国造船企业大量建造船舶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2022年1-12月,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45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航运市场之一,因此国内对于各类船舶的需求量巨大。这包括货船、客船、渔船、海洋工程船和军舰等各类船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运业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促使中国造船企业大量建造船舶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2022年1-12月,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45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1%。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2年12月底,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1055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2%。

2022年12月底,中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1055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2%。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造船工业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是央企、地方造船企业、民营造船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央企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地方造船企业和民营造船企业则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如江龙船艇、扬子江造船、新时代造船、金海湾船业等。

中国造船工业竞争格局

阵营 分析
第一阵营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占据领先市场地位的国家集团公司,属于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旗下拥有众多中国造船骨干企业。目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形成了我国造船工业的三大产业集群区域,其中上海的造船工业企业实力最强,代表企业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江南造船、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等
第二阵营 地方造船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各省份,其中江苏的规摸最大,实力最强,浙江、山东、福建、辽宁的地方船厂尾随其后。它们当中有民营船厂、外资船厂、混合所有制船厂等多种所有制形式船舶企业,是我国船舶建造行业的生力军,满足了船舶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有力的推动着国有大中型企业向海外国际市场拓展。以江苏省为例,目前已形成南通、泰州、扬州沿长江三大造船工业基地,并形成一批以中远川崎、新时代造船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飞机租赁行业:全球供需失衡导致租金上涨 市场迎新机遇 中资公司快速崛起

飞机租赁行业:全球供需失衡导致租金上涨 市场迎新机遇 中资公司快速崛起

进入2022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以及市场消费的回暖,全球航空市场持续回暖。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航空客运总需求同比增长10.4%,较2019年增长了3.8%;国际航空客运量同比增长 13.6%,超过2019 年峰值 0.5%;航空载客率 83.5%,国际航空载客率上升 0.5pct 至 83.2%,均创历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冷藏车行业销量回升 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突破30% 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我国冷藏车行业销量回升 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突破30% 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2015-2021年我国冷藏车销量不断上升,但到了2022年其销量出现大幅下降。不过,自2023年起,其销量恢复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16.29%。同时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由2015年的9.34万辆上升至2024年的49.5万辆。未来,在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下,我国冷藏车行业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市场空间依然广阔。

2025年03月17日
我国通用机场行业分析:低空经济带来庞大需求空间 各省市规划蓝图明确

我国通用机场行业分析:低空经济带来庞大需求空间 各省市规划蓝图明确

通用航空机场是指专门为民航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起降的机场,也是低空基础设施“设施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为通用机场行业带来庞大需求空间,通用机场数量持续增加,其中中南地区数量最多,并且各省市明确通用机场建设规划蓝图。随着eVTOL技术标准落地,未来垂直起降场基础设施建设增速可观。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集装箱行业处周期性复苏期 产量回升有望延续 整体运价水平将小幅反弹

我国集装箱行业处周期性复苏期 产量回升有望延续 整体运价水平将小幅反弹

当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集装箱生产国,96%都是中国造。随着中美逐步进入补库存周期,红海事件催化及全球贸易回暖之下,集装箱行业预2024年迎来周期性复苏,并有望在2025年延续。从价格方面来看,2024年我国集装箱产品价格在供应紧张背景下保持高位,运价整体上延续了2023年年底下行走势。

2025年03月04日
电动自行车行业占据电动两轮车主导 生产端高质量发展 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电动自行车行业占据电动两轮车主导 生产端高质量发展 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电动自行车占据电动两轮车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占两轮电动车市场的 88%,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分别仅占比8%、4%。

2025年02月26日
我国快递驿站行业需求规模持续上升 但生存空间被挤压 未来出路在何方?

我国快递驿站行业需求规模持续上升 但生存空间被挤压 未来出路在何方?

我国快递业务量及收入规模保持增长,快递企业营业网点超20万处,并且双十一”“618”等大促活动催生大量快递件,快递驿站应需而生。而随着圆通等品牌价格战开启,我国快递驿站行业生存利润空间被挤压。不过,通过创新的盈利模式、技术应用和市场机会的挖掘,快递驿站有望突破困境,实现转型升级,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城轨云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IAAS是当前最主要细分市场

我国城轨云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IAAS是当前最主要细分市场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12月,55个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开行列车333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6.7亿人次,进站量16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增加0.8亿人次,增长3.2%;较2019年月均客运量增加6.8亿人次,增长34%。

2025年02月11日
多因素驱动我国同城货运快速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个性化、差异化将是企业发展方向

多因素驱动我国同城货运快速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个性化、差异化将是企业发展方向

预计2024年,我国同城货运市场规模将突破2650亿美元。与此同时,近两年来,受益于需求旺盛,市场存在供需直接匹配的结构性红利,入局的企业、平台和资本一直是在快速地增长之中,使得竞争日益激烈。

2025年01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