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其对于农业增产增收、提升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行业是以作物种子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商品化种子为目的,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管理技术为手段,集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于一体的行业整体。种子行业位于农业产业链最顶端,是农业的核心资料。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子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下,种子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种业发展的新形势,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系列种子行业改革政策出台以来,我国种子行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在农业合作社“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开展下,全国形成了以县级良种场为核心,公社、大队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推动了我国农作物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
2、改革开放时期(1979-1999年)
种子工作逐步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与质量标准化的改变,以县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化供种。改革开放时期一系列种子产业改革措施的推行标志着我国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化。
3、市场化时期(2000年2010)
2000年开始,随着《种子法》的施行,各类竞争主体能够进入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我国种业发展正式进入市场化阶段。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意见》发布,指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强化管理,完善法制,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众多种子企业纷纷迈入自主研发的道路,种子产业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4、深化改革阶段(2011-至今)
2011 年至今我国种业处于深化改革阶段,种业成为国家战略产业,随着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的出台,种子企业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地位得以明确,种子行业的准入门槛大幅提高,我国种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三、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种业发展支持政策,为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作物选育水平、良种水平和供应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种子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时种子平均价格也较为稳定,从而营造出行业市场保持良好增长的局面。2020年以来我国种业市场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13.55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种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我国种子育种以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为主,对于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组学等前沿生物育种技术,我国目前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此外,因过往经济体制、过往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品种审定流程较为繁琐严格等原因,我国的种业研发存在长期以国家出资的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院校为主,大量的种业科技资源、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集中在科研院所、科研院校,种子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依然薄弱的国情。种业科研院所、科研院校的种业科研常以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为主,易造成产研分离的现象。
2012年国务院《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重点支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到2020年前50强市场占有率提高至60%。我国种子企业实力的增强,大大提升了我国种业市场的供应。
近年来我国种子供应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我国各类农作物商品种子供应量为1089万吨。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近年来我国种业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我国各类农作物商用种子使用量为973万吨。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种子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近几年随着行业政策的完善和企业结构的优化,种子企业数量开始减少,企业规模逐步扩大。
由于同一种类农作物种子不同品牌之间的可替代性相对较强,为争夺市场资源,各大种子企业都在全力拓展销售网络,种子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种业市场的竞争焦点主要体现在科技竞争与产业链竞争两个方面。优质的品种是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提高竞争能力,大型种子企业纷纷加大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同时也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推动优质种质资源、优秀科研人才等向种子企业流动,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模式;另外,专注于一体化经营,使科研、生产、销售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成为了更多种业公司的发展方向。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业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育种技术方面,我国杂交育种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对于目前国际种业研发中主流的生物育种技术,我国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大规模商业化尚需时日。2022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规模居全球前列,但我国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份额前五的种子企业合计市占率只有12%,竞争型格局较为明显。
2022年中国种业行业集中度 |
|
CR4 |
10.6% |
CR8 |
13.9%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市场机会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提出在生物育种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把生物育种与集成电路、空天科技等并列为强化国家战略力量重点发展的八大前沿领域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提高良种自主可控能力”。
种业行业在国内市场拥有广阔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业现代化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业生产对优质和高产种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扶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为种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2、农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业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升级,种子质量和产量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种业企业有机会利用技术和品牌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3、食品安全意识提升: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不断提升,对绿色、健康、优质的食品需求也相应增加。随着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越来越受欢迎,种业企业有机会通过生产优质环保的种子,满足市场需求。
六、未来发展趋势
1、国家扶持自主创新和“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国家鼓励种子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种子企业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种子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优质种子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许可经营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大型企业聚集,提高产业聚集度和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打造大型现代种子企业,逐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种子企业。
我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创制生物农业新品种,开发动植物营养和绿色植保新产品,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育种企业,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途径、新支撑。构建生物种业自主创新体系。开展基因编辑、分子设计、细胞诱变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育种应用,研制推广一批优质、高产、营养、安全、资源高效利用、适应标准化生产的农业动植物新品种,积极推进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产业化,形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加快农业动植物新品种产业化和市场推广。
2、兼并重组成为主流
回顾全球种业发展历程,兼并重组是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全球种子市场,在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活动后,产生了以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利马格兰、德国KWS公司等为首的大型跨国种子企业,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集中程度大幅度提高,规模优势日益显现。因此,我国种子行业内部龙头企业不断进行优秀标的的并购和整合,实现强强联手,将种业资源向优质种子企业集中,是推动中国种子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一步,有助于提高中国种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实施种子企业“走出去”战略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际种业巨头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给国内种业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2018年我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取消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种子生产的外资限制。202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20年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积极落实种业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鼓励外资企业发挥资源、资本和管理优势加快发展;加强和规范农作物种质资源合作交流管理;支持种业行业协会发挥作用,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推动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交流合作,做好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相关工作。
未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鼓励和引导国内种子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种业巨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寻找时机,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开展跨国投资并购,实现品牌、技术、市场和营销网络等的全球整合,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互利双赢、友好合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