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需求旺盛 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高性能三元材料等领域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一、行业相关定义

锂离子电池是以2种不同的能够可逆地插入及脱出锂离子的嵌锂化合物分别作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二次电池体系。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的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质后插入到负极材料的晶格中,使得负极富锂,正极贫锂;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材料的晶格中脱出,经过电解质后插入到正极材料的晶格中,使得正极富锂,负极贫锂。这样正负极材料在插入及脱出锂离子时相对于金属锂的电位的差值,就是电池的工作电压。

锂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构成材料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 1~41)。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的增加,2021-2022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呈爆发增长态势。2018-2022年由于锂电池正极材料价格的降低,市场规模有所波动,2022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3886.07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情况

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健增长。随着我国低碳发展的需要,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进一步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由于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使得产能快速扩大,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产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产量为204.6万吨,五年间复合增长率为65.9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集中于低端产品领域,呈现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在高性能三元材料等领域的产量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行业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因此探求锂电池正极材料高端产品市场将是影响未来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需求情况

钴酸锂电池高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快且稳定的特点,在中高端消费3C电子中优势显著,难以被其他材料所替代。但由于钴资源相对贫乏、价格较高、对环境有毒性等缺点,再加上该材料安全性能较差、容量相对较低,大大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和长远的发展,目前钴酸锂材料电池主要用于数码电池中。2022年我国钴酸锂出货量为7.81万吨,由于经济放缓,手机等终端市场需求受到一定影响,我国钴酸锂出货量有所降低。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2年电动两轮车尤其是共享电动车的增速不如2021年,导致两轮车对锰酸锂电池需求量不及预期。另一方面,锰酸锂材料的价格优势在上游碳酸锂材料快速上涨的背景下被削弱,且锰酸锂材料的下游应用场景价格较为敏感,抑制了部分锰酸锂电池的需求,2022年锰酸锂出货量有所下滑。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得益于原材料价格高涨背景下,磷酸铁锂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同时伴随补贴政策退坡,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的三元材料需求增速放缓。刀片电池、CTP 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也将带动磷酸铁锂电池成组效率提高,能量密度有所改善。磷酸铁锂产能持续扩张,2021年磷酸铁锂出货量超越三元材料,2021年磷酸铁锂出货量达到46.68万吨,2022年出货量达到144.19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带动三元电池出货保持高增长态势,对三元正极产生旺盛需求。尽管LFP电池出货增幅显著快于三元,但目前绝大多数中高端车型仍将采用三元电池,三元动力电池未来有望逐渐向高端领域、高续航里程、快速充电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车型领域渗透,带动三元材料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2022年三元材料出货量为65.81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总体来看产量大于出货量。随着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我国正极材料厂商扩大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当前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整体处于供需平衡状态,部分低端锂电池正极材料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钴酸锂

2018年钴行业出现连续的供需紧张,导致钴酸锂价格飙升,随着价格初步下降,2021年开始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需求大幅度上升,带动市场规模上升。受钴价格影响,钴酸锂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为232.6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锰酸锂

2022 年受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影响,锰酸锂价格大幅上涨,行业市场规模有所扩大。随着经济下行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的消除以及碳中和”“碳达标等政策的持续推进,锰酸锂市场规模在未来将会得到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磷酸铁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政策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持续高速增长。按照区域来分,中国、欧洲及美国是新能源汽车的三个主要市场。多年来中国占全球产销量一半以上,2022年更是高达63%

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成本、性能、安全性达到较好的平衡,特别是2021年以来锂资源、锂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达到1495.9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三元材料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超预期带动三元动力电池需求增长,带动上游三元材料企业需求增加。同时新能源乘用车中应用三元电池的比例逐渐提高,应用占比超过80%,拉动三元正极材料需求上涨。2022年中国三元材料市场规模达到2092.7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