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预计到2030年将会迎来一个千亿级别市场

一、行业相关定义

工商业储能是指在工业和商业设施中配置各种储能设施,如电池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器等,以实现对电能的存储和管理。其主要实现的目标包括自发自用、作为备用电源,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及用能质量;峰谷价差套利、参与电力市场等获取收益。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从供给侧看,新能源逐渐成为装机和电量主体;从需求侧看,终端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电力“产消者”大量涌现。从系统整体来看,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将发生深刻变化。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无法通过调节自身出力适应用户侧需求变化,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将不再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必须通过储能等措施,依靠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

第一阶段:以抽水蓄能为主

2016年前,我国新能源装机量占比不足10%,发电量占比不足4%,渗透率较低,对电力系统影响较小,储能需求主要来自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我国电力系统负荷特点为白天为负荷峰值,夜间为负荷谷值,发电侧接受电网统一调度迎合负荷变化。

火电是发电侧的绝对主力,火电虽可以通过启停、减少燃料投放等方式控制出力,但一方面启停成本较高且需要时间进行功率爬坡,另一方面火电在满负荷运行时的单位收益最优、单位污染最低。

因此,通过对负荷侧进行削峰填谷是比通过发电侧火电厂调节出力更好的选择。储能可以在夜间负荷低谷时充电,白天负荷高峰时放电,来实现负荷端的削峰填谷。彼时电化学储能成本较高,抽水蓄能是最经济的选择,因此抽水蓄能占据彼时储能市场99%以上的份额。

第二阶段:电化学储能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2016年起,随着新能源发电渗透率提升,我国储能产业迈入第二阶段。2015年我国平均弃风、弃光率分别为15%、14%,随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若不对其加以控制,弃风弃光现象将更为严重。储能可以将弃风弃光电量进行存储,在电力系统需要时释放,从而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抽水蓄能电站受地理位置影响,难以与风电、光伏电站共同建设,而电化学储能安装灵活,成为新能源消纳的最佳技术路径,因此2016年起电化学储能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但是此阶段电化学储能经济效益仍然较差,所以整体装机规模仍然较小,2020年累计装机量仅3.3GW,为风光电累计装机量的0.6%。

但2019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规定电储能设施成本费用不得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在彼时电网侧储能商业模式不明确、经济性较差的情况下,对电网侧储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长期来看,此规定有利于促进电网侧储能合理商业模式的形成,并合理促进储能市场化竞争,为储能长期发展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超过抽水蓄能

第三阶段预计为2021-2030年,在此阶段,电化学储能将迎来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的全面爆发。

发电侧:储能将继续承担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任务,各地方政府也各自出台新能源配储政策支持发电侧储能发展。

电网侧:因新能源发电机组出力不稳定,且无法自主提供调峰调频,故需要其他发电机组提供调峰调频服务,储能凭借其灵活、精准调节的特性,将取代火电机组成为主要调峰调频资源。

用电侧:除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外,储能可以为用户实现电价的峰谷价差套利,同时帮助电力系统实现负荷“削峰填谷”。

工商业储能的发展历程和储能行业的总体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实际而言,工商业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同步发展,起步于2016年,不过当前还处于行业的初创期,装机量占比较低。

三、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2018年我国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为1.13亿元,市场规模较小,2021年增长至3.96亿元,增速较慢,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达到23.18亿元。具体如下:

2018年我国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为1.13亿元,市场规模较小,2021年增长至3.96亿元,增速较慢,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达到23.18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GGII,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2022年我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达到1.44GWh,同比增长526%。具体如下:

2022年我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达到1.44GWh,同比增长526%。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GGII,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供应类型来看,2022年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新增装机量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占比更大,超过75%。具体如下:

从供应类型来看,2022年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新增装机量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占比更大,超过75%。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GGII,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需求规模可以政策规定的“10%电力配储2h需求”作为参考。以2022年为例,工商业用电总需求量为71860亿千瓦时,换算到单小时平均用电量为820GWh,参考目标值(需求量)为164.06GWh,即2022年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的需求目标(需求规模)为164.06GWh,但目前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总装机量只有2GWh左右,差距非常大。

2022年工商业储能行业需求规模

年份 第二产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第三产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总需求量 亿千瓦时 日平均用电量 亿千瓦时 单小时平均用电量 GWh 10%电力配储2h需求 GWh
2018年 47881 10838 58719 161 670 134.06
2019年 49963 11865 61828 169 706 141.16
2020年 51318 12091 63409 174 724 144.77
2021年 56131 14231 70362 193 803 160.64
2022年 57001 14859 71860 197 820 164.0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从供需来看,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的总装机量离目标需求量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从供需来看,我国工商业储能行业的总装机量离目标需求量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发展趋势

(一)工商业储能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力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升级,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工商业储能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工商业储能将会迎来一个千亿级别市场。

(二)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目前抽水蓄能占主导,新型储能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主,锂离子电池储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也在加速发展,钠离子电池储能、重力储能等新技术陆续开展示范应用。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三)工商业储能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当前储能市场同质化严重,企业间储能产品差异性不大;储能项目不断压低价格,价格战竞争造成企业短期盈利压力加大;不同领域企业跨界进入储能行业,产业竞争不断加速。工商业储能行业也将加速洗牌,随着储能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四)安全仍是储能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储能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储能发展的重要阻力。2022年12月30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标准号:GB/T42288-2022)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为行业参与者指引了方向,将进一步规范储能行业发展。

(五)盈利模式更加多元。目前强制配储、储能补贴政策等,调动了储能投资的积极性,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完善驱动下,储能产业链将会更更加成熟,储能商业模式将会更加多元。在新能源配储、共享储能电站快速发展同时,新能源场站调频需求、柔性电网需求、源网荷储建设需求等不断发展,储能也将实现更多精细化功能。(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转型自救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转型自救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是工业脱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家明确扶持的赛道。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利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2025年07月14日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石墨烯凭借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率,应用渗透至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扩张核心动力。石墨烯制备技术多样且不断成熟,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其中石墨烯粉体年产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整体来看,随着供需两端向好,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但目前仍面临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瓶颈

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但目前仍面临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瓶颈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迭代更新频率加快,液晶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以OLED面板为例: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以及其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进一步认可,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渗透率不断攀升,从而带动OLED面板出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OLED面板

2025年07月12日
全球钾矿行业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总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进口依存度高

全球钾矿行业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总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进口依存度高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钾矿资源总量有限,国内钾储量仅占全球的 4%。我国钾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的卤水型矿床,湖钾资源开发难度大,运输成本高,同时随着青海盐湖品位持续下降,西藏受环保限制开发进展缓慢,我国钾肥产能难有较大增产空间。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消费以薄膜为主。随着材料性能优势的不断显现和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茂金属聚乙烯在食品薄膜、缠绕膜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表观消费量由2019年的186.1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00万吨。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磷矿石行业产量呈缩减趋势 新兴下游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价格保持高位

我国磷矿石行业产量呈缩减趋势 新兴下游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价格保持高位

我国磷矿石资源较丰富,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国磷矿石产能分布集中,贵州、湖北、四川、云南四大地区总产能占比达97%。从产量看,受我国磷矿石整体品位不高、磷化工绿色升级两大因素影响,国内磷矿石产量呈现缩减趋势。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智能矿山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煤矿领域成为“先行者”

我国智能矿山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煤矿领域成为“先行者”

智能矿山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战略选择。近些年来,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智慧矿山行业的相关政策。例如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

2025年07月09日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我国氢能消费市场庞大刺激制氢端发展,国内氢气产量保持增长。从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氢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工业区,其中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氢气产量排名全国前五。从生产方式看,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为我国当前主流制氢方式,但在减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占比将逐渐提升。

2025年07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