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硝基氯苯行业处于自产自需局面 对硝基氯苯为最大需求市场

一、概述及产业链图解

硝基氯苯作为重要的基础有机氯中间体,以其为原料可以衍生数百种精细化工中间体和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染料、颜料、医药、农药、高分子合成材料等领域,主要分为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其中,对硝基氯化苯广泛用于染料中间体、农药、医药、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化工行业;邻硝基氯化苯广泛用于染料中间体、颜料中间体、农药、聚氨酯硫化剂等化工行业。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乙酰氨基酚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在产业链方面,硝基氯苯行业上游主要是苯和氯气,下游主要应用于染料、颜料、医药、农药、高分子合成材料等领域。

硝基氯苯行业产业链图解

<strong>硝基氯苯行业</strong><strong>产业链图解</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上游市场分析

苯类深加工产品包括纯苯、甲苯、二甲苯、古马隆树脂、环保树脂等。纯苯、甲苯、二甲苯是粗苯加氢生产的主要产品,化学性质相似,因此统称为“加氢三苯”。其中,纯苯可用于生产苯乙烯、苯胺、苯酚、丙酮、顺酐等;甲苯大量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也用于脱烷基制苯或歧化制二甲苯;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进而生产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等产品。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古马隆深化学合成的环保树脂材料广泛用于建设环保水性涂料。

根据数据,2021年纯苯年产量约为1452.5万吨,同比增长15.3%,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其中煤化工加氢苯产量为347.44万吨,同比增长1.48%;2021年甲苯产量约为858.53万吨。

根据数据,2021年纯苯年产量约为1452.5万吨,同比增长15.3%,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其中煤化工加氢苯产量为347.44万吨,同比增长1.48%;2021年甲苯产量约为858.53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中游市场分析

近几年,在疫情导致医药需求明显增长、全球国际局势改变粮食供需趋紧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硝基氯苯行业产量恢复增长,达到53.5万吨,开工率提升5.6%,预计2022年产量有望接近60万吨左右。

近几年,在疫情导致医药需求明显增长、全球国际局势改变粮食供需趋紧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硝基氯苯行业产量恢复增长,达到53.5万吨,开工率提升5.6%,预计2022年产量有望接近60万吨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需求方面,现阶段,我国硝基氯苯行业需求主要是企业自用,2018年企业自用率达38.8%,2020年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受八一化工等企业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

在需求方面,现阶段,我国硝基氯苯行业需求主要是企业自用,2018年企业自用率达38.8%,2020年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受八一化工等企业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下游市场分析

具体从需求结构来看,对硝基氯苯需求份额占硝基氯苯行业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2020年需求量达到34.8万吨,其主要原因是下游对氨基苯酚等需求较大;而2020年邻硝基氯苯需求量为18.9万吨。

具体从需求结构来看,对硝基氯苯需求份额占硝基氯苯行业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2020年需求量达到34.8万吨,其主要原因是下游对氨基苯酚等需求较大;而2020年邻硝基氯苯需求量为18.9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对硝基氯苯领域,对硝基氯苯的48%用于合成对氨基苯酚,是重要解热阵痛药物,而约14%则用于制备对硝基苯胺,是染料行业关键中间体之一;2,4-二硝基氯化苯对氨基甲醚、对氨基苯乙醚、3,4-二氯硝基苯均为染料、医药等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对硝基氯苯领域,对硝基氯苯的48%用于合成对氨基苯酚,是重要解热阵痛药物,而约14%则用于制备对硝基苯胺,是染料行业关键中间体之一;2,4-二硝基氯化苯对氨基甲醚、对氨基苯乙醚、3,4-二氯硝基苯均为染料、医药等精细化工中间体。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分析对氨基苯酚,全球对乙酰氨基酚的产能约为19万吨,供应商主要有鲁安药业、冀衡药业、丰原药业等;2021年,全球对乙酰氨基酚销量约为14.85万吨,较上年减少14.10%;市场规模约为13.51亿美元,同比增长22.59%。从产能分布来看,国产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0%,制剂厂家供给弹性充足。而受疫情影响,2020年美国出现对乙酰氨基酚、替硝唑等的部分原料药价格上涨10%-50%情况,疫情前两年扑热息痛全球需求较2019年大幅增加近30%。可见,硝基氯苯行业下游需求仍然强劲。

对乙酰氨基酚企业具体产能

企业名称

年产能

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40000

冀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5000

常熟华港药业有限公司

12000

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000

安徽丰原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8000

合计

9700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我国SIS(安全仪表系统)行业:市场潜力十足 中控技术市占率实现三连冠

SIS作为工业生产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等多个行业。2020-2023年国内SIS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63%。SIS市场竞争格局已由本土企业主导,龙头中控技术表现突出,2024年以31.2%的市占率实现国内市场“三连冠”。展望未来,在安全生产政策强制要求、现有工厂技术升

2025年11月25日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多家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我国光稳定剂行业正向绿色高效转型

近年来,国内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叠加塑料、橡胶等下游行业对材料耐候性、安全性的要求同步提升,我国光稳定剂行业不断向高效、绿色等方向转型。

2025年11月25日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我国绿氢行业进入提速关键阶段 区域化布局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近十年来全球绿氢产业快速发展,迎来投资热潮。2023、2024年全球对绿氢的投资分别增长了约33%和25%,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2024年全球氢能新增产能 315 万吨,其中绿氢新增 7 万吨,同比增长约 42%。

2025年11月25日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国产、外资产能结构性分化 出口“量额双增”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核心组成部分,受益于润滑油消费支撑与性能、环保升级需求,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分散剂等三类单剂构成消费主力。当前,国产和外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内产能主要集中于单剂产品,而外资在华产能则更多布局于复合剂领域。尽管润滑油添加剂出口呈现“量额齐升”且已实现净出口,但因

2025年11月24日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DCS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控技术十四连冠稳坐头把交椅

DCS下游多点开花,已覆盖化工、电力、石化、市政及公共设施、造纸、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2024年其市场规模微降但细分领域分化,其中电力、市政及公共设施领域逆势增长。尽管行业经历短期波动,但在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下,其长期发展潜力依然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马太效应持续显现,DCS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CR3从202

2025年11月24日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消费分化、出口繁荣 新国标驱动集中度提升

我国润滑油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市场呈现消费分化特征:2024年行业消费小幅下滑,工业用润滑油逆势增长,交通用需求则有所收缩。近年来,随着国内技术持续进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净进口量与贸易逆差额均呈收窄态势,出口端更实现“量额齐升”。2025年发布的汽油机油、柴油机油两项强制性新国标,将于20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我国甲酸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价格走出先抑后扬态势

前言: 甲酸作为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我国已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国地位,2024年产能占全球超五成,并呈现鲁西化工主导的寡头格局。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出口成为重要发展支撑。2025年1-10月出口显著回暖、均价降幅收窄。价格走势呈现先抑后扬,2024年受供需与成本影响震荡下行,2025年因供应偏紧与出口回暖实现波动上涨

2025年11月21日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 万华化学主导市场 产品价格短期或将阶段性上涨

我国MDI行业已形成完整高效产业链,近年来其产能不断扩张,全球占比也随之提升。目前,我国MDI市场呈现万华化学主导的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其产能占比超过70%。2025 年11-12月,多套核心装置集中检修叠加下游需求支撑,市场或将迎来短期价格上涨。此外,我国已稳居MDI净出口国地位,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态势。不过,20

2025年11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