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安防雷达行业现状分析 毫米波雷达为主要细分产品 龙头企业尚未显现

安防市场规模

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作为医院、学校、机场、港口、铁路交通、仓库等机构场所的重要保障系统,安防产业景气度迅速上升。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由6016亿元增长至10134亿元。

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作为医院、学校、机场、港口、铁路交通、仓库等机构场所的重要保障系统,安防产业景气度迅速上升。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由6016亿元增长至1013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安防雷达需求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安防雷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安防雷达是安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利用雷达原理进行安全监控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探测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目标,进而提供安全保护措施。

与红外监控、视频监控等其他产品相比,安防雷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远距离分辨力强、抗干扰性能优、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智慧城市、物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安防雷达应用领域逐渐扩展至数字城市、应急管理、环境安全、信息安全、平安城市、家居安全等场景,安防雷达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安防雷达需求量由12.15万套增长至80.52万套2022年我国安防雷达需求量超100万套,为100.65万套,较上年同比增长25.00%。

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安防雷达需求量由12.15万套增长至80.52万套2022年我国安防雷达需求量超100万套,为100.65万套,较上年同比增长25.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安防雷达市场规模

安防雷达性能优越,应用场景广泛。随着“物联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成为热点,安防雷达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根据数据,2015-2022年我国安防雷达市场规模由2.67亿元增长至11.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5%。

安防雷达性能优越,应用场景广泛。随着“物联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成为热点,安防雷达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根据数据,2015-2022年我国安防雷达市场规模由2.67亿元增长至11.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安防雷达细分市场

从细分市场来看,根据频段不同,安防雷达可分为微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其中毫米波雷达具有性价比高、硬件性能强、远距离分辨率强、集成程度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领域。毫米波雷达在安防雷达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安防雷达市场主要细分产品。

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安防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约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左右,占安防雷达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75.89%。激光雷达为安防雷达第二大品类,2022年激光雷达及其他雷达市场规模约为2.8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2%左右,占安防雷达总市场规模的比重为24.11%。

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安防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约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左右,占安防雷达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75.89%。激光雷达为安防雷达第二大品类,2022年激光雷达及其他雷达市场规模约为2.8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2%左右,占安防雷达总市场规模的比重为24.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安防雷达行业代表企业

近年来我国安防雷达企业不断涌现,但多为中小型企业,尚未有具备技术、规模、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显现,安防雷达市场集中度较低。未来随着需求增长和行业兼并重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安防雷达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高。

我国安防雷达行业相关企业

时间 简介
北京博泰克 意大利IDS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北京博泰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雷达技术推广、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及设备维修的公司。
森思泰克 是一家专业从事毫米波与徼光雷达传感器智能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于2015年,现已形成石家庄、北京、西安、芜湖、杭州、韩国等多地区多位一体的发展布局。
星网宇达 致力于惯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领军企业。坚持以惯性技术产业化为中心,以导航、测量与控制为基本业务点,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于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多个领域。安防雷达产品有XW/SR202安防监视雷达、XW/SR215 地面监视雷达等
国睿科技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民生重点领域开展生产经营,雷达及系统产品覆盖军工电子、空中交通、公共气象等多个领域,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全谱系预警探测装备,为气象、空管、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及新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行业,提供从气象探测装备到大数据处理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型应用拉动全球NOR Flash行业复苏 产品趋向大容量 市场被寡头垄断并向中国企业倾斜

新型应用拉动全球NOR Flash行业复苏 产品趋向大容量 市场被寡头垄断并向中国企业倾斜

随着智能手机持续取代功能机,其更多使用容量更大、成本更具优势的NAND Flash,导致2006-2016年全球NOR Flash市场规模持续萎缩。2017 年以来,TWS耳机、AMOLED、物联网等新型应用逐渐拉动市场需求,NOR Flash行业复苏。随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工业4.0的快速发展,大容量存储已成

2025年04月11日
多晶硅行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统治地位持续强化 市场需求旺盛但价格承压下行

多晶硅行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统治地位持续强化 市场需求旺盛但价格承压下行

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同时我国在全球多晶硅供应链中的统治地位持续强化,产能和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受市场供需错配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多晶硅价格承压下行,同比下降39.5%。我国多晶硅行业虽维持较高集中度格局,但自2022年起,随着新玩家产能释放,其集中度逐渐下

2025年04月11日
NOR Flash行业分析:全球存量规模扩大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需求潜力不断释放

NOR Flash行业分析:全球存量规模扩大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需求潜力不断释放

长远来看,全球NOR Flash行业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其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成为应用领域发展方向。

2025年04月10日
从美国“对等关税”措施简析我国半导体行业现状——国内自主可控已有一定基础

从美国“对等关税”措施简析我国半导体行业现状——国内自主可控已有一定基础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对欧盟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0%,对日本、韩国分别实施的对等关税为24%、25%。白宫表示,基准关税税率将于4月5日凌晨生效,对等关税

2025年04月09日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厂商话语权逐渐增强 AMOLED占比有望提升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厂商话语权逐渐增强 AMOLED占比有望提升

随着市场对高质量显示效果的需求增加,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迎来增长机遇,行业波动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近年顶峰。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链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包括显示驱动芯片在内的相关供应链资源也逐步向中国倾斜。此前中国大陆显示驱动芯片高度依赖进口,随着显示面板产能扩大,中国厂商在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中的话语权也逐渐增强,国产化

2025年04月08日
半导体陶瓷加热器行业:市场被寡头垄断 中国面临“卡脖子”困境

半导体陶瓷加热器行业:市场被寡头垄断 中国面临“卡脖子”困境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半导体陶瓷加热器市场呈现增长态势。由于陶瓷加热器应用的薄膜沉积设备涉及到高温,氮化铝为陶瓷加热器应用主流。从产品类型来看,8寸是目前氮化铝陶瓷加热器最主要的细分产品。随着技术提高和成本降低,氮化铝陶瓷加热器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的加热元件。全球半导体陶瓷加热器生产商以日本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变压器行业分析:老旧电路改造及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市场带来增量需求

我国变压器行业分析:老旧电路改造及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市场带来增量需求

变压器是电力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在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等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政策发力老旧电路改造,为变压器行业发展带来新增量,并且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及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为变压器行业创造巨大市场机遇。

2025年04月07日
技术演进 全球航空电子市场迸发活力 中国表现突出 逐渐打破海外垄断

技术演进 全球航空电子市场迸发活力 中国表现突出 逐渐打破海外垄断

中国作为航空工业主要市场之一,航空电子系统市场表现突出,其中光电系统占比较大。随着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及C919航电系统国产化率提升,中国正逐渐打破海外垄断,未来全球航空电子竞争格局或发生变化。

2025年04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