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网络安全通常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实际上也可以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1、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迎来了更多新挑战,企业与个人信息安全备受各界重视,并着力部署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国家也陆续发布和实施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保2.0)、《密码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关基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2021年工信部发布了《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3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将达2500亿元。
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聚焦数据安全保护及相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求,提出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按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提出产业发展目标。指导意见分两个层面明确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七项重点任务,明确了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壮大数据安全服务、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技术产品应用四项重点任务。目标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10年网安行业将继续保持年均1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35年前后,网安行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2023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要求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推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我国网络安全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3年5月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 要求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
2023年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 | 《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聚焦数据安全保护及相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求,提出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按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提出产业发展目标。指导意见分两个层面明确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七项重点任务,明确了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壮大数据安全服务、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技术产品应用四项重点任务。 |
2022年12月 | 工信部 | 《工信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 《办法》明确了数据的分类分级制度,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识别认定、数据分级防护等标准规范 |
2022年12月 | 国务院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 明确提出要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强调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 |
2022年5月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 明确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评估适用本办法。提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坚持事前评估和持续监督相结合、风险自评估与安全评估相结合等原则。 |
2021年8月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 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权益,降低个人信息维权成本,加强保护个人敏感信息,为安全上网保护隐私和保障权益上了一把“法律锁” |
2021年7月 | 国务院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2021年7月 | 工信部 | 《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 | 提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达到先进水平。新兴技术与网络安全融合创新明显加快,网络安全产品、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
2021年6月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 数据安全对安全的需求是全流程的,贯穿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等各环节,推动整个密码产业发展。 |
2020年 4月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改委等 |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 |
2019年10月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 规定了核心密码、普通密码使用要求、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加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工作的一系列特殊保障制度和措施。 |
2019年5月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0版本 | 等保2.0的发布,是对除传统信息系统之外的新型网络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的有效补充,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现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目标的基础。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网络安全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且规模持续扩大
受到政策合规和产业升级两大因素的驱动,近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不断走向成熟,规模不断扩大。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形势看,科技战、信息战、网络战正日益加剧,对于国家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国内形势看,双循环、新基建、信创、数字经济及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战略、新政策、新技术将极大地推动网安产业打开新的市场增量空间,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期。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达627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95亿元,同比增长17.9%。2022年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到了736.3亿元左右。目前我国网络安全行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2022年占比为34.7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安全硬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有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安全硬件市场规模为340.3亿元,占比46.2%;其次为安全软件,其市场规模为292.1亿元,占比39.7%;安全服务占比相对较小,其市场规模为103.9亿元,占比为14.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近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网安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延伸:(1)过去行业对网安的理解往往是狭义的网络安全(NetworkSecurity),即基于物理的网络设备、软件和协议的安全;(2)现在行业的普遍共识是网络与信息安全(InformationSecurity),即不仅涵盖网络基础设施,也涵盖数据及信息;(3)但从《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的视角看,网安更应该是涵盖整个网络空间的安全(CyberspaceSecurity)。
3、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头部企业在规模和资源上拥有明显优势
得益于市场发展向好,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网络安全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从3.84万家增长到30.42万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77%。2023年1-6月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0.81万家。到目前我国现存网络安全企业数量达110.16万家。
数据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市场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行业领先企业在客户资源、技术实力和公司管理等多方面都具备明显的优势,未来还将优先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2022年我国网络安全行业CR1为10.4%,较2021年增长了0.9个百分点;行业CR4为30.93%,较2021年增长了2.6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目前国内网络安全市场综合市占率最高的是奇安信,为9.5%,启明星辰位列第二,为7.1%。此外,深信服、天融信、卫士通、绿盟科技分别排在第三至第六位,市占率分别为6.0%、5.5%、4.5%、4.2%。
数据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整理
4、目前人才供不应求的状态 我国各高校正在逐步加强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对于企业而言,当前网络安全业务份额越来越重,但是招到匹配和适合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却并不容易。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深耕研究的定向人才十分缺乏,实战人才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日益增加的网络安全招聘岗位数,愈发精确地面向专业人才。例如目前全球有340万网络安全职位正在招聘但末能找到相应人才。同时美国也有超过70万的网络安全职位空缺,主要集中于那些能专职保护公司、客户和基础设施安全的人才。
对于上述问题,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加快。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国内已有80所高校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32所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2所高校开设保密技术专业,17所高校开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28所高校开设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与此同时同时我国各高校也正在逐步加强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