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处于规范发展阶段 市场需求逐步恢复

一、行业相关定义

中外合作办学指外国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

1995年1月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规定中外双方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保证教育质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二、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回顾中外合作办学在晚清就已出现,140余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数量、规模、性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此,本文将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如下。

1、萌芽发展阶段(晚清—民国时期)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可上溯到清朝末年创立的格致书院。1876年,英国驻沪领事麦华佗(W.H.Medhurst)倡议并与沪上士绅合作创办格致书院,该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制度,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以“西学”为原本,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开中国近代新式高等教育之先河。继格致书院之后,晚清中外合作办学的著名机构还有圣约翰书院、广州格致书院、德文医学堂、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通过三种途径继续发展,一是将原有的书院或学堂发展为高校,如圣约翰书院发展成圣约翰大学、德文医学堂发展为同济大学等;二是建立一批教会高校,如1919年建立的燕京大学、1927年升格的辅仁大学等;三是新建一批中外合作高校,如1915年成立的河南福中矿务学堂、1920年成立的中法大学等。这一时期的中外合作办学,不但数量少、规模小,而且教育主权由外方把持。

2、探索发展阶段(1949—1977年)

新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开始于1949年原苏联援建中国航校。同年10月,原苏联派出了以巴季茨基为首的974名航空专家,全部参与到我国最初6所航校的建设中。从各个角度审视,原苏联援建中国航校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外合作办学。从合作办学主体来看,原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红旗空军学院等与我国6所航校开展合作办学;从合作办学地域来看,在我国境内建立高校;从教学过程来看,苏联专家全程参与我国6所航校的选址、制订教学计划、亲自授课、编写教材、实习指导乃至空战指导等系列活动;从人才培养来看,培养空军及相关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从合作办学效果来看,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空军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并直接投入抗美援朝“实战”,使我国快速跨入世界空军强国之列。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苏合作办学还有1949年筹建的大连海校、1950年筹建的海军联合学校和中国人民大学、1951年复校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原苏联援建中国航校和其他高校属于典型的中外合作办学,其重大启示在于:中外合作办学应立足于“国家所需”,合作项目对我国相关行业、产业起重大推动作用。

3、恢复发展阶段(1978—2000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步入了“复苏”阶段。1979年至1980年,我国政府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先后签订了“加强部分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4个项目,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开展的第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985年,天津财经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合作举办中国MBA培训班,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第一个合作办学项目。1986年,南京大学与约翰·霍普金森大学合作共建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逐渐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法治化建设。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提出“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国际合作办学”。同年6月,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和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积极慎重、以我为主、加强管理、依法办学”的原则。到1994年底,全国共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70余个。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使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有了“临时性”的法律规定。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发布《关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如向学员颁授境外学位,必须按规定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未经核准,合作办学项目不得授予境外学位。”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次对外公布中外合作办学可授予境外学位的项目清单,该“清单”包括复旦大学与挪威管理学院合办“变化管理”硕士专业等10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到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共审批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0个、机构11个。

4、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2001年,我国加入WTO,按照承诺,我国将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教育服务领域,随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进入快速发展期。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行政法规。2004年,教育部出台《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关于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复核工作的通知》,根据这些法规,由教育部牵头对我国各地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整顿和“复核”工作,依法取消了包括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在内的多个非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4年成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整顿年”。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加强规范性管理,教育部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2007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信息化管理时代。

2009年,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试行),首批选择天津、辽宁、江苏、河南4个省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9个、项目84个)开展“试评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被列入未来10年10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同年,教育部下发《省市地方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督职责》,明确地方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由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双重”监管。2011年,首批评估试点工作结束,总体评价平均合格率为65.54%,反映出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存在诸多问题。2012年,教育部正式开展全国所有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工作。2017年,全国726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工作结束,绝大多数达到合格水平。2018年,教育部根据评估结果以及各地实际,果断“叫停”5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29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评估”与“退出机制”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三、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出现下滑,但随着经济环境改善,中外合作办学需求逐步恢复,2022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市场规模为198.72亿元。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出现下滑,但随着经济环境改善,中外合作办学需求逐步恢复,2022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市场规模为198.7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随着社会教育观念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留学需求增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交易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举办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2356个,其中本科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1340个,专科层次机构和项目1016个;合作对象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所境外高校,900多所中方(内地)高校。预计2022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为2351个。

随着社会教育观念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留学需求增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交易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举办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2356个,其中本科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1340个,专科层次机构和项目1016个;合作对象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所境外高校,900多所中方(内地)高校。预计2022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为2351个。

数据来源:教育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本科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来看,2021年,本科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1340个,根据教育部数据,教育部对2022年各地上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了评审,依照专家评议结果,批准共计63本科以上中外合作项目。

从本科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来看,2021年,本科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1340个,根据教育部数据,教育部对2022年各地上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了评审,依照专家评议结果,批准共计63本科以上中外合作项目。

数据来源:教育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由于国内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本科学历的竞争力下降,越来越多人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认识到211/985本科的重要性。而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直接选择海外留学来寻求更高的教育平台,对于那些家庭条件有限且在语言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而言,作为一个211/985院校,正常的高考分数是非常高的,个别专业更是国内极负盛名,那么有一些差几十分的考生如果依然想要进入这所大学,唯一的选择就是中外合作项目,这算是高校和学生之间做出的一个折中选择。根据推算,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读人数2019年达到45.73万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

由于国内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本科学历的竞争力下降,越来越多人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认识到211/985本科的重要性。而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直接选择海外留学来寻求更高的教育平台,对于那些家庭条件有限且在语言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而言,作为一个211/985院校,正常的高考分数是非常高的,个别专业更是国内极负盛名,那么有一些差几十分的考生如果依然想要进入这所大学,唯一的选择就是中外合作项目,这算是高校和学生之间做出的一个折中选择。根据推算,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读人数2019年达到45.73万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助力我国AI教育行业模型及应用落地加速 学大教育、豆神教育等企业入局

政策助力我国AI教育行业模型及应用落地加速 学大教育、豆神教育等企业入局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AI教育行业发展。例如,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明确要求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这些政策有助于推动AI应用进校园、进课堂,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使用AI的能力和习惯,并推动开发普适性教学资源、

2025年03月24日
《双减》政策对我国教育行业影响分析:头部培训机构转型方向潜力仍足

《双减》政策对我国教育行业影响分析:头部培训机构转型方向潜力仍足

《双减》政策发布后,教育部陆续发布一系列配套政策,明确划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同时给出鉴别指南,K9学科类机构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在此影响下,我国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数量骤减,“双减”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转型方向潜力仍足,我国教育机构头部具先发优势。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老年大学行业分析:国家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市场迎来扩张潮

我国老年大学行业分析:国家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市场迎来扩张潮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对其健康、生活和精神需求不断丰富。近年来,政策推进老年教育发展,持续扩大老年大学行业优质资源供给,市场迎来扩张潮,但只能满足8%左右有需求的中老年人,所以仍然较大需求增长空间。虽然目前公办老年大学是老年大学行业主力,但近几年民办老年大学也相继涌现。

2025年03月18日
中国儿童乐园行业市场及供应规模逐年增长 寓教于乐型乐园更受消费者青睐

中国儿童乐园行业市场及供应规模逐年增长 寓教于乐型乐园更受消费者青睐

儿童基数庞大叠加教育观念改变下人们更加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娱乐活动的多样性,我国儿童乐园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刺激供给端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游乐园数量已超10000家,2024年上半年我国儿童乐园约为1.12万家。

2025年03月11日
免费学前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目前行业正面临深刻结构性调整

免费学前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目前行业正面临深刻结构性调整

教育是民生之本,亦是国之大计。2025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2025年03月08日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招录市场稳定 其中公务员考试培训占比大 教师考试培训增速快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招录市场稳定 其中公务员考试培训占比大 教师考试培训增速快

近年来,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发展愈发受到国家关注。随着相关政策出台,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以学历职业教育为主,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非学历职业培训市场增长速度将显著快于学历职业教育。职业考试培训中招录考试培训市场将维持稳定增长。招录考试培训中公务员考试培训占比较大,教师考试培训增长速度快。

2025年03月05日
我国AI自习室行业分析:好未来、松鼠AI等品牌涌入 市场空间达百亿

我国AI自习室行业分析:好未来、松鼠AI等品牌涌入 市场空间达百亿

AI自习室作为“双减”政策落地后的产物,近几年,好未来、作业帮、赶考小状元、松鼠AI、读书郎、科大讯飞、新华书店等品牌相继涌入,加盟圈地。在202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等地,每天都有新店开张,一座城市一个月就会新增二三十家AI自习室,截至2024年7月国内有5万家AI自习室。而随着市场扩容,我国AI自习室

2025年02月26日
享文创、谷子经济发展红利 文具行业有望进一步增长 当前市场较分散 得力营收领先

享文创、谷子经济发展红利 文具行业有望进一步增长 当前市场较分散 得力营收领先

文具是指人类教育、学习、办公、家居生活等文化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经过多年发展,全球文具行业已迈入稳定增长期,呈现出“小品类、大市场”的发展特点。2023年,全球文具市场规模约为151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131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5.00%。

2025年02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