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基本概述
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指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生产的专用技术装备,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
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用来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等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该类产品具有保温隔热、防火阻燃、轻质高强、绿色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承重量或围护填充结构。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发展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符合建筑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受到世界各国建筑业的重视,成为许多国家大力推广和发展的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贯彻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开始发展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展成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中极为重要的细分领域。近年随着国产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进加工工艺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包括规划设计、产品研发、装备制造、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的完整体系,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改革的重要力量,为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将进入装备更新换代周期,产品迭代需求稳定,预计工段模块的升级改造为装备制造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市场发展形势良好,市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市场规模从23.9亿元增长到了108.2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2017-2021年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工艺成套装备市场规模从4.81亿元增长到了33.2亿元,蒸压加气混凝土升级改造装备及配套装备市场规模从19.09亿元增长到了75.1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行业的飞速发展,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与国外基本同步的全新型技术装备已成为行业生产企业的主力。到目前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已经实现了由简单机械化到自动化,并向深度自动化与全面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完成了从跟随到追赶并缩小差距的过程,形成适合国情的自主技术,装备技术升级换代快,对于分步式空翻切割机、地翻切割机、空地翻结合切割机均有研究和不同的发展,装备适应性强。
同时随着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将向中高端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企业集中,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为未来发展趋势,自动化装备需求成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0年,自动化装备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总销售量中三年平均占比最高,为40%左右,说明目前市场对加气混凝土装备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同时,自动化装备的销售额贡献三年均达到6成以上,表明了自动化装备对销售额的贡献率最高。
同时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建筑业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力度继续加大,极大推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应用,工段模块的升级改造需求增长为行业内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空间,装备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升级和提高,预计行业内每年可形成全部装备销售额约150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及增速较为可观。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与国外顶尖制造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艺技术研发能力、智能控制系统配套性、设备及零部件加工精度、整机装配精度等方面。上述行业痛点将使得企业智能制造装备购置、人力资源培训、设备更新换代等成本较高。因此以上行业痛点也将成为制约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推动深度自动化和全面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因素。
三、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情况
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和下游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行业发展水平的联动性较强。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行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产品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市场的发展,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已成为许多地区节能建筑的主导墙体材料,特别是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相较于陶粒板、硅酸钙板等传统板材和黏土烧结板材,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以其优越的性能和广泛适用性,应用量在装配式建筑中位列各种板材之首。目前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发展已经由单纯的数量增长方式,改变为结构调整、装备升级和规模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方式,而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了下游企业对装备的采购需求。
从市场来看,装配式建筑是整个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未来将给带来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了解,装配式建筑自2016年以来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市场空间快速扩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力争10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占比达到30%。国办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各省市也相继颁布相关法规、制定相关政策,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2017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珠三角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25年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2021年7月,根据江苏省住建厅出台的《江苏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明确了以“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为主的建造方式变革路径,“十三五”末,全省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达98%,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30.8%,到2025年年底前,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其他多省市也针对装配式建筑颁布具体的实施意见、规划和行动方案,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强力政策保障。
作为建筑工业化市场的发展重心,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机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
从我国各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2020年,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为54.6%,较2019年的47.1%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比例的总和为45.4%。其中,上海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为91.7%,北京市40.2%,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和海南省均超过30%。
从结构形式看,装配式建筑依然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2020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4.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9.3%,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8.3%,主要应用于住宅、办公楼、教学楼、医院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1.9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46%,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30.2%,主要用于大跨度厂房、体育馆、超高层办公楼等。
综上国家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持续推进,将为行业新增需求提供可靠保证。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20.5%,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026年装配式比例达到30%”的目标,增量空间巨大,无论是从政策导向还是市场导向来看,装配式建筑都将成为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为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四、行业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前期由于总体研发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国产中高端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总体自给率不足。但自“十三五”以来,伴随着产业政策的扶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技术研发投入的加大,我国在中高端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的研发上已经有所突破,部分产品已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具有中高端装备市场集中度高、相对低端装备市场集中度低、多层次竞争等特点。根据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引进生产线占比仅为0.85%,国产装备占比为99.15%。可见目前国产装备已经稳稳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天元智能、科达制造、东岳机械等行业骨干企业在我国中高端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市场份额占比较大。
截至2020年底我国不同技术水平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使用情况分析如下:
项目 | 引进装备 | 自动化装备 | 机械化装备 | 简单机械化装备 |
生产线占比(%) | 0.85 | 19.98 | 53.35 | 25.82 |
生产能力占比(%) | 2.21 | 53.93 | 33.6 | 10.26 |
实际产量占比(%) | 2.68 | 54.58 | 32.55 | 10.19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随着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良好发展环境,中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并以其较高的性价比,正在逐步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从长远看,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的市场仍将快速发展,并向深度自动化与全面智能化方向迈进。
但同时从上述数据表格也可看出,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尚未实现真正的全面智能化,现有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仍以机械化装备为主,自动化装备仅占生产线总数的19.98%,但自动化装备的生产能力与实际产量占比超过市场的一半,充分体现了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联动关系,即装备的技术水平越高,产能越大、产量越高。未来,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将成为趋势,各项智能化技术逐步成熟,装备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将向中高端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企业集中。
我国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政策壁垒较低,市场化程度高,蒸压加气混凝土装备制造业虽然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仍只是装备制造业和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业的细分行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大,企业市场拓展遭遇关税壁垒或地方保护主义的可能性较低。此外行业内的企业以民营为主,风险意识较强,体制机制灵活,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实力、服务品质、产品价格等方面竞争充分,市场优胜劣汰效应显著。(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