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应性皮炎概述
特应性皮炎(AD)是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瘙痒疾病之一,其具有多种临床表现,范围包括单纯糠疹(干性色素减退斑)或手部湿疹等轻微症状到红皮病型湿疹的严重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可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终身的社会、学业和职业负担。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特应性皮炎(AD)药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研究认为,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Th2型炎症是AD的基本特征,IL⁃4和IL⁃13是介导AD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主要由Th2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等产生。在AD 的慢性期,皮损中还可见Th1、Th17和Th22的混合炎症浸润。
2、特应性皮炎(AD)患病群体庞大,已经超过六千万人
我国特应性皮炎(AD)患病群体庞大,目前已经超过六千万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中国AD患者人数已达到6570万人,其中轻症患者约4750万人,中重症患者约1820万人;预计我国特应性皮炎(AD)人数将以2.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2024年患病人数将达到7370万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特应性皮炎传统治疗手段多样,IL-4R、JAK、PED4等创新药疗效卓越
在治疗方面,我国传统的特应性皮炎治疗手段多样,主要有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根据《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外用药物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topical corticosteroids,TCS,是AD的一线疗法)、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TCI)等,系统治疗包括口服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松龙等)等。
中国特应性皮炎传统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
治疗操作 |
详情 |
基础治疗 |
洗浴 |
温度32-37°C,时间5-10分钟,pH6左右,可加入次氯酸钠 |
外用保湿润肤剂 |
足量多次,沐浴后使用 |
|
改善环境 |
避免各种机械、化学物质刺激,宜居温度18-22°C,避免过度干燥 |
|
食物干预 |
避食过敏食物 |
|
避免接触过敏 |
避开接触致敏物 |
|
外用药物治疗 |
TCS治疗 |
超强效:0.1%氟轻松乳膏、0.05%氯倍他索乳膏 |
强效: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 |
||
中效: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 |
||
弱效:氢化可的松乳膏、0.05%地奈德乳膏/软膏 |
||
外用TCI治疗 |
1%吡美莫司乳膏用于轻中度AD,0.03%(儿童用)与0.1%(成人用)他克莫司软膏用于中重度AD |
|
其他外用药 |
氧化锌油(糊)剂、黑豆馏油软膏、PDE⁃4抑制剂软膏;生理氯化钠溶液及其他湿敷药物处理渗出 |
|
系统治疗 |
口服抗组胺药物 |
推荐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治疗,第一代抗组胺药对睡眠质量及学习认知能力有影响 |
免疫抑制剂 |
环孢素起始剂量3-5mg·kg-1·d-1,控制病情后渐减量至最小剂量维持0.5-1mg·kg-1·d-1 |
|
甲氨蝶呤每周10-15mg |
||
硫唑嘌呤每日50-100mg |
||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
推荐剂量0.5mg·kg-1·d-1(以甲泼尼松龙计),病情好转后及时减量停药 |
|
其他 |
硫代硫酸钠、复方甘草酸苷针剂 |
|
紫外线疗法 |
/ |
NB⁃UVB和中大剂量UVA1 |
瘙痒的治疗 |
/ |
润肤剂、抗组胺药、外用抗炎药物、系统性抗炎药、生物制剂、光疗等顽固者可使用米氮平、普瑞巴林、帕罗西汀、纳曲酮等系统止痒药 |
抗微生物治疗 |
抗细菌治疗 |
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TCS、TCI及0.005%漂白粉浴 |
明显感染征象时:短期系统或外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
||
抗病毒治疗 |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
|
抗真菌治疗 |
外用或系统使用唑类抗真菌药 |
|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
/ |
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在创新疗法方面,针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创新治疗药物主要有IL-4R单抗、JAK抑制剂、PDE-4抑制剂等,如IL-4R单抗度普利尤单抗、JAK抑制剂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及PED4抑制剂克立硼罗等,治疗效果显著。
特应性皮炎的创新治疗药物简介
药物 |
作用机制 |
IL-4R单抗 |
白细胞介素4(IL-4)是一种复合多功效的四α螺旋束I型细胞因子,其受体复合物相对复杂,当IL-4与IL-4Rα结合后,IL-4Rα分别与γc或IL-13Rα1异二聚化,形成I型或II型IL-4受体复合物。IL-4Rα是IL-4与IL-13的共同受体,区别在于IL-4以高亲和力结合IL-4Rα,而IL-13则以较低亲和力结合IL-13Rα1,进而与IL-4Rα异二聚化形成高亲和力复合物。IL-4 和IL-13 介导的炎症是哮喘、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结节性痒疹发病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症涉及可表达IL-4Rα的多种细胞类型(如: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和炎性介质(如:组胺、类花生酸、白三烯、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利用IL-4R单抗阻断IL-4Rα,可抑制IL-4和IL-13细胞因子诱导的炎性反应,包括: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一氧化氮和IgE的释放 |
JAK抑制剂 |
在炎症发生时,JAK被过度激活,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二聚体,使得胞质内JAK发生聚集,临近的JAK互相磷酸化而被激活,反过来促进疾病进展。JAK抑制剂通过抑制JAK通路,降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及细胞的激活,从而降低多种慢性炎症反应。同时参与抑制Th2型细胞因子产生,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 |
PDE4抑制剂 |
是磷酸二酯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能够选择性的水解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主要分布于各种炎性细胞内,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等。PDE4抑制剂使PDE水平下降,cAMP升高,激活蛋白激酶A,抑制NFκB和NF-AT通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可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其具有明显抗炎、抗过敏、抗血小板活化作用,用于治疗哮喘、慢阻肺、抑郁症、银屑病等多种疾病,被认为是作用于细胞内靶点的新抗炎药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空间广阔
对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进行测算,2019年中国AD患者人数达6570万人,其中轻症患者约4750万人,中重症患者约1820万人,城市人口占比63.89%,IL-4R单抗度普利尤单抗在海外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渗透率达8%,假设2030年城市人口患者中IL-4R单抗、JAK抑制剂等创新药渗透率达8%,中性假设可达10%,乐观假设可达12%,参考度普利尤单抗药品说明书以及治疗费用,预计患者全年治疗费用4.4万元,但考虑多款制剂在国内获批上市且可能降价,所以预计2030年治疗费用有望下降至2.5万元/年,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将达233亿元。
2030年我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中国市场规模测算
类别 |
市场规模测算 |
||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万人) |
1820.00 |
||
城市人口占比 |
64% |
||
/ |
保守 |
中性 |
乐观 |
2030年IL-4R单抗、JAK抑制剂等创新药渗透率 |
8.0% |
10.0% |
12.0% |
IL-4R单抗、JAK抑制剂等创新药覆盖患者(万人) |
93.2 |
116.5 |
139.8 |
2030年人均年用药费用(万元) |
2.5 |
2.5 |
2.5 |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市场规模(亿元) |
233.0 |
291.2 |
349.4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