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3年会成为基因编辑疗法元年?

一、行业基本概述

基因编辑又称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或基因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进行修饰的过程。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技术,用于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其基于多种工具,使科学家能够针对特定的基因序列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变。

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分为基因敲除、基因插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四种技术。其中基因敲除技术是最常用的,其原理是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切割工具,将某个基因的特定序列剪切掉,使其失去功能,从而达到改变物种特征的目的。基因插入技术则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到特定位置,使其成为物种的一部分,从而改变物种的特征。基因突变技术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引入一定的突变,使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物种的特征。基因重组技术则是通过对基因的重组,改变基因的结构,从而达到改变物种特征的目的。

基因编辑的技术路线有ZFN、TALEN、CRISPR/Cas9等。其中CRISPR/Cas9凭借技术效率高,技术难度低,脱靶效应低等优势,成为当前基因编辑的主流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路线对比

ZFN TALEN CRISPR/Cas9
识别模式 蛋白质-DNA 蛋白质-DNA RNA-DNA
识别长度 (3-6)X3x2bp (12-20)x2bp 20bp
识别序列特点 以3bp为单位 5’前一位为丁 3’序列为NGG
识别精度 一般 一般
剪切效率 一般 高,为TALEN的100倍
构建易难 难度大 较容易 容易
细胞毒性 较小
技术难度 困难 较容易 非常容易
脱靶效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1、全球基因编辑疗法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3年可能成为基因编辑疗法元年

基因编辑技术是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影响,未来将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了解,基因是决定生物表征的重要因素。一般将基因宽泛理解为存储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的存在使生物能够保留优势表征,是高级生物出现的基础。但是基因的遗传也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来自于生物活动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带来了进化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疾病风险。对于大部分有性繁殖生物来说,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因此后代可能因为基因的纯合或杂合导致父辈中未曾出现过的疾病。 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和传染性疾病等。例如,科学家可以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修复患者基因中的错误,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基因编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初期。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尤其是2012年,随着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横空出世,生物基因编辑得以实现更加高效和精准。

近年来随着CRISPR技术的商业化和临床应用,基因编辑已经渗透到了基因治疗和农业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据了解,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治疗基因疾病的可能性,还可以改良农作物、增强动植物抗病性能力等。例如在医疗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干预病原基因,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开发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癌症免疫疗法、修补遗传性疾病等。在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也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耐旱性等,有望解决全球粮食供应问题。在环保领域,基因编辑技术也可以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来解决环保问题。

随着基因编辑工具的不断进步,全球基因编辑疗法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TALEN、ZFN以及几乎革新了整个基因编辑领域的 CRISPR-Cas 系统使基因编辑疗法变得触手可及。2020 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Jennifer Doudna 教授和普朗克研究所的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因在 CRISPR 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与此同时,J.Doudna 教授作为共同创始人成立的 Intellia Therapeutics,E.Charpentier作为共同创始人成立的 CRISPR Therapeutics 已成长为基因编辑治疗领域的领军者,两家公司均已有管线进入临床阶段,有望在不久的未来,为困扰人类已久的基因疾病治疗带来曙光。

2023年10月31日,基因编辑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与FDA顾问小组就其与Vertex Pharmaceuticals(VRTX.US)共同开发的基因编辑疗法举行了会议,并且获得FDA小组积极回应。这种名为 exa-cel 的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疗法,为全世界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目前正在接受FDA对严重镰状细胞病(SCD)的审查。如果获得批准,这将是全球第一个获得美国监管机构批准的基因编辑疗法,这也意味着2023年很有可能会成为基因编辑疗法的元年。

Exa-cel疗法是福泰制药与CRISPR共同研发的一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用于治疗严重镰状细胞病(SCD)和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而这一治疗法原理是其可以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剪断骨髓干细胞中的一段DNA。这会释放被阻断的基因,以产生一种通常仅由胎儿产生的血红蛋白(HbF),而HbF指导正常血红蛋白的产生,从而治疗SCD和TDT疾病。更重要的是,这种疗法仅需要输注一次即可起效,便能够解决严重镰状细胞病患者需要终身输血的问题。在临床试验中,这一点也得到了证实。在17例接受exa-cel治疗并可评估疗效的严重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患者中,94.1%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100%的患者达到次要终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exa-cel的疗效看起来没问题,但是FDA却对这一疗法的安全性问题有所疑虑,尤其是在“脱靶”效应上。要知道,自2012年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诞生以来,脱靶就成为其发展制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回到现实来说,exa-cel的获批上市只是个开始,后续的商业化会是更大的考验。根据非营利组织临床和经济评论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如果该疗法获得批准,预计价格将极其昂贵,每位患者的费用可能高达200万美元。而高昂的治疗费用,很可能将患者阻挡在外。这一点,蓝鸟生物上市基因疗法因未能与当地政府达成报销而从欧洲撤市,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从从这个角度来看,基因编辑疗法的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2、中国基因编辑领域发展引人注目

自200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投资基因编辑研究,并在2010年代取得了CRISPR技术方面的重要突破。201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胚胎上使用CRISPR技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2018年,贺建奎科学家的人类双胞胎基因编辑实验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近年来我国基因编辑行业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多,其中邦耀生物、百奥赛图、博雅辑因、诺唯赞、姚康生物是专利申请量靠前的企业。邦耀生物专利申请量最多,截至 2023 年 9 月,达到了 144 项,其次为百奥赛图,专利申请数量为 134 项。

近年来我国基因编辑行业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多,其中邦耀生物、百奥赛图、博雅辑因、诺唯赞、姚康生物是专利申请量靠前的企业。邦耀生物专利申请量最多,截至 2023 年 9 月,达到了 144 项,其次为百奥赛图,专利申请数量为 134 项。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痛点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专利较少、产业链不够完整、商业转化能力较弱,以及监管措施和伦理规范不够全面三大方面。

当前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痛点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专利较少、产业链不够完整、商业转化能力较弱,以及监管措施和伦理规范不够全面三大方面。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基因编辑技术面临许多争议和挑战,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基因编辑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国际社会对其立场和政策也逐渐形成。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和美国,已经开始开展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积极推动全球基因编辑技术的共同研究和政策制定。

但是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也面临许多争议和挑战。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基因编辑技术是具有前途和潜力的技术,在医疗、农业及环保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对基因编辑技术表示认可和支持。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和组织也对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和道德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担忧。就风险而言,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和不可预见的后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专家和学者指出,目前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了解还不够广泛和深入,有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风险和后果。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因此,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和限制也成为了必要的议题。

就道德问题而言,关注的主要是基因编辑技术是否符合伦理学和道德标准。一些人认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人类基因不符合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另外,也有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不平等分配和利用问题提出了担忧。

综上所述,基因编辑技术是一个既有前景和希望,又有挑战和风险的领域。国际社会需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范,以确保基因编辑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安全发展。在中国,加快基因编辑的立法进程并制定科学全面的监管机制将是确保该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在上述背景下,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和国际组织也正在努力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监管框架。例如中国积极探讨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并努力制定相关法规。2021年3月,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明确了所有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活动均应当接受伦理审查。除医疗卫生机构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也纳入伦理审查范围。这一政策强调了人类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责任和法规遵从,为中国的基因编辑行业提供了更明确的道德和法律指导。

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政策和监管

国家/地区 政策 相关情况
中国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该办法明确了所有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活动均应当接受伦理审查。除医疗卫生机构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也纳入伦理审查范围。这一政策强调了人类基因编辑研究的伦理责任和法规遵从,为中国的基因编辑行业提供了更明确的道德和法律指导。
世卫组织 《人类基因组编辑治理框架》 旨在确保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安全、有效、符合伦理。该框架为人类基因组编辑的注册、国际研究、医疗旅行等九种不同情况提出建议,并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框架。这一国际性的指导框架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标准化,促进基因编辑技术的健康发展。
美国 《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人类基因治疗产品的指导文件草案》 该草案详细列出了研究型新药(IND)申请时应提供的信息,包括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等,以评估基因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此外,FDA还建议对基因编辑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长达15年的长期跟踪随访。这一指导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美国在基因编辑领域的监管要求和标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竞争情况

目前我国基因编辑行业还处于萌芽期,企业所在细分赛道、业务模式有较大的差距,同质化程度较低,同时,相关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从营业收入来看,我国基因编辑行业竞争梯队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是为诺唯赞等,这类企业营业收入为 5 亿元以上;第二梯队是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这类企业营业收入入在 1 亿元至 5 亿元之间;第三梯队是以吉玛基因为代表的企业,营业收入在 1 亿元以下。

目前我国基因编辑行业还处于萌芽期,企业所在细分赛道、业务模式有较大的差距,同质化程度较低,同时,相关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从营业收入来看,我国基因编辑行业竞争梯队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是为诺唯赞、百奥赛图等,这类企业营业收入为 5 亿元以上;第二梯队是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这类企业营业收入入在 1 亿元至 5 亿元之间;第三梯队是以吉玛基因为代表的企业,营业收入在 1 亿元以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中成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自2018年起,在医保控费、DRG/DIP付费改革、重点监控合理用药、“限输令”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中成药行业进入调整期,产量逐渐下滑。同时在202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纷纷下滑。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聚焦中成药产品质量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成果,我国18至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感染率分别约为10.5%、5.4%、2.5%、4.5%和41.5%。另外,我国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达58.6%和61.1%。

2025年04月01日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我国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2023年国内大约有2.5亿人饱受过敏性鼻炎的摧残,其中重症患者有8千万到1亿人。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多款产品市场销售表现出色,如氯雷他定近5年在全国零售市场上的氯雷他定销售总额已突破76亿元,这也吸引多家企业也纷纷入场,其中国内首次批准一款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上市,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庞大的糖尿病和肥胖人群对于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和减肥药物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为国内GLP-1药物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上升至60.5亿元,同比增长95.79%,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未来随着GLP-1药物陆续获批,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2025年03月27日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我国医疗资源缺口大,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渗透速度加快,目前已覆盖全链条。AI医学影像获新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广阔,投融资市场火热。AI医学影像的落地应用需多方参与,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5298.5亿元,与2023年一致,无变化;营业成本为14729.6亿元,比2023年增长2.0%;利润为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不过,虽然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后,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中药贴膏是膏药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超百亿。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年轻化以及消费升级驱动,我国中药贴膏剂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有数据显示,2023年在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贴膏剂销售额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