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电行业:短期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主体 容量电价机制“靴子”落地助力转型

煤电一般是指以煤为动力来源的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全国电力来源的70%左右。

一、煤炭产量保持增长,且短期内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根据《2021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至2020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储量最大的前10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德国、印度尼西亚、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上述10个国家煤炭探明储量合计约974,727.0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的90.75%。其中我国煤炭探明储量143,197.00百万吨,占全球比重13.33%,位居第四。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实现了从人工和半机械化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了煤炭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水平,目前行业正处于稳定发展周期,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煤炭产量完成 45.6 亿吨,比上年增长 10.5%。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实现了从人工和半机械化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了煤炭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水平,目前行业正处于稳定发展周期,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煤炭产量完成 45.6 亿吨,比上年增长 10.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但受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增长带动,世界煤炭需求总量仍然增加,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和煤炭消费国,仍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且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考虑,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4.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占比最大。

虽然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但受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增长带动,世界煤炭需求总量仍然增加,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和煤炭消费国,仍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且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考虑,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4.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占比最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二、煤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而为应对我国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建设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电力运营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呈稳定增长态势,电力供应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截至2022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6亿千瓦;发电量高达88487亿千瓦时,同比上涨3.7%,全球占比扩张至30.34%,继续是全球电力第一生产大国。

而为应对我国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建设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电力运营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呈稳定增长态势,电力供应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截至2022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6亿千瓦;发电量高达88487亿千瓦时,同比上涨3.7%,全球占比扩张至30.34%,继续是全球电力第一生产大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风电和光伏正处于高增长阶段,但其绝对增量有限,虽然火电发电量占比逐步下降,但其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同比上升。基于确保能源安全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考究,煤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其增长将带动动力煤消费需求的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燃煤发电装机约1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的43.8%;煤电发电量为5.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58.4%,降低1.7个百分点。可见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燃煤发电装机约1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的43.8%;煤电发电量为5.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58.4%,降低1.7个百分点。可见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煤电转型正当时,定价机制调整的“靴子”落地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519号)(以下简称《通知》),旨在通过实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进一步降低煤电机组能耗,提升灵活调节能力和清洁高效水平。为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重要贡献,预计“十四五”期间煤电改造容量合计600GW。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随着“双碳”能源转型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支撑性电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不足与低谷时段消纳问题同时存在,提升了对电力可靠性的需求,迫切需要煤电更好发挥基础性支撑调节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煤电功能定位的转变,其价格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即我国现行的单一电量电价机制无法充分体现煤电的系统支撑调节价值。

近年随着“双碳”能源转型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支撑性电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不足与低谷时段消纳问题同时存在,提升了对电力可靠性的需求,迫切需要煤电更好发挥基础性支撑调节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煤电功能定位的转变,其价格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即我国现行的单一电量电价机制无法充分体现煤电的系统支撑调节价值。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述背景下,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容量电价水平、容量电费分摊机制与容量电费考核机制,并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通知》提出,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2024-2025年,多数地方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为30%左右即每年每千瓦100元,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2026年起,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即每年每千瓦165元。

在上述背景下,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容量电价水平、容量电费分摊机制与容量电费考核机制,并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通知》提出,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2024-2025年,多数地方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为30%左右即每年每千瓦100元,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2026年起,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即每年每千瓦165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相关人士分析,此次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建立,对于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持续完善适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层次价格体系,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根据相关人士分析,此次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建立,对于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持续完善适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层次价格体系,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另外此次建立容量电价机制采取了明确预期、逐步提高的方式,既释放清晰明确的信号,稳定煤电行业预期、为企业吃下“定心丸”,又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确保机制平稳实施。据了解,目前我国对煤电实行单一制电量电价,即煤电只有发电才能回收成本。而新推出的两部制电价包括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其中容量电价是为回收煤电机组固定成本而专门制定的电价,也就是说容量电价相当于“底薪”,即便煤电不工作也能获取稳定收入;电量电价则是“奖金提成”,根据发电量多少获取相应报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