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续血糖监测(CGM)概述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的“五架马车”是公认的糖尿病管理治疗方案。其中,血糖监测不仅是发现潜在糖尿病患者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控治疗策略、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手段。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腺基本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每日需要进行至少4次血糖监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每周2~4次的自我监测或根据治疗方案动态调整;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须每日进行4-7次监测,并根据血糖的动态变化酌情调整用药。
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管理方法
患者类型 |
自我血糖监测 |
药物治疗方案 |
饮食、运动 |
|
1型 |
强化治疗 |
每日至少4次(餐前) |
•优先推荐使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 |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运动形式: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
血糖不稳定 |
每日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 |
|||
2型 |
病情严重 |
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根据具体情况 |
•口服药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双胍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睡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每隔3天调整1次,无效者停用口服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使用口服降糖药 |
|
生活方式干预 |
按需监测 |
|||
胰岛素治疗 |
•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 |
|||
口服降糖药 |
•可每周空腹或餐后监测2~4次血糖 •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次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连续血糖监测(CGM)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血糖监测手段主要分为四种:以“点”监测为代表的SMBG,以“面”监测为代表的HbA1c和GA,以及以“线”为代表的CGM,其中传统的监测手段SMBG、HbA1c和GA均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GM通过连续的血糖监测可以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血糖的检测更为全面,同时可以提升患者依从性。
血糖监测方式对比
血糖监测方式 |
优势 |
劣势 |
SMBG(毛细血) |
1.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2.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3.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针刺采血可能引起患者不适感;2.操作不规范可能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3.监测频率不足时,对平均血糖、血糖波动或低血糖发生率的判断应谨慎;4.过于频繁的监测可能导致一些患者的焦虑情绪。 |
HbA1c(糖化血红蛋白) |
1.反映既往2~3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2.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3.留取样本亦更为方便,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4.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 |
检测结果对调整治疗后的评估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
GA(糖化血清白蛋白) |
1.反映既往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2.血清白蛋白的葡萄糖结合位点多,GA形成速度更快,效率更高;3.同时,血清白蛋白更新速度快(半衰期短),是较HbA1c更灵敏的血糖控制指标;4.在某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特别是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等影响到红细胞寿命的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值会低估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而此时GA测定不受影响,提示在这部分患者中,GA较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的情况。 |
1.尽管GA是评价患者短期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但合并某些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时,GA的检测结果并不可靠。2.GA不能精确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
CGM(连续血糖监测) |
能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例如:(1)可以发现与下列因素有关的血糖变化,如食物种类、运动类型、药物品种、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2)了解传统血糖监测方法难以发现的餐后高血糖、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Somogyi现象等;(3)帮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4)提高治疗依从性;(5)提供一种用于糖尿病教育的可视化手段。而在评估血糖波动及发现低血糖方面CGM具有独特的优势。 |
费用较为昂贵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连续血糖监测(CGM)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1、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分类
人体需要葡萄糖来制造ATP,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会损害细胞,所以调节并维持葡萄糖在正常水平对于人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糖尿病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人群占总体糖尿病患者的10%左右;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妊娠糖尿病主要是激素失调、营养不良等导致怀孕期间血糖升高,在孕妇中发病率约为1-14%;特殊类型糖尿病主要由遗传异常、内分泌病变、外分泌胰腺病变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引起。
糖尿病主要类型及临床症状
类型 |
发病机制 |
发病年龄 |
占糖尿病患者比重 |
I型 |
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细胞介导的胰腺β细胞破坏为特征,导致胰岛素缺乏并最终导致高血糖。 |
突然发病,大多是在儿童或青少年 |
~10% |
II型 |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触发β细胞功能亢进,以实现胰岛素分泌的代偿性增加,以维持正常血糖。然而,逐渐增加的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充分补偿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此外,β细胞功能开始下降,最终导致胰岛素缺乏。 |
渐进式,大多数在成人时期 |
~90% |
妊娠 |
在怀孕早期,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通常都低于正常水平,但在怀孕的第三个月,血糖水平会升高,如果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水平,通常在分娩或终止妊娠后不久就会消退 |
孕中期或晚期,受感染的孕妇孩子长大有风险患有II型 |
孕妇中占比1-14% |
其他 |
由β细胞功能的单基因缺陷引起的糖尿病,以及由于胰岛素作用的遗传异常、内分泌病变、外分泌胰腺病变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引起的糖尿病 |
/ |
占比较小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拥有1.4亿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已成为全球人数第一大国
根据IDF数据,2021年全球成人(20~79岁)糖尿病患者达5.37亿人,每10名成年人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并且患者人数将持续增加,预计2045年将达7.83亿人。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是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2021年达到1.41亿人,占全球病患人数的26%,印度/巴基斯坦/美国为第二至第四名。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饮食方式的改变和城镇化进程,预计国内糖尿病患者人数将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全球各国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及占比情况
排名 |
国家或地区 |
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百万人) |
占比 |
1 |
中国 |
140.9 |
26% |
2 |
印度 |
74.2 |
14% |
3 |
巴基斯坦 |
33.0 |
6.1% |
4 |
美国 |
32.2 |
6.0% |
5 |
印度尼西亚 |
19.5 |
3.6% |
6 |
巴西 |
15.7 |
2.9% |
7 |
墨西哥 |
14.1 |
2.6% |
8 |
孟加拉国 |
13.1 |
2.4% |
9 |
日本 |
11.0 |
2.0% |
10 |
埃及 |
10.9 |
2.0%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连续血糖监测(CGM)行业现状分析
1、全球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快速增长,欧美市场率先爆发
随着患者人数持续增加、CGM系统应用优势和消费者认可度的提升,全球连续血糖监测(CGM)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由2015年的1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57亿美元,对应年复合增速为28.2%,2030年将达到365亿美元。从区域来看,欧美市场发展迅速,2020年美国、欧美五国市场规模分别为27亿美元、12亿美元,而我国由于CGM技术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较小,但未来增速喜人,2020年市场规模为1亿美元,2030年有望增长至26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不同地区、不同糖尿病类型的患者中,连续血糖监测(CGM)渗透率差异明显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糖尿病类型的患者中,连续血糖监测(CGM)渗透率差异明显,如连续血糖监测(CGM)在美国、欧洲、中国的一型糖尿病患者中渗透率分别为26%、18%和7%,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渗透率分别为9%、7%和1%。长期来看,随着连续血糖监测(CGM)产品技术升级、使用成本逐渐下降,其使用率将持续提高及消费者认可度提升。
整体来看,我国连续血糖监测(CGM)与美欧相比,渗透率相对偏低,市场增长潜力大,预计2030年连续血糖监测(CGM)在美国、欧洲、中国的一型糖尿病患者中渗透率预计将分别达到64%、61%和38%,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渗透率将达到51%、49%和1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