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政府简介
数字政府是指以现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充分契合政府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政府建设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多元化协同、多维度互动、多空间泛在的新时代高效行政服务模式。
二、数字政府相关政策
数字政府建设核心目的是以人为本,实施路径是共创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体系,使决策走向科学化,使社会治理实现精准化。近年来,数字政府发展备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数字政府相关政策
时间 | 政策 | 发布部门 | 主要内容 |
2019.12 |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加快实现民生保障和企业登记等事项“一地受理、一次办理” |
2020.05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
2021.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
2021.10 |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 中共中央 | 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完善市场要素交易标准,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
2021.11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开展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促进智慧广电深度参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建设,广泛参与雪亮工程、平安乡村、党员教育、民生服务、应急服务、信息公开、远程医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由受众向用户、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由消费性服务向生产性消费、由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助力乡村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022.03 |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 国务院 |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
2022.12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 - 2035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数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展了十九大的理论成果,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方面增加了“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数字政府恰好回应了我国体制性改革的要求,并顺应了数字时代对政府转型的技术倒逼,建设速度加快。数据显示,2020-2021年我国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数量由6400个增长至9860个。2022年我国数字政府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数量超10000个,较上年同比增长9.5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数字政府市场规模及占比情况
随着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化,政务数据资源的不断积累,政府部门亟需高效利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为政务服务和业务创新提供支持。而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极大地影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统筹集约进行信息化与数据资源建设的需求不断加强。当前国内数字政府建设已初具成效,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数字政府市场规模达422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4%;其中计算机硬件及系统集成服务规模较大,均占比30%以上,软件占比20%左右,网络设备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仅占比10%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数字政府发展建议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数字政府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场景建设亮点层出不穷,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但受多跨场景顶层设计不足、底座与应用步调不一、运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数字政府建设还面临许多现实挑战。数字政府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加强场景统筹机制建设,推动场景建设集约共享等手段可以为其进一步向好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我国数字政府发展建议
建议 |
简介 |
|
加强场景统筹机制建设 |
加强业务场景统筹部署 |
在各级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应强化数字化转型项目的统筹管理,明确责任人负责本部门业务场景系统谋划和组织实施。数字政府建设牵头部门行使场景建设项目审批、验收等工作“一票否决权”,并指导各部门定期梳理、申报数字政府业务场景建设需求,编制场景建设项目计划,确保数字履职场景高质量、集约化建设。探索开展省市会商机制,推动场景建设“自上统筹、向下延伸”模式创新。建设场景创新案例库,凝练一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为各地各部门场景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
推进场景建设全过程管理 |
因地制宜以省或市为主体,推进全域统筹的场景管理创新,依托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开展场景比选,计划申报、方案审批、设计招标、建设招标、验收评估等全流程管理.构建数字政府场景建设成熟度评估模型,通过“定性+定量”“人工+机器”“专家+群众”三位一体评选模式,优先支持综合排序靠前的业务场景。依据场景评估结果,对纳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场景按规程推进项目立项、方案设计和建设实施。 |
|
强化场景建设绩效后评估 |
持续跟踪场景建设应用绩效,定期对已上线场景应用成效进行后评估,对场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建设过程、资金管理、运行效果、绩效目标达成情况等全流程开展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后续场景建设及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组织开展数字政府场景应用最佳实践评选,配套激励政策,以点带面,实现“一地创新,全局受益”。 |
|
推动场景建设集约共享 |
按需建设基础软硬底座 |
避免重平台轻应用。场景建设需要明确场景应用的范围,以“小而精”的原则,聚焦业务痛点、难点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充分评估所需云、网、物联等设施资源,及所需的数据组件、地图引擎、流程引擎等数字底座,需求牵引适度超前构建基础软硬底座,既要保障软硬件底座资源的高效复用、合理冗余,也要避免过度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
合理划分并聚类场景 |
避免业务应用割裂。场景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所需数据和业务类型,将相同数据或业务属性的场景相互关联推进聚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是面向同类用户群体,深挖场景共性特征,丰富服务资源供给,打造更多的“套餐式服务新品”,二是面向关联业务环节,持续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
|
促进场景生态协同创新 |
优化数字政府场景供需对接模式 |
发挥政府组织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服务,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有效对接,明晰场景建设的需求与痛点,紧密围绕政府需求、政府供给、企业能力、企业协作等方面制定机会清单,以事项化、清单化方式面向社会发布,帮助市场主体了解数字政府建设项目、服务采购等信息,形成“政府提需求,企业给方案”的场景供需对接模式。 |
多元化创新推动场景应用落地 |
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数字政府联合实验室,结合场景应用实际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实践应用,为数字政府创新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开展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大赛,通过广泛征集创新场景,发现新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大赛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参赛企业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将优秀的创新场景和解决方案推向市场,打造一批行业应用标杆,进一步促进数字政府应用场景落地。 |
|
夯实场景建设基础底座 |
完善算力基础设施,推进资源优化运营 |
算力表征数据处理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基石,当前在“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110万标准机架,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算力结构逐步优化数字政府算力基础设施应对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探索推进温冷数据“东数西存”、AI数据“东数西训”,实施同财政主体下算力资源统一调度,并面向业务场景需求,强化算力资源运营推进提升资源利用率、优化业务性能,并面向大模型等应用场景推进智能升级。 |
保障数据资源运营,探索数据要素流通 |
政务数据是构建数字政府业务场景的基础,为进一步破解数据价值释放难题、以数据充分赋能业务场景,需长期投入专业人员保障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共享、整合、服务等日常运营,并加大资金持续投入力度,满足持续深化的各类业务场景需要,结合技术演进与业务需求构建各类数据应用实施数据体系持续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应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面向公共数据积极开展授权运营试点,在源头供给、数据运营和收益分享等方面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创新创造数据应用场景,探索政企合作运营新模式,不断释放数据价值。 |
|
强化场景安全稳定运行 |
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
一方面要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全流程管控,实现内生安全稳定,采用容灾备份、缓存、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保障系统高可用、高性能、高并发,降低系统故障发生率:另一方面要强化监测运行管控,问题发生时实现快速定位及时止损,健全系统故障预案和复盘机制,降低系统故障范围和损失,为构建全时在线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全时段的社会动态监管、开展全天候的生态环境监测等业务场景需求提供全方位保障。 |
建立数据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
在强化网络安全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完善数据安全管控体系:在数据安全组织保障方面,厘清各场景数据处理全过程中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主体和职责范围,建立跨部门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在数据安全制度规范方面,围绕数据处理全过程,梳理场景建设中各类数据安全风险,制定分类分级、外包管理、考核评估等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在数据安全技术防护方面,建设完善分类分级、数据加密、数据脱敏、去标识化、数据水印等数据安全技术能力,确保数据安全处理使用:在数据安全运行管控方面,事前开展风险操作行为的合规性审查,事中依托态势感知规则及时洞察识别异常行为,事后加强日常巡检、审计稽核,建立起覆盖“事前审查,事中洞察,事后巡查”的运行管理机制。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