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各国积极布局!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潜在需求空间大

1、可控核聚变被视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

可控核聚变本质是模拟太阳内部发生的氢核聚变反应。太阳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就在于其内部一直在进行大量的核聚变。核聚变又称核融合,是一种小质量原子的原子核互相聚合生成中子并伴着巨大能量释放的热核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可控核聚变意味着人们可以控制核聚变的开启和停止,核聚变的反应速度和规模可以随时被调控,相当于可控的人造太阳。

可控核聚变作为核能的开发方式之一,相比核裂变在安全、绿色、能量密度等方面更有优势,被认为有望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一旦实现核聚变商业规模发电,将一举解决困扰全人类的能源紧缺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解决贫困与发展问题注入不竭动力,从而改变人类的未来。

可控核聚变的优势

优势

简介

安全可靠

核聚变反应需要氘氚燃料达到上亿摄氏度的高温和足够高的密度等苛刻条件,任何一点细微条件的缺失,都会导致温度密度的下降,致使聚变反应停止。

环境友好

在氘氚核聚变过程中主要产生惰性氦,不产生高放射性、长寿命的核废物,也不会产生任何有毒气体或者温室气体。

经济性明显

满足全球每年一次能源消耗需要98t天然铀、1451个三峡电站、200亿tce,聚变仅需消耗一个标准泳池的重水,重水价格每克不足千元,聚变电站每年的重水消耗量仅为克级水平,远少于裂变电站。

能量密度高

1t氘氚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7t裂变燃料或700t原油燃烧释放的能量。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约为全部可进行核裂变元素释出能量的1000万倍。

原料充足

1公升海水里提取出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应中可释放相当于燃烧300公升汽油的能量;而氚可通过中子与锂反应生成,在地壳和海水中,锂都是大量存在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在产业链方面,核聚变行业上游主要是原料供应,覆盖有色金属(钨、铜等)、特种钢材、特种气体(急)等原料供应;中游覆盖聚变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第一壁、偏滤器、蒸汽发生器、超导磁线圈等组件)及仿真、控制软件的开发;下游核电建设和运营,主要目标市场为发电。

核聚变行业产业链图解

<strong>核聚变行业产业链图解</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各国积极布局核聚变产业,部分国家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均推出政策、采取行动推进核聚变的商业化进程,可控核聚变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更接近聚变发电,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取得很好的进展。

全球主要国家核聚变最新进展

主体

时间

介绍

进展

美国国家点火设施NIF

202311

LLNL下属的一个大型实验设施,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聚变装置,通过聚焦激光束到微型燃料球上,能够产生高温高压的环境,实现核聚变反应。

202212月,NIF首次实现聚变点火,创造了聚变能试验纪录。2023年又接连进行了三次点火实验,最高一次达到了3.88MJ,比输入能量增加了89%

美国托卡马克核聚变堆SPARC

20233

SPARC是一个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其中等离子体被新型高温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紧密限制,它的目标是从等离子体中提取净能量(Q大约为10),并产生50MW140MW的聚变能量。

CFS公司与意大利Eni公司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将致力于SPARC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入使用,最终为ARC铺平道路。

欧洲JET装置

202112

JET的核心是一个真空容器,目前该容器容纳了90m3的聚变等离子体,在JT-60SA开始运行之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反应堆,是ITER的迷你版。

202112月创纪录的5秒脉冲内59MJ的聚变能量输出。

欧洲W7-X装置

2023

20144月建成,位于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设备,配备了用于墙面元件的水冷系统和升级的供暖系统。

实现了等离子体放电长达8分钟,产生1.3GJ的能量周转。

日本JT-60SA

2023112

是一个由日本和欧盟共同合作建造运行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位于茨城县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JAEA)内,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装置。

成功点火,可将等离子体加热到2亿摄氏度并维持约100秒,为ITER的建造奠定了基础。

俄罗斯T-15MD

20234

位于俄罗斯联邦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独特之处在于高功率和紧凑尺寸相结合,高性能辅助等离子体加热与电流驱动系统将允许同时实现高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脉冲时长可达2030秒。

20234月,实现了首次稳定的等离子体操作。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核聚变关键技术已达全球领先水平,可控核聚变进展加速

再看国内市场,我国自1994年建成了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以来,可控核聚变产业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2008-2023年11月20日,我国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共部署220个项目,总计安排经费约60亿元,已确定以磁约束聚变作为核聚变技术发展的主要路线,其中关键技术已达全球领先水平。并且,在2023年12月29日,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标志着国家及其他社会团体对于可控核聚变的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可控核聚变进展加速。

我国核聚变发展路线

时间

主体

进展

202012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

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大型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并为深度参与ITER计划及未来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02112

东方超环EAST

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等离子体运行,在长脉冲高参数运行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210

中国环流三号

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15万安培,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向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

20234

东方超环EAST

EAST获得403秒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创造该参数下运行时间新的纪录。

20238

中国环流三号

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约束模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标志我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20231229

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

由中核集团牵头,25家央企、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了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中国聚变能原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融资热度持续升温,商业化进程加速

而随着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融资热度持续升温,资本加持推动商业化进程。例如,星环聚能、能量奇点,近两年均已获得两轮融资,且融资金额较高。

我国可控核聚变领域一级市场融资情况(部分)

企业名称

披露日期

融资金额

融资轮次

投资方

能量奇点

2023428

4亿元

Pre-A

照明资本、米哈游、云和方圆、黑门投资

2022225

4亿元

天使轮

米哈游、蔚来资本、红衫中国种子基金、蓝驰创投

星环聚能

202316

未披露

Pre-A

水木清华校友基金会

2022616

数亿元

天使轮

顺为资本、昆仑资本、中科创星、远镜创投、和玉资本、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险峰长青、九合创投、联想之星、英诺创投、元禾原点、华方资本

翌曦科技

2022919

5000万元

种子轮

中科创星、合力投资、泓晟基金

中科海奥

20201222

未披露

股权融资

正心投资

2018123

未披露

战略融资

合星资产、方德信基金

20171130

未披露

战略融资

华文投资

20151027

未披露

战略融资

合肥高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我国电力需求巨大,带动可控核聚变潜在市场

2019年起我国核电核准速度呈上升趋势,2020-2023年核准从4台增加到10台,同时核电机组核准审批步入常态化。同时,我国电力需求巨大,带动可控核聚变潜在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力需求为8400万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电力需求将达到9790万亿千瓦时。

2019年起我国核电核准速度呈上升趋势,2020-2023年核准从4台增加到10台,同时核电机组核准审批步入常态化。同时,我国电力需求巨大,带动可控核聚变潜在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力需求为8400万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电力需求将达到9790万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