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概述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从形制上看,汉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的集合,亦是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汉服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近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汉服在年轻群体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审美而受到追捧,汉服爱好者数量明显增多,整体市场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尤其是2022年“汉服”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搜索指数同比增长162%,汉服相关视频超639万条,播放量超320亿次。各社交平台的中国文化爱好者们不断进行优质内容生产,引发网友讨论,把汉服、传统文化、非遗推向大众,不断迎来新高潮。而当前汉服市场规模仍较小,不足2021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9974.6亿元)的2%,未来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汉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44.7亿元,同比增长23.4%。预计到2025年,我国汉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1.1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得益于汉服行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形成了四大汉服主要产区,分别为江浙地区、山东菏泽曹县、川渝地区和广东广州。其中山东菏泽的曹县因为拥有成熟完整的汉服产业链,以及从业人员的原创设计能力、生产技能、生产工艺等逐渐提升,实现了“全民汉服”的产业盛况,现在已经成为原刨汉服生产与直瓣基地,抢占了全国40%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3年,曹县汉服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达10多万人,销售额达70亿元,可以说曹县是汉服产业中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截至目前,曹县共有汉服企业2282家。其中马面裙企业约有1500家,从业人数6万人左右。
三、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近年大众对汉服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汉服越来越日常化、大众化。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有50.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理解并能接受人在日常生活中穿汉服;有22.5%的受访者表示很能理解,有尝试穿汉服的想法服;有22.9%的受访者表示能够接受人在特殊场景中穿汉;仅有0.2%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理解汉服,认为没有意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我国汉服消费中,主要以女性为主,占比超70%。另外从价格来看,中低价位段的汉服更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主流。数据显示,在2022年汉服消费中,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汉服单价集中在100-500元之间。其中100-300元的消费者占比达到了42.8%,而300-500元的消费者占比则为40.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推进汉服日常化成为新潮流。目前汉服活动、艺术拍摄、传统节日是我国汉服消费者穿戴场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在我国汉服消费者穿戴场景中,有超过四成的消费者会在汉服活动、艺术拍摄、传统节日这三大场景穿汉服。另外也有39.2%消费者会在旅游观光时穿汉服,30.6%消费者会在日常活动中穿汉服。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汉服消费者对汉服了解途径主要是影视作品、社交媒体等。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有59.3%的中国大众通过影视作品了解汉服,54.7%的中国大众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汉服,其次了解汉服的途径为汉服文化社团、历史文献和博物馆等展览,占比分别为49.1%、40.7%和38.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