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概述
眼科用药主要是指用于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与沙眼病、近视等眼科疾病或改善视疲劳的药物,包括白内障用药、青光眼用药、抗感染用药、近视用药、干眼症用药、消炎眼药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眼科用药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眼科用药可以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类。其中内服药是指通过只服或注射的方式,将药物送入人体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作思于眼部的药物,常见有抗炎药、抗生素、激素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控制炎症、杀灭细菌、减少免疫反应等方式,改善眼部疾病。
外用药是指将药物直接应用于眼睛或其周围组织的药物,主要有眼药水、眼膏、眼膜等;其中眼药水是最常见的外用药,适合治疗眼部炎症、感染和过敏等疾病。眼膏和眼膜则适用于较为严重的眼表疾病,比如烧伤、手术后的眼部保护。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眼科即“眼病专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其关联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眼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我国医院眼科门急诊患者数量从2016年的0.97亿人次上升至2020年的1.25亿人次。
例如近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近视眼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随着互联网教学的普及、学生睡眠时间减少以及户外活动减少,近视人群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比2021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到目前我国近视人口已超过6亿。另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22年我国屈光不正患者超7亿人,占全国人口数量的近5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患病率也在显著提升。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60-89 岁人群的白内障的患病率高达 80%,75 岁以上人群的黄斑变性患病率约为 11%。
而随着眼部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以及基础研究技术和眼部多模式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眼科药物市场得到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2-2022年我国眼科用药市场规模从117.2亿元增长至213.2亿元,CAGR为6.87%;眼科用药产值从69.32亿元增长至130.22亿元,CAGR为7.2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主要细分市场情况
目前我国眼科药物市场主要包括角膜病与沙眼病用药、改善视疲劳药物、白内障用药、青光眼用药、近视用药等类别。其中2022年角膜病与沙眼病用药规模(74.53元)占比最大,达35%;其次为改善视疲劳药物、白内障用药,市场占比分别为27.5%、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角膜病与沙眼病用药市场
角膜病与沙眼病治疗药物主要抗干扰药物。近年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我国的角膜感染与沙眼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对相关的药物需求较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角膜病与沙眼病用药规模74.53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改善视疲劳药物市场
近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的改变,用眼的时间越来越多,比如长时间看电脑、玩手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等,很容易患视觉疲劳症和干眼症。另外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眼部疾病人群数量在不断增多。另外,我国视疲劳患者的数量也在呈现几何数级增长,从而也推动了市场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改善视疲劳药物规模58.58亿元。
3、白内障用药市场
白内障是眼部疾病之一,通常是眼中的晶状体逐渐变浑浊,导致视力逐渐模糊。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指使用药物来缓解白内障引起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或准备手术前进行眼部准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不能治愈白内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或控制疾病的进展。
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患病率显著提高。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 60 岁至 89 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是 80%,而 9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到 90%以上。目前我国是全球白内障患者人数最多也是白内障治盲人数最多的国家。2021年中国白内障患者人数达13483万人,同比增长3.14%。预计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发病率的小幅提升,预计中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将保持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白内障患者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不断长。但近年来在集采降价、医保、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白内障药物呈下行态势。2021年中国白内障药物市场规模为18.30亿元,占眼科用药市场的8 90%。2022年我国白内障用药规模19.25亿元。而虽然目前在我国眼科用药领域里,白内障药品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白内障具有发病率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需持续使用较长一段时间药物进行治疗等特点,未来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