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灵活用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且企业灵活用工比例逐步提升

一、灵活用工行业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显示,灵活用工灵活用工是相对于全日制标准劳动关系的用工模式而言,是指用人单位采取与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或劳务提供者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或劳务民事关系的一种非常灵活的用工形式。当前我国灵活用工的模式主要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实习、劳务派遣、兼职、业务外包以及返聘退休等。

灵活用工灵活用工是相对于全日制标准劳动关系的用工模式而言,是指用人单位采取与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或劳务提供者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或劳务民事关系的一种非常灵活的用工形式。当前我国灵活用工的模式主要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实习、劳务派遣、兼职、业务外包以及返聘退休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灵活用工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灵活用工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灵活用工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选择,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因此,我国十分重视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其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2022年6月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就提出创新发展灵活用工服务。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餐饮、快递、家政、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专业服务,维护好劳动者就业权益和职业安全。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适应就业多样化需求的灵活就业平台,广泛发布短工、零工、兼职及自由职业等各类需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

我国灵活用工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 费加快展的意 见 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灵活就业,加快完善相关劳动保障制度。指导企业规范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帮助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业精准、高效匹配人力资源。
2021年8月 国务院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建立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鼓励传统行业跨界融合、业态创新,增加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就业机会。
2022年4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支持个体经营发展,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
2022年6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 创新发展灵活用工服务。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餐饮、快递、家政、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专业服务,维护好劳动者就业权益和职业安全。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适应就业多样化需求的灵活就业平台,广泛发布短工、零工、兼职及自由职业等各类需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
2022年12月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依法支持劳动者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支持用人单位依法依规灵活用工,引导平台企业与劳动者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
2022年12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深化共享经济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发展服务业态,为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和劳动者兼职、灵活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2023年12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 对零工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方,要设立辐射一定区域的综合性零工市场,集中向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对用工行业集中、岗位需求相似的地方,要设立行业性、专业性零工市场,重点服务行业用工需求。对用工需求分散、人员规模较小的地方,要结合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就业驿站等服务网点建设,灵活设立零工服务站点,向灵活就业人员就近提供服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 中小企业数量和灵活就业人数增多,催生灵活用工行业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逐年增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为了降本增效,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倾向于选择灵活用工,以维持企业生存与生产。此外,随着个人就业观念的改变,灵活就业人数也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数突破2亿人,这更加带动灵活用工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逐年增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为了降本增效,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倾向于选择灵活用工,以维持企业生存与生产。此外,随着个人就业观念的改变,灵活就业人数也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数突破2亿人,这更加带动灵活用工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 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型推动灵活用工行业发展

第三产业(服务业)劳动力需求量大,使用密度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更多的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由于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波动和技能门槛相对低,使得其更倾向于选择灵活用工,这推动了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服务业)劳动力需求量大,使用密度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更多的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由于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波动性和技能门槛低,使得其更倾向于选择灵活用工,推动了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灵活用工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业务外包、劳动派遣、兼职、非全日制用工类灵活用工模式在家政、快递、外卖及网约车等行业逐渐兴起,为灵活用工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三、灵活用工行业发展情况

1.灵活用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在上述利好因素驱动下,近年来,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且自2019年以来,其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目前,我国灵活用工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推测,预计到2024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7万亿元。

在上述利好因素驱动下,近年来,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且自2019年以来,其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目前,我国灵活用工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推测,预计到2024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7万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建筑行业灵活用工需求最大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灵活用工人数达到9867.4万人,在总用工人数中占比26.5%。从行业来看,建筑业灵活用工需求最大,2021年灵活用工人数达到4449.6万人,占比45.09%;其次是制造业,灵活用工人数为1530.2万人,占比达到46.4%。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灵活用工人数达到9867.4万人,在总用工人数中占比26.5%。从行业来看,建筑业灵活用工需求最大,2021年灵活用工人数达到4449.6万人,占比45.09%;其次是制造业,灵活用工人数为1530.2万人,占比达到46.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企业使用灵活用工比例逐步提升

在国家政策等因素推动下,灵活用工已逐步成为企业用工新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企业使用灵活用工比例已提升至61%,较2020年上升5.46个百分点。

在国家政策等因素推动下,灵活用工已逐步成为企业用工新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企业使用灵活用工比例已提升至61%,较2020年上升5.4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灵活用工行业竞争情况

当前,我国灵活用工行业相关企业数量较多,以科锐国际、人瑞人才、万宝盛华、外服控股等为代表的上市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此外,我国灵活用工行业集中度低,尚未形成具有垄断性的企业。数据显示,其2021年CR5不足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灵活用工行业相关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主营业务

竞争优势

科锐国际

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及其他人力资源服务。

规模优势:公司目前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荷兰等全球市场拥有100 余家分支机构,超过3000名自有员工,通过构建“技术+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在20+个细分行业及领域为客户提供灵活用工等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服务。

技术优势:公司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相融合,持续加强赋能,持续加大技术投入,近400名技术研发人员,多位来自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专家。

人瑞人才

包括通用服务外包、数字技术及云服务和数字化运营及客服业务等在内的综合灵活用工服务。

规模优势:公司目前在全国开设超过70个分子公司,业务覆盖逾300个城市,拥有自有员工1000人以上,以及超过39000名在岗外包员工。

客户优势:公司共有企业客户超过三千家,包括摩拜、小红书、腾讯、网易、去哪儿等知名企业,客户领域分布极为广泛,横跨各行各业。

万宝盛华

包括灵活用工、人才寻猎、招聘流程外包等。

规模优势:公司在全球75个国家设有35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1370名专业服务人员,服务覆盖两岸四地240余城市,服务网络覆盖75余国家和地区,人才储备数据库总数达580万人。

产品优势:以灵活用工模式为依托,天天U单、天天U才、HR SaaS三大产品分工协作,提供众包互联、人才热招、人事行政管理等服务。

外服控股

人事管理、人才派遣、薪酬福利、招聘及灵活用工和业务外包五项主营业务。

规模优势:公司已在全国拥有170余个直属分支机构和540余个服务网点,为超过50000家企业的300万余名雇员提供专业、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技术优势:公司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了对传统人力资源服务的全面赋能——率先建成集“云交付”“云交互”和“云交易”为一体的“云平台”(FSGPLUS)

智通人才

包括招聘及外包、猎头及咨询、教育及培训。

规模优势:公司在全国30多个城市设有80多家分支机构,拥有1000余名专业顾问,成立至今,累计服务用人单位200多万家,服务人才2亿多人次。

人才优势: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信息化技术,打造了一支逾千人规模的职业顾问与专家团队,拥有强大的人才招聘输送能力和领先的外包服务管理模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高尔夫行业:受众渐大众化年轻化 政策出台精减球场数量 高尔夫用品市场渐复苏

我国高尔夫行业:受众渐大众化年轻化 政策出台精减球场数量 高尔夫用品市场渐复苏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一大批爱好高尔夫运动消费人群的出现,随着高尔夫运动趋向大众化、年轻化,我国高尔夫球运动人数进一步增多,至2022年已接近100万人。消费人群庞大带动我国高尔夫相关产业蓬勃发展,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120亿元。

2025年04月21日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殡葬服务具有特殊性、自然垄断性、普惠性与多元化的典型特点。近年来,我国殡葬服务行业从质量到数量上的“全面开花”,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深、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居民消费量能力上升等供需关系提振。不过,高价墓地泡沫下乱象丛生,多种新型殡葬方式出现,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刚需仍存。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一直以来,保险中介都是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连接着保险公司和广大消费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8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8.7%。其中,中介渠道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5.1%,中介渠道人身险保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灵活便捷的出行方式。公务车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能够满足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于公务出行的需求,因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5年03月22日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中小学生基数庞大叠加家长观念转变,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攀升。随着商业团体和银发群体等逐渐成为研学市场的新兴受众,研学旅游行业将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研学旅游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将推动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2025年03月20日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IT支出稳增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快 应用渗透推动行业扩容 竞争细分化下格局或生变

国内政务IT支出稳增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其中基础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解决方案支出占比最大,安全支出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速度加快,应用场景建设项目累计已超4.5万个。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规划持续明晰,数字政府应用不断渗透,推动行业持续扩容,预计2025年超1300亿元。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