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海苔行业:市场规模已超百亿 竞争呈“百花齐放”态势

1.海苔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海苔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海苔是由紫菜烤熟之后再经过调味处理制作而成的一种零食。按在生产工艺不同,其通常分为烤海苔、调味海苔等。海苔是紫菜的深加工产品,浓缩了紫菜当中的各种B族维生素,还含15%左右的矿物质,其中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钾、钙、镁、磷、铁、锌、铜、锰等,其中含硒和碘尤其丰富,这些矿物质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老年人延缓衰老也有帮助。

2.上游原料紫菜养殖面积逐年下降,但其产量整体增长

紫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也是生产海苔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受到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紫菜养殖面积逐年下降,由2018年的76243公顷下降至2022年的66312公顷。

紫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也是生产海苔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受到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紫菜养殖面积逐年下降,由2018年的76243公顷下降至2022年的66312公顷。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紫菜养殖面积逐年下降,但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我国紫菜生产较为稳定,产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这为海苔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紫菜产量达到21.77万吨,同比增长9.29%,主要生产区包括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其中,浙江省是我国紫菜第一生产大省,2022年产量占比达到37.12%;其次是福建省和江苏省,合计占比超过50%。

虽然紫菜养殖面积逐年下降,但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我国紫菜生产较为稳定,产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这为海苔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紫菜产量达到21.77万吨,同比增长9.29%,主要生产区包括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其中,浙江省是我国紫菜第一生产大省,2022年产量占比达到37.12%;其次是福建省和江苏省,合计占比超过5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海苔产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海苔作为一种集营养与美味为一身的零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再加上紫菜供应稳定等因素共同推动,我国海苔产量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海苔产量达到约2.9万吨,同比增长2.71%;市场规模则在2022年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6.13%。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海苔作为一种集营养与美味为一身的零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再加上紫菜供应稳定等因素共同推动,我国海苔产量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海苔产量达到约2.9万吨,同比增长2.71%;市场规模则在2022年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6.1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海苔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海苔行业集中度低,CR5不足35%,市场参与者除了美好时光、三只松鼠、阿一波、小轻苔等本土品牌外,还有波力、Haepyo海牌、TaoKaeNoi老板仔等外资品牌,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少本土企业着力打造产品差异化与品牌差异化,推出海苔饭团、海苔夹心坚果、奶酪夹心海苔、海苔肉松吐司等各种“海苔+”多元化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海苔行业的发展。

我国海苔行业部分本土企业情况

品牌名称

所属公司

海苔产品类型

竞争优势

美好时光

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

包括海苔片、拌饭海苔、寿司海苔等多款海苔产品。

销售优势:公司拥有近一千多家经销商,上万家分销商,建立了健全的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产品同时远销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规模优势:公司总部设在广东深圳,现有管理、营销、研发、生产员工万余人,集团下设广东阳江、南京溧水、河北保定、四川遂宁四个大型的现代化生产工业园,均通过了ISO9001GMP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

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海苔肉松卷、海苔肉松吐司、夹心海苔等多款海苔产品。

研发优势:公司及子公司共申请版权1042件,知识产权相关专利404件,专利授权量位居中国休闲食品上市公司前列。

人才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由院士、博士、硕士等梯队人才组成的200人技术队伍,其中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省级技术带头人2人,国内外技术顾问20多名(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阿一波

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

寿司海苔、番茄海苔、肉松海苔等多款海苔产品。

销售优势:公司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建立2000多个网络经销点。

产品优势:阿一波牌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福建名牌产品、福建名牌农产品。

小轻苔

小轻苔(福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海苔夹心坚果、海苔饭团等多款海苔产品。

产品优势:公司的产品创新始终围绕着海苔这一大类,通过“海苔+”为广大小朋友提供不同需求的健康产品。

原材料优势:公司建立海苔研发中心,为了保证原材料的健康安全,小轻苔在北纬26°开辟了专属海域,培养紫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核桃油行业发展前景大 健康消费刚需激发新潜力

我国核桃油行业发展前景大 健康消费刚需激发新潜力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核桃产量达到593.46万吨,同比增长9.83%,与2012年的197.96万吨相比,10年间增长了约199.7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6%。2023年我国核桃产量为586.6万吨。

2024年11月19日
绿色健康优势凸显 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养元饮品行业领军地位稳固

绿色健康优势凸显 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养元饮品行业领军地位稳固

目前养元饮品、椰树集团、承德露露、达利食品、维他奶国际是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头部企业。其中养元饮品占比最高,市占率为23.60%;其次是椰树集团,市占率为15.80%;第三是承德露露,市占率为8.50%。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泡椒凤爪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竞争格局清晰

我国泡椒凤爪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竞争格局清晰

得益于消费者对泡椒凤爪的喜爱和需求增长,以及在产品创新、包装改进、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泡椒凤爪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休闲零食凤爪行业规模从2018年28亿元增长至2022年35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速为5%。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卤制品行业现状:市场增速平缓 新一轮洗牌来临 部分巨头积极求变

我国卤制品行业现状:市场增速平缓 新一轮洗牌来临 部分巨头积极求变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方便快捷、美味可口、产品多样化的卤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国卤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卤制品行业规模从2330亿元增长到32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51亿元。

2024年11月16日
我国榨菜行业现状分析:产品包装化率及价值量提升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清晰

我国榨菜行业现状分析:产品包装化率及价值量提升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清晰

榨菜主要应用于下饭/馒头、煲汤/做菜、休闲零食等主食场景,近年在烹饪、休闲零食等场景持续渗透。根据数据显示,下饭/就馒头在榨菜行业应用份额占比65.1%。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燕窝行业现状:溯源燕窝市场占比提升且消费规模扩容 企业竞争或愈发激烈

我国燕窝行业现状:溯源燕窝市场占比提升且消费规模扩容 企业竞争或愈发激烈

具体从消费规模来看,按零售额计,我国溯源燕窝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人民币25亿元增长至2022年178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536亿元,2022-2027年CAGR将达到24.7%;非溯源燕窝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252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385亿元。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调味酱产销量稳定增长 行业区域化、单品天花板特征显著 市场整体高度分散

我国调味酱产销量稳定增长 行业区域化、单品天花板特征显著 市场整体高度分散

调味酱作为日常烹饪的必需品,其市场需求量及产量表现出高度稳定性。2015-2023年,我国调味酱产量由361.49万吨增长至444.38万吨,我国调味酱需求量由225万吨增长至313.35万吨。

2024年11月14日
多重利好下我国西式糕点行业市场规模及消费额均稳增 企业则多元化竞争

多重利好下我国西式糕点行业市场规模及消费额均稳增 企业则多元化竞争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西式糕点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已从最初的节日庆典专属,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她经济”消费潜力释放、电商平台、物流等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等利好因素推动下,我国西式糕点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人均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额持续增长。从竞争来看,我国西式糕点行业细分市场较

2024年11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