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肉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牛肉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牛肉属于肉类食品,是世界第三大肉类消耗品,是指从牛身上获得的肉。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和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2、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低,截止2024年一季度已达
近年来,我国肉类消费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猪肉消费占比从2010年的64.2%降至2023年的57.9%,而牛肉消费比例则从7.8%攀升至10.0%。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牛肉消费量超过98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预计2035年牛肉消费量将达到1400万吨,缺口达300万吨以上。从人均消费量来看,2023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7.0千克/人,仍远低于美国人均25.3千克/人的牛肉消费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凭借如此强大的需求和潜力,过去几年牛肉价格持续创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2022年我国牛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年平均价格从61.39元/公斤增长到85.8元/公斤,涨幅接近40%。不过,进入2022年后,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低,2023年牛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年平均价格下降至82.55元/公斤,截止2024年1-4月平均价格降低至76.14元/公斤。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进口牛肉持续冲击着国内牛肉市场价格
然而,造成牛肉价格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口牛肉持续增长,二是国内市场供应规模暴增。在进口方面,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牛肉的进口力度。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牛肉及牛杂碎进口数量达到277万吨,增幅377.58%,进口金额飞跃至千亿元水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牛肉能依靠价格优势碾压中国牛肉。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我国进口牛肉均价为每公斤44.07元,几乎为国产牛肉的一半左右,截止2024年前四个月进口牛肉均价为34.06元/公斤,已经低至三年前的水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养殖规模扩大、产量持续高增,我国牛肉养殖户处于“骑牛难下”境地
不过,进口牛肉仍然占国内牛肉市场的少量部分,2023年占比不足市场总量的30%。这就引出另一个牛肉降价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内供应量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牛肉产量达53万吨,同比增长4.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按出栏量来看,从2017年开始,我国牛肉出栏量开始迅猛增加,2023年达到5023万头。按存栏量来看,2017年牛肉存栏量是6617万头,2023年牛肉存栏量则达到1.05亿头,大约增长了4000万头,存栏量增长幅度较大。这也说明,在过去的前几年,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进入牛肉养殖行业,而养殖的牛肉不管是自繁还是育肥,都对未来一两年的牛肉价格造成较大的压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猪肉、鸡肉等肉类对牛肉替代性较高
整体来看,价格及时下降,但40多元一斤的国产鲜牛肉价格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还是终究太高了。而且,我国的牛则大多靠饲料喂养,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物流运输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养殖成本较高,进而抬升市场价格,高价格又限制“消费量”,牛肉消费量起不来,肉牛养殖规模受限,稍微规模一扩大,就可能面临“亏本”的养殖现状,导致行业呈现“骑牛难下”局面。
猪肉、鸡肉等肉类对牛肉替代性较高,尤其是猪肉作为民生保障类的肉产品,每当价格有波动时,国家往往会直接进行市场干预,而牛肉可替代性强,所以很少有此方面的待遇且受猪肉价格影响明显。当牛肉与猪肉价格比值偏高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猪肉或其他相对便宜的禽肉去替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牛肉、猪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的年平均价格比来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猪肉持续高涨,但是随后回落25元左右的正常水平,与十年前相比价差不大,这对牛肉消费构成显著压力。
6、总结
综上所述,在内忧外困之下,降价成为国产牛肉的不二选择。而在消费市场逐渐理性的背景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性价比,所以国产牛肉该如何发展呢?在面对持续走低的价格战困境,国内牛肉企业可以将低端市场交给进口牛肉,多切入高端化和细分市场。(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