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假肢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假肢就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为弥补截肢者或肢体不完全缺损的肢体而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又称“义肢”。根据民政局的信息,假肢属于康复辅助器具。
假肢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是帮助截肢患者获得或部分获得健全人肢体功能的重要工具,适用对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创伤等原因的截肢者。
假肢可以按结构、功能、装配时间、截肢部位、动力来源以及选用材料来分类。但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截肢部位来分成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
其中上肢类假肢在我国假肢市场中的占比为较大。据了解,上肢假肢通常代偿手或手臂的功能。在上肢假肢的具体分类中,其按截肢部位可分为肩离断假肢、上臂假肢、肘离断假肢、前臂假肢、腕部离断假肢、部分手假肢、假手指。目前其主要需求和应用仍主要以装饰性假肢为主。
下肢假肢通常能帮助下肢截肢患者获得部分失去的行走能力。在下肢假肢的具体分类中,其按截肢部位可分为髋部假肢、大腿假肢、膝离断假肢、小腿假肢、踝关节假肢、假脚。下肢假肢也可从传动和结构上分为铰链式假肢、骨骼机械传动假肢和液压、气压传动假肢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肢体残疾群体庞大,交通事故致残推动假肢需求增长
目前我国肢体残疾群体庞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91.4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人数为1735.5万人,是所有残疾类别中数量最多的(占比20.2%)。而多数肢残人不能行走、不能站立、长期卧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
目前在工业伤害致残原因中,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人数占比高达63%,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虽然2023年交通事故受伤人数有所下降,但人数基数仍较大。有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为256101人。而假肢对于伤残者恢复功能至关重要,随着交通事故导致的伤残风险在不断增加,推动了假肢需求的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糖尿病并发症威胁增加,或带动假肢需求迎爆发式增长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由于胰腺产生不足够的胰岛素或人体无法有效利用已产生的胰岛素而引发。高血糖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失控的常见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人体的多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可能引发下肢截肢的严重后果。根据权威统计数据,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下肢截肢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0倍之高。此外据预测,全球范围内每20秒就有一例因糖尿病而不得不接受腿部截肢的病例。糖尿病作为截肢的主要诱因之一,其对假肢需求量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攀升,增长率高达56%。到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1.41亿人,较2011年增长0.51亿人,占全世界的比重为26.26%,居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据预测至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进一步攀升至1.744亿例。因此随着糖尿病患者基数的不断扩大,糖尿病相关的下肢并发症风险以及截肢病例的数量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将推动假肢需求的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下,目前规模已经接近40亿元
在上述背景下,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逐渐提升,康复意识的有所增长,带动假肢市场需求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假肢需求量约12.97万件,产量约12.1万件,其中下肢需求占比超7成。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假肢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假肢作为一种改善人体系统机能、促进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市场渗透率逐渐增长。再加上我国智能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不断创新,例如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提升假肢功能与感知,中国假肢企业在仿生技术上取得突破,使得假肢在质量、功能、舒适性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外观更加接近于真实人体,为行业带来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假肢市场规模已经接近4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五、市场主要被奥托博克、奥索两家国家企业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虽然近年我国假肢市场不断发展,但受技术和资金壁垒要求较高导致,国产相关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目前市场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度较高,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有待提升。根据海关数据,2019-2023年中国其他人造的人体部分(包括假肢在内)进口贸易总额从44.87亿元增长到64.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0%。而以2023年为例,中国其他人造的人体部分(包括假肢在内)出口贸易总额仅不足4亿元,远少于进口贸易总额,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假肢市场主要被奥托博克、瑞哈国际两家企业所垄断,龙头地位较为稳定。而我国假肢企业由于起步较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稍显不足,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之间仍有一定差距,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可见我国国产替代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日益加快,给提升假肢产业核心竞争力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预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政策扶持的加强,本土企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力。近几年我国本土假肢企业不断发力,在仿生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不断进步,为假肢产品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从而实现完全国产替代。(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