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目标明确 我国废塑料回收量总体保持稳定 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废塑料回收是指对废弃塑料进行收集、分类、处理、再加工等一系列过程,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消费国,废塑料总量保持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塑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日化、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包装、医疗等领域。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近年来塑料制品产量始终保持在6000万吨以上,2023年达到7488.5万吨,同比下降3.64%。同时,日化、工业、农业、包装、医疗等行业对塑料制品消费量大,使得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22年分别达到22853亿元和1321.8亿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塑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日化、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包装、医疗等领域。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近年来塑料制品产量始终保持在6000万吨以上,2023年达到7488.5万吨,同比下降3.64%。同时,日化、工业、农业、包装、医疗等行业对塑料制品消费量大,使得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22年分别达到22853亿元和1321.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塑料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量大量废塑料,这些废塑料类型主要包括废聚乙烯(PE)、废聚丙烯(PP)、废聚苯乙烯(PS)、废聚氯乙烯(PVC)、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自然降解时间长,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我国产生的废塑料总量保持稳定,维持在6000万吨以上,2023年达到约6200万吨。

塑料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量大量废塑料,这些废塑料类型主要包括废聚乙烯(PE)、废聚丙烯(PP)、废聚苯乙烯(PS)、废聚氯乙烯(PVC)、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自然降解时间长,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我国产生的废塑料总量保持稳定,维持在6000万吨以上,2023年达到约6200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大力推动废塑料回收行业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废塑料回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推动废塑料回收行业发展不仅可以减少白色污染,还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可观的原材料,进而起到节约石油资源的作用,符合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要求。为此,我国十分重视废塑料回收行业的发展,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行业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陆续实施和推行,将持续推动废塑料回收行业的发展。如2024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就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我国废塑料回收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年2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2021年10月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
2022年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七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散乱污”状况明显改观,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
2022年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有序发展和科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推动废塑料、废弃橡胶等废旧化工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
2022年1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废旧农膜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
2023年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更加规范畅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利用先进模式,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
2024年2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 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 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废PET、废PE、废PP是主要类别

我国废塑料回收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原国家计委印发《1989-2000年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纲要》,打开了国家层面推动废塑料回收的序幕。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其产业链逐渐完善,废塑料回收渠道不断增多。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之下,我国废塑料回收行业稳步发展,自2021年起,其回收量和回收价值整体保持稳定,2023年分别达到1900万吨和10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53%和同比下降1.9%。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目前的废塑料回收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达到30.65%,但与超过60%的废塑料焚烧或填埋率相比,其回收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生活源废塑料软包装,其2022年回收率仅有8.7%,提升空间广阔。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生活源废塑料软包装可回收性认知程度不高,很多家庭还没有养成塑料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其回收成本高、效益低,导致生活源废塑料软包装回收率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废塑料回收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行业市场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之下,我国废塑料回收行业稳步发展,自2021年起,其回收量和回收价值整体保持稳定,2023年分别达到1900万吨和10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53%和同比下降1.9%。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目前的废塑料回收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达到30.65%,但与超过60%的废塑料焚烧或填埋率相比,其回收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生活源废塑料软包装,其2022年回收率仅有8.7%,提升空间广阔。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生活源废塑料软包装可回收性认知程度不高,很多家庭还没有养成塑料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其回收成本高、效益低,导致生活源废塑料软包装回收率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废塑料回收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行业市场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废塑料品类来看,废PET、废PE和废PP是废塑料回收量最大的三个品种。其中,废PET占比最大,2023年回收量达到630万吨,占比约33.16%;其次是废PE和废PP,回收量分别达到400万吨和390万吨,分别占比21.05%和25.26%。

从废塑料品类来看,废PET、废PE和废PP是废塑料回收量最大的三个品种。其中,废PET占比最大,2023年回收量达到630万吨,占比约33.16%;其次是废PE和废PP,回收量分别达到400万吨和390万吨,分别占比21.05%和25.2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废塑料回收行业工艺简单,再生塑料产品附加值低

据悉,回收后的废塑料主要用于生产再生塑料。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再生塑料作为减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迎来较大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再生塑料产量逐年增长,2021年达到1650万吨,同比增长19.83%;2022年,受塑料制品需求减少影响,其产量出现下滑,达到1550万吨,同比下降6.06%;2023年,其产量恢复增长,上升至1600万吨,同比增长3.23%。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行业主要是工艺较简单的物理回收,存在产品降级等短板,这也使得再生塑料产品附加值低,难以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不利于废塑料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回收后的废塑料主要用于生产再生塑料。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再生塑料作为减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迎来较大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再生塑料产量逐年增长,2021年达到1650万吨,同比增长19.83%;2022年,受塑料制品需求减少影响,其产量出现下滑,达到1550万吨,同比下降6.06%;2023年,其产量恢复增长,上升至1600万吨,同比增长3.23%。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行业主要是工艺较简单的物理回收,存在产品降级等短板,这也使得再生塑料产品附加值低,难以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不利于废塑料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推动叠加养老需求增多 银发经济产业潜力释放 市场呈现多样化竞争格局

政策推动叠加养老需求增多 银发经济产业潜力释放 市场呈现多样化竞争格局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银发经济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推动行业发展。同时,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及其健康投资意识提升,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掘。我国银发经济前景广阔,吸引各路资本纷纷入局,其中以房企、险企为代表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尤为积极。

2025年01月27日
“冷资源”成“热经济” 我国冰雪旅游行业市场活力释放 “尔滨”成功出圈

“冷资源”成“热经济” 我国冰雪旅游行业市场活力释放 “尔滨”成功出圈

冬奥会带动下我国冰雪旅游行业持续升温,政策端持续支持,市场活力不断释放,预计2024-2025冰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5.2亿人次,旅游收入有望超6300亿元。同时,东北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且备受国家重视,省市政府近年来也持续发布地方冰雪旅游相关政策,制定未来发展目标,尤其黑龙江地区,“尔滨”成功出圈是最好的验证。

2025年01月25日
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稳步增长 四大因素制约下行业发展速度不及预期

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稳步增长 四大因素制约下行业发展速度不及预期

2023年Q1,由于存在个人养老金参加人申请撤回缴费的情况,个人养老金实际缴费人数占同期开户人数的比重下降至29.62%。个人养老金发展速度不及预期,原因在于居民缺乏参保能力以及临近退休群体参保动力不足。税惠力度不足、产品不具有超额收益,也限制了个人养老金的扩面。

2025年01月16日
我国养老院行业分析:多重因素限制市场扩张 政策帮扶纾解困境

我国养老院行业分析:多重因素限制市场扩张 政策帮扶纾解困境

因此,养老问题只能向多元化去发展,企业、国家齐发力才有可能破解当前养老院市场困局,可以通过学习日本、德国经营模式,再结合国情,探索出属于国家与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未来,在政策扶持及新资金注入下,我国养老院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2024年12月17日
我国商业健康险行业保费收入破九千亿 医保+商保数据互通或提高赔付率

我国商业健康险行业保费收入破九千亿 医保+商保数据互通或提高赔付率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分类口径,商业保险分为财产险、意外险、健康险、寿险四大类,存在阶梯式差异,重疾险为主体。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9000亿元,达到9035亿元,但距离《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中2025年“力争超过2万亿”的规划目标还相距甚远;

2024年12月12日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已形成较为完善产业链 水质监测市场占比稳升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已形成较为完善产业链 水质监测市场占比稳升

从细分市场来看,水质监测是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第一大细分市场,主要包括环境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水利水务监测、供水管网监测、海洋监测及水质应急监测等领域。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

2024年11月26日
城镇化+政策+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城镇化+政策+技术推动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上升,我国城市道路清扫面积、公共厕所数量持续增长。再加上利好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助力,我国城市环卫行业发展良好,市场规模稳步扩容。此外,城市道路清扫为我国城市环卫行业最大细分市场,近年来随着道路清扫面积上升,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递增。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数字人民币处于稳步扩大试点阶段 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渐成熟

我国数字人民币处于稳步扩大试点阶段 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渐成熟

数字人民币已在生活消费、交通出行、工资支付、理财投资、电子商务、跨境支付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交易规模显著增长。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7万亿元。

2024年1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