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兴“黑科技”面世 我国肿瘤消融行业规模迅速扩容 国产化提升空间大

1、肿瘤消融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肿瘤消融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肿瘤消融是指用各种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介入治疗技术,治疗方式包括射频、微波、冷冻、高频电灼、激光、高能聚焦超声,或局部注射无水乙醇、热盐水、热蒸馏水等,治疗途径包括经皮、经内镜或开放性手术。

肿瘤消融是一项在超声、电脑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等成像技术的指导下,利用能量消融(包括微波消融)、化学消融等微创程序靶向肿瘤,在极高温度下弓|起细胞急性坏死,最终实现肿瘤灭活的技术,可应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包括但不限于甲状腺结节、肝癌、乳腺结节及肺癌。

肿瘤消融产业链图解

<strong>肿瘤消融产业链图解</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肿瘤患者数量日益增长,2030年恶性肿瘤人数将达355万人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w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肝癌和胰腺癌均被称为“癌中之王”,都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具有死亡率高、预后差、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程度加剧、叠加环境污染及我国固有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我国肿瘤患者持续增加。到目前我国肿瘤发病及死亡人数均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恶性肿瘤总发病人数约为469万人,预计未来肿瘤发病人数将不断增加,到2030年将达到581万;2021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279万人,预计到2030年达到355万人。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具有死亡率高、预后差、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程度加剧、叠加环境污染及我国固有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我国肿瘤患者持续增加。到目前我国肿瘤发病及死亡人数均约占全球四分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恶性肿瘤总发病人数约为469万人,预计未来肿瘤发病人数将不断增加,到2030年将达到581万;2021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279万人,预计到2030年达到355万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黑科技”走进大众视野,肿瘤消融手术量及渗透率持续上升

随着肿瘤的高发,“黑科技”—肿瘤消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肿瘤消融技术应用乙酸、乙醇等化学手段,或者微波、声、光、电、冷热效应等物理手段,使肿瘤内部的蛋白质凝固,失去活性。从技术手段上看,主要有微波消融,还有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和电脉冲消融等。

部分肿瘤消融技术简介

<strong>部分</strong><strong>肿瘤消融技术简介</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作为传统肿瘤疗法手术、化疗、放疗之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手段,消融术在部分治疗领域,临床专家认为其效果已经可以与手术治疗相当,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不需要住院。

在中晚期,肿瘤可能已经转移到全身,此时患者离不开药物治疗了,并且免疫疗法PD-1的单药使用仅有20%多的应答率,联合用药能将其提高到30%以上,而晚期患者大部分只能等器官移植。

不过,在肿瘤大小尚可控制的时候,消融术能实现治愈的目的。根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吴颖、范卫君在其对肿瘤消融技术的综述文章中表示,肿瘤消融技术已经被列入了多种实体瘤治疗指南,包括肝癌、直肠癌、肾癌等。在肺部肿瘤、乳头状及滤泡状甲状腺癌局部复发患者,前列腺癌局限期、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患者等的治疗中也有所应用。

近几年,我国肿瘤消融行业渗透率及手术量持续上升,其中微波消融手术应用最多。微波消融作用于组织时由于组织自身吸收大量的微波能而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肿瘤坏死。由于微波能量不以电流形式发生,因而消融体积更大、更均匀,同时由于瘤内温度高,消融时间短,并且不需要皮肤电极,皮肤灼烧的风险大大降低。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肿瘤微波消融手术数量达30.4万例,其渗透率增长到3.5%。

近几年,我国肿瘤消融行业渗透率及手术量持续上升,其中微波消融手术应用最多。微波消融作用于组织时由于组织自身吸收大量的微波能而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肿瘤坏死。由于微波能量不以电流形式发生,因而消融体积更大、更均匀,同时由于瘤内温度高,消融时间短,并且不需要皮肤电极,皮肤灼烧的风险大大降低。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肿瘤微波消融手术数量达30.4万例,其渗透率增长到3.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就算如此,我国消融手术使用率仍然较低,其增长空间非常可观。消融手术的市场空间与肿瘤检出率相关,从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看,全球年新增肿瘤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其中,中国有约450万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接受微创介入的患者数还非常有限。

4、我国肿瘤消融市场快速升温,国产化较低

随着患癌人群的扩大以及肿瘤消融技术的普及,我国肿瘤消融行业迅速扩容,但是规模仍然很小。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肿瘤消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7.4亿元,在整个肿瘤治疗领域仅占据1.5%份额;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5.8亿元,2022-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6%。其中,微波消融技术占到59%;射频消融,仅21%;冷冻消融只占到10%左右。

随着患癌人群的扩大以及肿瘤消融技术的普及,我国肿瘤消融行业迅速扩容,但是规模仍然很小。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肿瘤消融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7.4亿元,在整个肿瘤治疗领域仅占据1.5%份额;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5.8亿元,2022-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6%。其中,微波消融技术占到59%;射频消融,仅21%;冷冻消融只占到10%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在此背后透露出,我国消融及影像设备国产化程度较低,除了国产化率80%的微波消融外,其他领域主要依靠于进口品牌,这不就导致设备价格昂贵,耗材、氩气、氦气的使用成本也都相对高昂,影响消融术在国内的推开。

5、我国肿瘤消融行业面临多项困难

肿瘤消融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仍然面临多个挑战。首先,在价格方面,虽然近几年肿瘤消融费用已经下降很多。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射频消融费用仅为传统手术的1/5到1/10,即使医保支付后,个人需要支付的费用也要1-2万元,甚至更多,并且新技术尚未纳入医保,这对很多消费敏感的患者来说有很大的负担。

其次,消融技术虽然写入各项医疗指南,其性质大多是补充医疗,治疗后肿瘤复发风险等问题,一般需要联合免疫疗法等使用,并且对于一些较为危险的恶性肿瘤而言,不能使用手术。

第三,人才短缺。按照官方相关要求,微创介入手术医生需要经过培训获得相关资质才能上岗,而当前国内能做肿瘤微创介入的医生不足8000人。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入局,有望解决上述问题,届时品牌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竞争降低成本等方式,来占据市场更多的份额。(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中成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自2018年起,在医保控费、DRG/DIP付费改革、重点监控合理用药、“限输令”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中成药行业进入调整期,产量逐渐下滑。同时在202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纷纷下滑。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聚焦中成药产品质量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成果,我国18至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感染率分别约为10.5%、5.4%、2.5%、4.5%和41.5%。另外,我国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达58.6%和61.1%。

2025年04月01日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我国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2023年国内大约有2.5亿人饱受过敏性鼻炎的摧残,其中重症患者有8千万到1亿人。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多款产品市场销售表现出色,如氯雷他定近5年在全国零售市场上的氯雷他定销售总额已突破76亿元,这也吸引多家企业也纷纷入场,其中国内首次批准一款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上市,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庞大的糖尿病和肥胖人群对于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和减肥药物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为国内GLP-1药物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上升至60.5亿元,同比增长95.79%,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未来随着GLP-1药物陆续获批,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2025年03月27日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我国医疗资源缺口大,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渗透速度加快,目前已覆盖全链条。AI医学影像获新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广阔,投融资市场火热。AI医学影像的落地应用需多方参与,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5298.5亿元,与2023年一致,无变化;营业成本为14729.6亿元,比2023年增长2.0%;利润为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不过,虽然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后,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中药贴膏是膏药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超百亿。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年轻化以及消费升级驱动,我国中药贴膏剂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有数据显示,2023年在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贴膏剂销售额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