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增多、政策利好叠加资本青睐,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人口老龄化加深,医疗机器人将得到更普遍的应用
医疗机器人,是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诊断、治疗、手术、康复、护理等多个医疗领域内,根据医疗领域的特殊应用环境和医患之间的实际需求,编制特定流程、执行特定动作,然后把特定动作转换为操作机构运动的设备。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7.63%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34.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1%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28.1%。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养老难成为我国面对且亟待处理的社会问题。为应对养老难问题,工信部等部门鼓励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作为智慧养老模式下的首选养老设备,医疗机器人将得到更普遍的应用,例如穿戴式“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搬动物品,康复机器人可以协助老人更好地恢复肌肉运动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政策助力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近年来,医疗机器人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规范。加强机器人在患者院前管理、院内诊疗及院后康复追踪整体病程服务体系中的应用,助力智慧医疗建设。
医疗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 政策 | 发布部门 | 主要内容 |
2024.01 |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 国务院 | 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动助听器、矫形器、拐杖、假肢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发展智能轮椅、移位机、康复护理床等生活照护产品。扩大认知障碍评估训练、失禁康复训|练、用药和护理提醒、睡眠障碍干预等设备产品供给。 |
2023.06 | 《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 | 国家卫健委 | “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其中,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新增559台 |
2023.04 | 《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技术审评要点(征求意见稿)》 |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 | 在医院综合实力方面,改为“外科综合实力强,相关专业开展腔镜手术时间不少于3年”,上一版是“综合实力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相关专科开展腔镜手术时间5年以上” |
2023.03 |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 | 国家卫健委 | 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人民币,乙类由1000-3000万元调增为3000-5000万元人民币 |
2023.01 |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 工信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 | 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规范。加强机器人在患者院前管理、院内诊疗及院后康复追踪整体病程服务体系中的应用,助力智慧医疗建设 |
2022.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3)》 | 财政部 | 从2023年1月起,即按照最惠国进口零税率执行,鼓励国外手术机器人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
2022.02 |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 国务院办公厅 | 推进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实施康复辅助器具、智慧老龄化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
2022.01 |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 国务院办公厅 | 提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适老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开展家庭、社区、机构等多场景的试点试用,强化老年用品的科技支撑。 |
2021.12 | 《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 | 国家卫健委 | 推广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定位等智能医疗设备研制与应用,椎动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照护等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
2021.11 | 《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 | 国家卫健委 | 推广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定位等智能医疗设备研制与应用,推动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照护等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
2021.10 | 《“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 | 国家卫健委 | 国家层面的关键领域技术创新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辅助手术(手术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微创手术等 |
2021.06 | 《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 | 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医疗机器人产业受到资本关注
近年来,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受到资本关注,融资事件频发。2019-2023年我国医疗机器人投融资数量由42起增长至44起,投融资金额由59.85亿元增长至77.62亿元。其中2021年达到顶峰,投融资数量为58起,投融资金额为135.1亿元。2024年H1我国医疗机器人投融资数量为5起,投融资金额为11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上述因素驱动下,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2019-2023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由43.2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74%。预计2024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4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6.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医疗机器人种类丰富,以手术机器人为主
根据应用领域,医疗机器人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生物机器人、远程呈现机器人、药房自动化、伴侣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
医疗机器人分类
分类 | 基本介绍 |
手术机器人 | 要么允许外科手术比独立的人类外科医生更精确地进行,要么允许远程手术,其中人类外科医生不与患者实际在一起。 |
康复机器人 | 促进和支持体弱者,老年人或身体部位功能障碍影响运动的人的生活。这些机器人还用于康复和相关程序,例如训练和治疗。 |
生物机器人 | 一组旨在模仿人类和动物认知的机器人。 |
远程呈现机器人 | 允许异地医疗专业人员从远程位置移动,环顾四周,进行通信和参与。 |
药房自动化 | 机器人系统,用于在零售药房中分配口服固体或在医院药房中制备无菌IV混合物。 |
伴侣机器人 | 具有与用户保持联系的情感参与能力,并且如果他们的健康存在问题则提醒他们。 |
消毒机器人 | 能够在几分钟内消毒整个房间,通常使用脉冲紫外线。它们被用于对抗埃博拉病毒病。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手术机器人为医疗机器人最大细分品类。手术机器人是集临床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医疗器械,通过清晰的成像系统和灵活的机械臂,以微创的手术形式,协助医生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完成术中定位、切断、穿刺、止血、缝合等操作。在医疗资源不充分的背景下,手术机器人被寄予厚望,现已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2019-2023年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7.1亿元增长至71.7亿元,占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比重由62.7%增长至66.4%。2024年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18.4亿元,占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比重为80.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康复机器人为医疗机器人第二大市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主要包括老年人群、术后人群、慢病人群、残疾人群,患者群体庞大,普通的康复治疗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各类康复机器人产品在医疗治疗、康复训练、老年护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19-2023年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由3.7亿元增长至13.9亿元,占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比重由8.6%增长至12.9%。2024年我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0.5亿元,占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比重为13.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医疗机器人企业数量众多,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
医疗机器人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相关企业持续涌入。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64万家,较上年同比增长11.39%;2023年我国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为3.65万家,较上年同比增长38.2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截至目前我国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已超17万家,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京深沪三个一线城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长三角地区由于在医疗设备领域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丰富的市场渠道,已经占据医疗机器人领域区域发展的制高点,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紧随其后。从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江苏、浙江三地汇集了我国医疗机器人领域优秀企业。
医疗机器人上市企业分布情况
地区 |
企业名称 |
主要业务 |
北京 |
赛微电子 |
传感器 |
天智航 |
医疗机器人 |
|
江苏 |
哈工智能 |
医疗机器人 |
苏奥传感 |
传感器 |
|
东星医疗 |
功能零部件 |
|
埃斯顿 |
机械臂(工业机器人) |
|
绿的谐波 |
减速机 |
|
浙江 |
卧龙电驱 |
电机 |
捷昌驱动 |
电机 |
|
键嘉医疗 |
医疗机器人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