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磁兼容材料行业:下游需求旺盛 薄型轻量化、超宽带类材料将迎广阔机遇

一、行业相关概述

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在其电磁环境可正常运行,且不对其他设备产生过高的电磁干扰的能力,要求设备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对其运行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抗扰性,以避免被其他设备干扰;二是在运行过程中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可控,避免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电磁兼容主要是为了保证不同设备可共同运行。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磁兼容材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电磁兼容材料是解决电子系统中电磁干扰、辐射、漏磁等问题的关键基础材料,常见的有导电橡胶、导电布和导电泡棉等,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电磁兼容材料具有吸波功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且具备“轻、薄”的优点,符合电子设备小型化趋势,已成为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未来趋势。

电磁兼容材料是解决电子系统中电磁干扰、辐射、漏磁等问题的关键基础材料,常见的有导电橡胶、导电布和导电泡棉等,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电磁兼容材料具有吸波功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且具备“轻、薄”的优点,符合电子设备小型化趋势,已成为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未来趋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电磁兼容问题日益重要,消费电子发展将为电磁兼容材料带来广阔空间

‌电磁兼容性材料是现代电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种类逐渐增多,电磁兼容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使得电磁兼容材料成了未来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分析,造成磁兼容问题日益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两点,具体如下:

‌电磁兼容性材料是现代电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种类逐渐增多,电磁兼容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使得电磁兼容材料成了未来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分析,造成磁兼容问题日益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两点,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消费电子领域的电磁兼容材料需求最为突出。一方面,随着芯片技术和加工工艺的提升,厚度、重量等参数已成为手机、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的重要竞争指标,各类消费电子设备轻薄化趋势凸显;另一方面,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等设备的传输速率、信号强度均显著提升,内部电磁兼容问题愈发严重。由于消费电子市场的竞争激烈,为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该领域对电磁兼容材料的需求尤为突出。因此可见,消费电子设备的发展将为电磁兼容材料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3年我国消费电子整体出货量呈现增长趋势。‌例如手机方面:2023年华为强势回归,小米高端化战略成果初显,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恢复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累计2.89亿部,同比增长6.5%,其中5G手机出货量2.4亿部,同比增长11.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2.8%。

2023年我国消费电子整体出货量呈现增长趋势。‌例如手机方面:2023年华为强势回归,小米高端化战略成果初显,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恢复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累计2.89亿部,同比增长6.5%,其中5G手机出货量2.4亿部,同比增长11.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2.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手机方面,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但规模仍然庞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为2.76亿台。

智能手机方面,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但规模仍然庞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为2.76亿台。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近年来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电子品类不断丰富。而随着 5G、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成熟,消费电子终端将加速更新迭代,催生新的产品形态,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扩张。

以穿戴设备为例:进入2023年二季度以来,市场需求回暖。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350万台,同比增长17.3%。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470万台,同比增长7.5%。可见我国可穿戴设备整体市场持续增长,正在进入稳定复苏状态。

以穿戴设备为例:进入2023年二季度以来,市场需求回暖。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350万台,同比增长17.3%。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470万台,同比增长7.5%。可见我国可穿戴设备整体市场持续增长,正在进入稳定复苏状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家居方面: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5G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与普及,万物互联互通已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规模达到6516亿元,2018-2022年CAGR为12.9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7157亿元。同时,2022年英国、美国智能家居渗透率均超过40%,而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由于起步较晚,渗透率相对较低,2022年约16%,伴随智能家居阶段升级,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智能家居方面: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5G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与普及,万物互联互通已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规模达到6516亿元,2018-2022年CAGR为12.9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7157亿元。同时,2022年英国、美国智能家居渗透率均超过40%,而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由于起步较晚,渗透率相对较低,2022年约16%,伴随智能家居阶段升级,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综上可见,消费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电磁兼容材料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汽车电子等领域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电磁兼容材料应用市场空间

除了消费电子领域,汽车电子等领域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拓展了电磁兼容材料应用市场空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极大地促进了各类电气、电子和信息设备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自动变速系统、制动系统、调节系统以及行驶系统中。

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9783亿元,同比增长12%。2023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10973亿元,同比增长12.16%。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1585亿元。

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9783亿元,同比增长12%。2023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10973亿元,同比增长12.16%。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158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随着汽车的电子化发展,其内部的电子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和电控系统不断增加,其电磁兼容问题也逐渐显现。由于汽车事故会对人员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该领域的电磁兼容问题已受到重点关注。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 程度的持续加深,电磁兼容材料市场规模也将迎来提升。

四、下游需求明确且旺盛,薄型轻量化、超宽带电磁兼容材料将迎广阔机遇

面对电磁兼容问题,一直以来国内外主要是通过优化结构设计、电子元器件布局来减少电磁干扰,以实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但仅依赖设计优化无法完全消除电磁干扰,随着设备集成化程度的提升,原有设计理念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设备需求。而电磁兼容材料具有吸波功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且具备“轻、薄”的优点,符合电子设备小型化趋势,已成为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未来趋势。同时随着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薄型轻量化、超宽带电磁兼容材料将迎来广阔的机遇。

五、机遇下面临重重挑战,产品研制周期长、人才短缺是目前发展弊端

虽然从上述资料来看,我国电磁兼容材料市场拥有着广阔发展空间。但目前来看,市场面临着重重挑战。一是产品研制周期长;二是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少,集中在少数电子领域高校,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较少;三是相关产品的前期研发周期长,定制化程度高,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源,一旦研发失败,前期研发投入损失较大。

虽然从上述资料来看,我国电磁兼容材料市场拥有着广阔发展空间。但目前来看,市场面临着重重挑战。一是产品研制周期长;二是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少,集中在少数电子领域高校,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较少;三是相关产品的前期研发周期长,定制化程度高,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投入大量资源,一旦研发失败,前期研发投入损失较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用分析功率半导体行业需求现状 中低端车型提振市场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IGBT市场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分别34.4%和35.5%。另外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电动智能化趋势不断加深,IGBT作为汽车电控气筒的核心部件,将随着新能源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我国射频前端芯片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5G卫星手机等带来新增量机遇

随着通信制式不断演进,智能手机需同时兼容2G、3G、4G和5G,手机需要支持的通信频段增多,可同时通信的信道增多,带宽变大,手机射频器件用量大幅提升。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177亿美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到247亿美元,2022-202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

2025年03月31日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AI快速发展加速液冷时代来临 我国液冷服务器拥有强大增长势能与巨大发展前景

液冷技术的爆发,还带动了液冷服务器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同比大增52.6%,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预计2023-2028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到2028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多位行业人士认为,2024年可谓液冷元年,2025年有望成为液冷散热正式起

2025年03月31日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算力规模扩大带动我国AI芯片行业高增 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

AI浪潮下互联网和智算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旺盛,带动国内AI 芯片市场快速增长。AI芯片中GPU的高效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AI芯片首选,但随着计算繁重化及特定化,FPGA及ASIC将成市场关注重点。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加码推动AI芯片国产化进程,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我国偏光片行业供应分析:正逐渐成为全球供给主力 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从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来看,住友化学以26%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首位,日东电工以24%的份额位居第二,这两家公司均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确立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我国偏光片生产企业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开始跻身第一梯队,杉杉股份以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5年03月28日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5G等新兴领域有望成电极箔行业需求增长主推动力 当前市场规模以化成箔为主体

铝电解电容器是一种采用铝箔作为正负极板的电容器,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被动元件之一。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规划部署,能源结构加速演变,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带动了铝电解电容器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铝电解电容

2025年03月28日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AI、5G等快速发展带来机会 市场整体处充分竞争状态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AI、5G等快速发展带来机会 市场整体处充分竞争状态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科技产业格局,市场规模正在爆发式增长,在2023年该市场规模达了30802亿元,同比增长28.87%。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35137亿元,国内规模预计达4015亿元。对此,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由此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2025年03月26日
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干法刻蚀设备行业规模整体扩大 中国市场国产化有待提高

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干法刻蚀设备行业规模整体扩大 中国市场国产化有待提高

近年来,全球及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集成电路在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其销售额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025年03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