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高技术壁垒下芳纶纸行业高度集中 中国市场潜力大且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快

芳纶纸需求集中在电气绝缘蜂窝芯材领域,国内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芳纶纸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芳纶纸,又称聚芳酰胺纤维纸,是以芳纶短切纤维为骨架材料(提供机械强度)、芳纶沉析纤维为填充及黏结材料(提供结合力),经纤维分散,利用湿法成形技术进行纸页制备,再经高温整饰制得的一种高性能纸基材料,其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本质阻燃、绝缘、抗腐蚀、耐辐射等诸多特性,应用于电力电气、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通信、国防军工等领域。

从消费结构来看,芳纶纸下游主要应用于电气绝缘和蜂窝芯材领域,全球需求的72.42%来自于电气绝缘、25.34%来自于蜂窝芯材。而在我国芳纶纸需求目前集中在电气绝缘领域,占比高达90.29%;蜂窝芯材领域占比为8.11%。

从消费结构来看,芳纶纸下游主要应用于电气绝缘和蜂窝芯材领域,全球需求的72.42%来自于电气绝缘、25.34%来自于蜂窝芯材。而在我国芳纶纸需求目前集中在电气绝缘领域,占比高达90.29%;蜂窝芯材领域占比为8.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芳纶纸主要应用领域应用情况

应用领域 应用情况
电气绝缘 芳纶纸可用于电力电气、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作为耐高温绝缘材料应用在电气工业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装备等领域的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驱动电机、变压器、发电机、高压或特高压输变电等电力电气设备。相较于传统的纸基(植物纤维素基)绝缘材料,芳纶纸耐温性、耐候性更好,更能保障电力设备稳定、安全运行,更能满足大功率、高电压设备的极端要求;同时,芳纶纸能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小设备尺寸,减轻重量,增强承受负载的能力,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推动现代电器电工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蜂窝芯材 芳纶纸经涂胶、叠合、热压、切边、拉伸、定型、浸胶、固化等一系列复杂工艺而制作成的具有天然蜂巢的六边形结构的特殊材料,即芳纶纸蜂窝芯材,其轻质、高强、高模、结构稳定性强且具有隔音、隔热、阻燃等优点,可以作为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其中,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用航空级芳纶纸基材料制成的蜂窝结构.材料,可用于飞机、直升机等航天器的天线單、雷达罩、壁板、舱门、地板等部件,以及飞机的大.刚性、次受力部件。作为飞机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的首选芯材,可降低飞机的结构质量、实现功.能部件透波、降噪、隔热性能。在轨道交通领域,芳纶纸蜂窝夹层芯材已在高铁车辆的车厢侧板、顶板、座椅、隔板、行李架以及天窗板等部位上得到应用,减轻车辆质量,提高列车的速度。此外,芳纶纸蜂窝芯材也可用于风机叶片、船舶游艇、赛艇、滑雪板、房车等产品的制造。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下游装备制造业发力,我国芳纶纸市场增长空间广阔。2017-2022年我国芳纶纸消费量由2742吨提升到4783吨,CAGR为11.77%。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5G通信等芳纶纸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芳纶纸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此外,高速列车、地铁轻轨及电网改造的进程加快,机车大功率牵引变压器、电机及智能电网新型输变电设备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变压器等设备用芳纶绝缘纸的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28年我国芳纶纸消费量为12357吨,2022-2028年CAGR为17.14%。

下游装备制造业发力,我国芳纶纸市场增长空间广阔。2017-2022年我国芳纶纸消费量由2742吨提升到4783吨,CAGR为11.77%。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5G通信等芳纶纸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芳纶纸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此外,高速列车、地铁轻轨及电网改造的进程加快,机车大功率牵引变压器、电机及智能电网新型输变电设备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变压器等设备用芳纶绝缘纸的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28年我国芳纶纸消费量为12357吨,2022-2028年CAGR为17.1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2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约为2.26亿美元,2023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约为2.6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14%。预计2024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达3.22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60%;2028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达5.85亿美元。2022-2028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CAGR为17.18%,高于全球芳纶纸市场规模同期增速(9.05%)。

2022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约为2.26亿美元,2023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约为2.6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14%。预计2024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达3.22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60%;2028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达5.85亿美元。2022-2028年我国芳纶纸市场规模CAGR为17.18%,高于全球芳纶纸市场规模同期增速(9.0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芳纶纸技术难度大市场高度集中

芳纶纸技术难度大,行业壁垒高,全球市场被美国杜邦公司、民士达、超美斯、赣州龙邦、时代华先五家制造商垄断。

芳纶纸技术壁垒

技术 简介
纤维分散技术 由于芳纶纤维中含有酰胺基团,不像传统植物纤维含有亲水性基团,因此水介质对芳纶纤维的润湿性较差,导致芳纶纤维在水中很难分散,从而影响芳纶纸的成形及其物理性能。如何明确纤维结构特性与纤维分散、材料结构性能的内在联系,建立完善的纤维分散性能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改性方法提高纤维的亲水性能,进而提高其分散均匀性是影响芳纶纸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纤维分散技术是芳纶纸制造过程中的首要关键技术,也是芳纶纸生产的技术壁垒之一。
湿法成形技术 相比传统造纸所使用的植物纤维,芳纶纸所用的化学合成纤维长度更长,导致纤维在脱水成形后整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难以保证,同时,芳纶纸以短切纤维和沉析纤维两种材料作为原料进行生产,这会进一步提升纤维的成形难度。因此,如何解决两种纤维的均匀混合,建立多纤维浆料供应系统,实现纤维在成形器中的可控分布等问题是制约芳纶纸生产的一大技术壁垒,也是影响芳纶纸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温整饰技术 经湿法成形初步制成的芳纶纸强度低、密度小、厚度薄,不能满足终端应用领域的使用要求,需要对其在高温、高压等特定工艺下进行整饰加工,以提高芳纶纸的性能指标。同时,由于芳纶纸是-种耐高温材料,因此,掌握材料结构、性能与温度、压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合适的整饰加工环境并设计开发出有效的工艺技术,进而提高芳纶纤维之间的黏结强度,实现芳纶纸产品的可塑化、致密化是芳纶纸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技术壁垒。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美国杜邦公司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率先完成芳纶纤维及其下游芳纶纸的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凭借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美国杜邦公司长期以来处于全球市场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杜邦市场份额达57.1%。

从国产企业看,民士达是我国第一家芳纶纸生产企业和国内规模最大的芳纶纸制造企业。民士达率先突破了芳纶纸产业化制备的关键技术,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纶纸制备工艺及装备,包括满流式超低浓纤维分散技术、内压式多纤维浆料供应系统、多比例分层成形技术、超高线压力高温整饰装备和工艺的设计与优化等,提高了芳纶纸产品的综合物理性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民士达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3%,仅次于美国杜邦公司。

从国产企业看,民士达是我国第一家芳纶纸生产企业和国内规模最大的芳纶纸制造企业。民士达率先突破了芳纶纸产业化制备的关键技术,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纶纸制备工艺及装备,包括满流式超低浓纤维分散技术、内压式多纤维浆料供应系统、多比例分层成形技术、超高线压力高温整饰装备和工艺的设计与优化等,提高了芳纶纸产品的综合物理性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民士达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3%,仅次于美国杜邦公司。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芳纶战略地位提升,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芳纶进行研究,并作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的重点项目。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芳纶纤维材料、芳纶纸的政策支持力度,2021年12月工信部将芳纶纸列入了“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目录,进一步提升其战略地位,芳纶纸国产化替代进程将不断加快,民士达等国内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我国芳纶纸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2022年 《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研发对位芳纶原料高效溶解、纺丝稳定控制、高温热处理、溶剂回收等关键技术,大容量连.续聚合、高速纺丝、高稳定高速牵引、牵伸等设备制造技术。攻克间位芳纶纤维溶剂体系、纺丝原液高效脱泡、高速纺丝等关键技术开发高强、高伸长间位芳纶产业化技术。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国人大 提出加强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其中高性能纤维也包括芳纶。
2019年 《关于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出要加快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提升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9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 .本)》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使用合成矿物纤维、芳纶纤维等作为增强材料的无石棉摩擦、密封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开发与生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己二酸行业供给集中 生产利润收窄 出口量和净出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己二酸行业供给集中 生产利润收窄 出口量和净出口量整体上升

近年来,我国己二酸产能和产量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同时其进口量整体下滑,出口量和净出口量则整体上升。目前我国己二酸行业供给集中,产能集中于华峰化学、平煤神马等少数企业手中。其中,华峰化学为我国己二酸行业领军企业,产能位居国内首位。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国己二酸产品供应增速高于下游消费增速,市场供需失衡,导致其价格承压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聚乙烯醇出口量创新高 行业将不断向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

我国聚乙烯醇出口量创新高 行业将不断向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我国聚乙烯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应用于聚合助剂、织物浆料、粘合剂、维纶纤维、PVA光学膜、PVA水溶膜等多个领域。从产能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聚乙烯醇行业去产能超30万吨,2022年产能回升至109.6万吨,其后保持稳定。目前皖维高新是我国聚乙烯醇行业领头羊,2024年产能占比接近30%,稳居行业龙头

2025年04月01日
季戊四醇需求增长 我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湖北宜化产能居首 产品结构待优化

季戊四醇需求增长 我国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湖北宜化产能居首 产品结构待优化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国,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湖北宜化、中毅达、金禾实业、云天化等。季戊四醇主流生产工艺采用钠法,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绿色化学的兴起,混合碱催化法等其他生产工艺或迎来机遇。国内季戊四醇生产商大多只能生产低纯度季戊四醇,高纯度季戊四醇生产技术主要由湖北宜化、中毅达、云天化三家企业掌握,产品结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复合肥行业:施用量增速高于化肥 市场价格波动向上 供给区域特征显著

我国复合肥行业:施用量增速高于化肥 市场价格波动向上 供给区域特征显著

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推动包括复合肥料在内的化肥刚性需求。近年来,我国复合肥施用量增速已显著高于氮肥、磷肥以及化肥,复合化率平稳提高。氮磷钾三大基础肥料对复合肥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影响重大,2021年以来国内复合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2025年03月26日
全球有机颜料制造以亚洲地区为主 中国成第一大生产国但高端市场短板仍需补齐

全球有机颜料制造以亚洲地区为主 中国成第一大生产国但高端市场短板仍需补齐

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全球有机颜料产业链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目前亚洲已成为全球有机颜料最大生产地,其中中国是全球有机颜料主产国。有机颜料主要应用于油墨、涂料和塑料领域,经典有机颜料为消费市场主流,但随着环保要求提高,高性能有机颜料未来将拥有更大市场空间。经过多年竞争与整合,全球有机颜料市场集中度正不断提高。在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磷肥行业供给端分析:产能止跌回升 生产集中度较高

我国磷肥行业供给端分析:产能止跌回升 生产集中度较高

2017-2022年我国磷肥产能持续下降,2023年起止跌回升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同时其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4年同比增长9.99%。从细分产品来看,2024年我国高浓度磷肥产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其中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为主要产品。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磷肥生产集中度较高。一方面,受上游磷矿资源禀赋影响,我国磷肥生产区域高度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氦气行业发展现状:产能大幅扩张 对外依存度逐渐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我国氦气行业发展现状:产能大幅扩张 对外依存度逐渐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我国氦气资源贫乏,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2.1%,且资源品位相对较差,以氦含量为0.01% -0.10%的贫氦资源为主体。长期以来,受氦气资源先天不足、提取成本高等因素限制,其自产供应量远不能满足下游市场消费,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补充。不过,随着我国氦气产能大幅扩张,其自产供应量也在快速增长,带动对外依存度逐渐下降,由2018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NMP行业发展现状:下游消费以锂离子电池为主 供需错配下价格整体下跌

我国NMP行业发展现状:下游消费以锂离子电池为主 供需错配下价格整体下跌

目前,我国NMP下游消费以锂离子电池为主,2022年占比达到94%。终端应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为NMP市场带来广阔的增量空间。在下游旺盛需求推动下,近年来我国NMP产量和需求量快速增长。同时我国NMP企业纷纷扩能扩产,使得行业迎来扩能潮,总产能不断扩张。但随着新增NMP产能大量投放,其市场供需矛盾也在逐

2025年03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