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港口概述
智慧港口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港口运输组织服务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展政策为保障,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在更高境界上满足多层次、敏捷化、高品质港口运输服务要求的,具有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等鲜明特征的现代港口运输新业态。
智慧港口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港口基础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化、港口生产运营的智能自动化、港口运营组织的协同一体化等六个方面。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智慧港口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1.市场需求与痛点驱动
我国是世界港口大国,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2023个,比上年末增加700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878个,比上年末增加127个。同时,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在持续增长,2023年分别上升至169.73亿吨和3.10亿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8.2%和4.9%。随着港口规模扩大,管理难度也将随之增加,对港口智慧化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我国传统港口面临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人力短缺、安全风险高、作业效率低、运营管理低效等痛点。而智慧港口可以实现港口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无人化,显著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港口的痛点,助推港口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在此背景下,智慧港口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传统港口将逐渐向智慧港口转型升级,为智慧港口行业带来大量市场需求。
2.技术推动
智慧港口建设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北斗等新一代技术与港口运输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对港口的运输业务进行数字化管理和优化,从而提高港口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港口智能理货、船舶调度和管理、数据分析和预测、港口安全监控、风险预测管理、货物装卸和仓储管理等多个领域,提升智慧港口建设水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则可以实现对港口内集装箱、货车等设备的实时定位,还可以应用于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提升了港口作业的智能化程度与安全性。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广泛应用和不断进步,智慧港口将迎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创新模式,也将持续推动我国智慧港口行业的快速全面发展。
3.政策促进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慧港口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智慧港口不仅是加快建设智慧交通的先行领域,也是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了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我国相继发布《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多项相关政策,推动智慧港口行业发展。如2023年11月发布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
我国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0年9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4部门 |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 围绕智慧广电、媒体融合、5G广播、智慧水利、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家政、智慧旅游、在线消费、在线教育、医疗健康等成长潜力大的新兴方向,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形成一批支柱性产业。 |
2021年8月 | 交通运输部 | 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 | 智慧港口建设行动。推进厦门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等既有集装箱码头的智能升级,建设天津港、苏州港、北部湾港等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加快港站智能调度、设备远程操控等应用,实现平面运输拖车无人化等等。 |
2021年12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 智慧港口。推进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等港口既有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建设天津北疆C段、深圳海星、广州南沙四期、钦州等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在“洋山港区—东海大桥—临港物流园区”开展集疏运自动驾驶试点。 |
2022年5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 深度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北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类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物联网相关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物流基地、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 |
2023年11月 | 交通运输部 |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 | 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 |
2023年12月 | 商务部等12部门 | 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 |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智能铁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民航,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 |
2024年6月 | 交通运输部 |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 提高水运组织化、智能化水平。强化科技引领、数据赋能,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推动港口装卸、库场作业等自动化、智能化运营技术研发应用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加强重点港口航道监测视频和生产运行数据采集汇聚。加强长江、西江等国家高等级航道智慧化建设。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智慧港口行业发展现状
在市场需求和痛点驱动、技术推动、政策促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我国智慧港口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全国多地不断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步伐。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1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同时,伴随着智慧港口建设进程加快,其市场规模也在快速扩容,由2018年的13.34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37.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15%。然而,由于智慧港口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要素多,目前我国大多数港口仍是传统港口,智慧港口行业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在政策、技术等因素持续助力下,我国传统港口将不断向智慧港口迭代升级,届时也将带动智慧港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60亿元,增速始终保持在15%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