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机器视觉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指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指利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工具的总称。
一、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将为制造业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工业自动化在工厂实现高效、精准、智能和安全生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3115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约11%。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增至3531亿元。这也表明我国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家产业政策支持、人力成本提高、新技术赋能等因素驱动,具体如下:
驱动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因素
驱动因素 | 相关情况 |
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被归类为高端制造产业,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和鼓励对象。为促进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包括《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这些政策明确了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导向。同时,政府也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力度,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生产经营环境。 |
人力成本提高促进对工业自动化的需求 | 近年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问题,这导致劳动工人的增加速度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制造业规模的扩张需求,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着"用工难"的困扰。同时,我国劳动用工成本逐年上升,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每年持续增加。当前我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弱,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升级压力。为了应对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增加对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需求。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制造业企业可以降低对人工劳动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应对用工难和成本上涨的挑战,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
新技术赋能智能制造,带动工业自动化需求增长 | 在我国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新兴技术如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已经不断成熟,并逐步实现了从科学概念到商业化实施的转变。这些新技术与相关产业逐步融合,对工业自动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新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生产制造过程在柔性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放大。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智能制造业得以实现,进一步推动了对自动化产品的需求增长。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中国企业获取了先进的技术和制造经验,整体行业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国内企业仍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设备领域,如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硅胶装备、电动工具等,产品以中低端基础产品为主,而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半导体设备等自动化设备领域依然被国外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可见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国产替代仍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由于我国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近年是国产品牌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正在不断缩小与国际著名品牌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另外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工业自动化作为智能制造的中枢,具备长期发展前景,将长期受益于产业政策的支持。因此预计随着我国企业技术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将参与到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当中,通过持续强化自身的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优势,不断提高工业自动化产品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
二、行业核心产品生产情况
目前工业自动化核心产品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两大类。
1、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的构成主体,是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之一,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引导车以及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 FMS )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实现生产自动化。
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智能生产和数字化工厂的通用基础设施。由于相比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通用性更好,运动能力更强,更易操作和维护,因此也被认为是“更需运动控制的易用型数控机床”。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云计算和运动控制等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工业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制造业领域的前沿科技成就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国家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十分旺盛。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工业机器人凭借高精确度、高稳定性及低成本等独特优势,成为了替代制造业中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体力劳动工作的理想选择。从汽车、机械加工、电子电气到食品、物流等多个行业,都能看到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自2013年起,我国已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保持这一领先地位至今,已长达11年之久。截至2023年末,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31.6万台,同比增长4.2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在巨大的需求推动之下,行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展。从产量看,截至2023年末,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42.95 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3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有庞大的市场体量,但我国长期以来却不是一个机器人强国。日本发那科、安川、瑞士ABB、德国库卡这四大国际品牌凭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工业化生产经验,市场占有率长期在50%以上。尤其是在技术门槛最高的精密机器人减速器领域,日本品牌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70%左右的份额。
在此背景下,近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不断发力,进行国产突围。到目前本土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目标。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6万台以上,份额突破50%,达到52.45%,从销量口径上实现反超。具体来看,除多关节机器人外,SCARA(平面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Delta(并联机器人)等主流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份额均超过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2、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通常担负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制造工作总量的40%~60%,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数控机床全称是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相比传统机床,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出更复杂、精密的零件,也符合工业智能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近年得益于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以及数控机床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期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达到了3760亿元,同比增长15.3%。2023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到约4090亿元,同比增长为1.7%。这表明数控机床行业在当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325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近年数控系统作为机床“大脑”,国内市场发展向好,尤其是在低端机床领域,我国已成为了绝对的产量大国,不仅能够大量满足国内企业需求,还能出口发展中国家。
但国产率仍比较低,仍有着较大的替代空间。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20%,尤其是在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仅6%。我国80%以上的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仍然使用进口产品,其中国外品牌在中高端数控系统市占率约为70%,高端系统占90%以上,可见国产替代空间大。
在此背景下,国内相关企业不断发力,不断加大中高端数控机床自主研发力度,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例如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GMB2520LX桥式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设备,可保证机床在一定加工强度下所加工零件的精度,最高转速可达24000rpm,适用于复杂空间曲面的高精度加工,打破了国外垄断。
目前我国正处在冲刺高端制造的转折点,高端数控机床存在较大的国产化空间。预计未来随着政策的驱动,叠加我国高端机床研发领域、人才体系、市场转型等方面的问题不断解决,我国高端机床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