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维生素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主要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种。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可随脂肪被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泛酸、叶酸、烟酸和生物素,这类维生素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会从尿中排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产业链来看,维生素上游主要为生产维生素的原材料,包括石油化工原料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中游主要将中间体生产为维生素;下游则主要是饲料、医药化妆品及食品饮料等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随着居民营养意识的提高,我国维生素产业市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维生素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9.2亿美元,同比增长4.3%,在2019-2022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为4.2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是市场上主流产品。其中维生素B是我国维生素产量最大的品类,其在2022年市场上占比33%;其次为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占比分别为30%、21%、1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2、行业产量情况
近年随着维生素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已在多个维生素细分市场取得了国际竞争优势。到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维生素生产中心,是少数能生产全部维生素种类的国家之一,约有70%以上维生素产自我国。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维生素产量为43.4万吨,同比增长4.0%,占全球产量的84.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但进入2024年,各大维生素生产商因各种原因相继停产,行业的产能受到影响。例如2024年1月,金达威子公司因突发事故停业整顿,4月才复工复产。巴斯夫德国工厂从3月底开始检修两个月,导致维生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7月巴斯夫(BASF)最大一体化生产基地发生爆炸,作为全球重要的维生素提供商,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维生素的市场供应。帝斯曼在芬兰、美国和意大利的工厂从5月下旬开始停产检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新和成山东的维生素E工厂也计划于7月初到9月初检修。
尤其是维生素D3产能收缩更为明显。有相关资料显示,山东新和成和帝斯曼在芬兰、美国、意大利的工厂陆续停产检修,导致市场供应减少。此外,根据2020年发布的新国标,维生素D3的起始原料必须是羊毛脂胆固醇,限制了脑干胆固醇的使用,羊毛脂胆固醇成为生产维生素D3的唯一合法来源原料。此前个别小企业会使用脑干胆固醇作原料。原料的使用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维生素D3的价格涨幅。而由于供给收缩,自2024年年初以来,各类维生素市场价格出现上涨。
3、行业价格情况
自2024年年初以来维生素行业迎来了价格触底反弹,市场迎来一波涨价潮,且短期内预计将继续趋高运行。有市场数据表明,各类维生素的价格都出现了上涨,维生素E的价格从年初上涨了约 50%,维生素B1从195元上涨了40%,维生素B2上涨了15%,维生素B6上涨了5%,维生素D3涨幅最大,价格由年初的50元/千克,涨至最新的230元/千克,价格翻了3倍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截至2024年7月31日,目前市场参考成交价上涨至120元/公斤~130元/公斤,部分报价上调至140元/公斤~150元/公斤。其中维生素A(VA)均价125元/千克,单日涨幅达到27.55%;维生素E(VE)均价108元/千克,单日涨幅13.09%;另外维生素D3继续涨价,最新价格达到230元/千克,单日涨幅4.55%;维生素C(VC)单日涨幅3.77%。
根据市场分析,本轮涨价的主要原因是供给端收缩。尤其是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工厂爆炸事件是引发此次维生素价格上涨的直接导火索。作为全球主要的VA、VE生产基地,该工厂VA产能占全球约27%,VE产能占全球约17%,柠檬醛产能占全球约66%。这次事故无疑对全球维生素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历史数据显示,巴斯夫工厂爆炸曾导致维生素价格剧烈波动,例如曾有一次VA价格飙升至1425元/千克的情况。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供给端收缩的担忧,推动维生素价格大幅上涨。
除了供给端突发事件外,维生素价格上涨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产品价格超跌后的反弹、行业低库存、企业停产检修以及高成本等多种因素。总体来说,维生素市场的反弹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预计在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中,新和成、浙江医药、安迪苏、天新药业这些企业都会受益于维生素价格的上涨。新和成、浙江医药、安迪苏以及金达威是维生素A产品的产能集中提供商;而新和成、浙江医药则是维生素E的主要供应者;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的龙头是天新药业。
虽然短期内市场预计将继续趋高运行,但长期来看,维生素价格的持续上涨还需要更多因素支撑。而从目前来看,市场分析认为,维生素涨价不具备持续性。一是虽然维生素的价格近期虽然有所上涨,但仍处于近十年来的底部区域。而在下游需求低迷、行业产能高企的背景下,维生素的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二是行业内的参与者也对维生素的价格走势并不看好。例如2024年2月15日,帝斯曼公告称,全球维生素长期低迷,动物市场维生素价格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公司拟剥离动物营养与保健业务。此前帝斯曼已于2023年6月宣布关闭上海维生素B6工厂。
四、行业下游应用市场情况
维生素的下游需求主要为饲料、医药及食品饮料等行业。这些行业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直接影响维生素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方向。目前在维生素的下游需求中,饲料行业需求占比最大,达到48%;其次为医药化妆品及食品饮料,占比分别为30%和22%。分品种看,多数细分品种下游应用中饲料占比大于50%,其中维生素D3、维生素A及维生素B7饲料应用占比最大,超过80%;而维生素C用于饲料的占比非常小,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1、饲料领域
在饲料领域,维生素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猪为例,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可以对猪的繁殖性能以及肉品质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人们对蛋白质、肉制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食品加工和动物养殖的工业化水平也飞速提高,因此维生素在食品、饲料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以满足人和动物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牧行业不断发展,我国饲料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而推动着我国维生素总体需求稳中有增。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 1401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6.5%;工业饲料总产量 32162.7 万吨,比上年增长 6.6%。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猪和肉禽是饲料维生素消耗的主要领域。有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饲料领域消费的维生素中,猪、蛋禽、肉禽、水产、反刍占比分别为43%、12%、26%、15%、4%。可见猪和肉禽是饲料维生素消耗的主要领域,两者合计占比达69%。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但注意的是,最近两年猪和肉禽饲料产量有所增长,但饲料添加剂维生素量却在下滑。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猪饲料产量约为14050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3.3%;肉禽饲料产量达到了14975.2万吨,增长率为10.1%。二者相加,饲用维生素消耗占比近7成的猪和肉禽饲料产量近2年持续增长,但维生素产量却有所下滑。2022年、2023年维生素产量分别下滑至150万吨、145万吨。对此分析认为,对于饲料总产量增长,但维生素产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维生素添加比例下滑所致。
2、医药领域
在医药领域,维生素类药物是指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及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例如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有助于中和自由基,减缓氧化损伤,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在预防和治疗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方面具有潜在作用。但大剂量滥用维生素也可引起毒性反应。
医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增长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到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
进入2023年,受集采降价影响、医保控费力度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大、疫情相关用品需求下降、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复苏进程减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同比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5205.7亿元,同比减少13.4%,实现利润总额3473亿元,同比减少1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从上述图表来看,近两年我国年医药行业整体经营业绩出现下滑。但医药制造行业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其下游需求主要与人口数量、老龄化程度及疾病演变等因素相关。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8年的28228元增长至2023年的39218元,消费升级加速;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底,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1676万人,较2022年底增加了698万,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整体看,我国医药消费的基本盘仍然稳健。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建设基本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重点从大中型医院向社区医院、乡村医院转变,国家对卫生支出的比重继续攀升,改革红利为医药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3、食品领域
在食品领域,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到该领域,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食品氧化;二是提高食品质量;三是增加食品营养;四是加速色泽的形成。
此外维生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还包括作为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A和D是较常用的两种食品营养强化剂,以及维生素E营养强化的应用研究也有很多报道。维生素在食品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还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食品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并且正迎来以‘大规模、大业态、大市场、大安全、大品牌、大科技’为特征的‘大食品’时代。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4万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万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总额6,1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
虽然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起步较晚,但得益于食品加工业和连锁快消餐饮行业不断发展和升级,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食品工业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和供给实现双向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由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销售额达1341亿元,同比增长4.8%。到2022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销售额达到1441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