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培养基产业链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细胞培养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细胞培养基是细胞试剂中占比最大的一类产品,其既是培养细胞中供给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生殖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培养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从产业链看,细胞培养基上游原材料包括包括氨基酸、糖类、脂类、无机盐、血清以及维生素等原材料;中游为细胞培养基生产,根据培养基所含组分差异,其可分为含血清培养基、低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无蛋白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等;下游为应用领域,细胞培养基主要应用于生物制药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在生物制药中,其可以用于疫苗、蛋白抗体、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生物医药生产;在科学研究中,主要应用为药物研究开发,例如新药筛选、疫苗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单克隆抗体制备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细胞培养基分类情况
分类 | 概述 | 优点 |
含血清培养基 | 含10%-20%胎牛血清 | 血清包含多种生长因子和激素,可以刺激细胞生长和发挥功能。 |
低血清培养基 | 含1%-5%胎牛血清 | 减少了血清等动物来源成份对生物制品安全性的影响。 |
无血清培养基 | 也被称为“确定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物质精确可知 | 营养物质含量相对丰富、批间差异小,同时成分确定有利于下游分离纯化等优势。 |
无蛋白培养基 | 不含蛋白质,含有来自植物水解产物的不确定肽 | 组分相对稳定,纯化成本较低等。 |
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 | 仅含有重组蛋白/激素 | 目前最安全的,最为理想的培养基,成分确定,针对特定细胞进行成分优化。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生物制药行业快速发展推动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不断扩容
生物制药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2018年的2185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5653亿元,增速始终保持在15%以上。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环节中非常关键的原材料之一。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为细胞培养基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将推动细胞培养基市场持续放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下游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带动下,近年来我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容,2022年达到31.52亿元,同比增长19.67%。从细分市场来看,无血清培养基凭借着营养物质含量相对丰富、批间差异小,同时成分确定有利于下游分离纯化等优势,已经成为细胞培养基市场第一大产品,2022年市场规模占比超过6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细胞培养基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国产化率逐渐提升
由于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人才和客户等壁垒,进入门槛高,这也使得其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高,2021年CR5超过80%。同时,相较于海外,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其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赛默飞、思凡拓、默克、丹纳赫等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前景广阔。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赛默飞是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领军企业,2021年市场份额达到36.7%;其次是思凡拓,占比15.7%;本土企业澳斯康于2021年市场份额超过默克,在细胞培养基市场中排名第三,达到12.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细胞培养基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推动其国产化率持续上升,由2017年的19.2%上升至2022年的33.7%。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本土企业澳斯康、奥浦迈等逐渐崛起,不断提升自身研发水平和技术实力,优化和升级细胞培养基配方和产品性能,利好推动细胞培养基国产替代;另一方面,进口细胞培养基价格相对较高,随着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陆续推行,细胞培养基下游客户压缩成本意愿愈发强烈,带来更多国产替代需求,也会促使下游部分企业投资本土细胞培养基企业,助力其研发、创新和生产。如2021年2月泰格医药投资细胞培养基CDMO企业百因诺生物等。未来,随着本土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细胞培养基国产化率预计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